分类: 名词解释和科普

  • 什么是端到端加密(E2EE)?

    在当今的数字通信中,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很少是直接联系的。当您与好友通信时,表面是私人信息交换,但相关信息均被记录并存储于中央服务器。

    您可能不希望传递消息的服务器读取私人讯息。在这种情况下,端到端加密(缩写为“E2EE”)正是一种可行方案。

    端到端加密是将接收方与发送方的通信进行加密的技术手段,只有双方才能对数据解密。端到端加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菲尔·齐默尔曼(Phil Zimmerman)推出了“Pretty Good Privacy”(即著名的PGP)。

    在介绍为何使用E2EE及其工作原理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未加密消息的工作原理。

    未加密消息的工作原理

    本节介绍常规智能手机消息传递平台的运作原理。首先安装应用程序并创建账户,通过账户即可与执行相同操作的其他用户通信。您编辑一条消息并输入好友的用户名,将其发布到中央服务器。服务器将消息转发给您的好友,成功将消息传送至目的地。

    用户A与B通信。二者必须通过服务器(S)传递数据才能建立联系。

    您可以将其称为“客户端 – 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您的手机)执行的操作很少,所有繁重的计算过程均由服务器承担。因此,服务供应商充当您与接收方的中间人。

    在多数情况下,A <> SS <> B之间的数据已经加密。比如说广泛用于保护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传输层安全性(TLS)。

    TLS与类似的安全解决方案可以防止消息从客户端传入服务器时遭到拦截。虽然这些措施能够阻止外部人员访问,但中央服务器负责对信息加密,因此仍有权读取数据。如果使用B的加密密钥对A的数据加密,则服务器无法读取或访问。 

    如果不使用E2EE,服务器会将该信息与其他数百万条信息统一存入数据库。大规模数据泄露屡屡证明,这种存在漏洞的机制可能为用户带来灾难。

    端到端加密的工作原理

    端到端加密确保任何人甚至连服务器都无权访问您的通信内容。通信内容可以是纯文本、电子邮件、文件、视频通话等任何形式。

    数据在Whatsapp、Signal或Google Duo等应用程序中加密(理论层面),只有发信人与预期收信人能够解密。在端到端加密方案中,您使用名为密钥交换的方法开启该过程。

    什么是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

    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是密码学家惠特菲尔德·迪菲、马丁·赫尔曼和拉尔夫·默克尔的共同构想。这项技术功能强大,帮助各方在潜在的危险环境中生成并共享机密。

    换言之,即便在不安全的论坛创建密钥(甚至存在旁观者),也不会影响未来通信的保密性。在信息时代,这种机制极具价值,双方无需以物理方式交换密钥即可进行通信。

    交换本身涉及大量数字与奇妙的密码学技术,本文不作详细介绍。相反,我们使用常见的油漆颜色进行类比:假设Alice和Bob在酒店走廊两端各订一间房,他们想分享一种颜色特定的油漆,但不希望泄露具体颜色。

    不幸的是,楼层里遍布间谍。假设Alice与Bob无法进入彼此的房间,只能在走廊交流互动。二人在走廊中决定将房间涂成黄色。他们将得到的黄色油漆一分为二,然后各自回房。

    在房间中,他们混合另一种无人知晓的秘密颜色。Alice使用了暗蓝色,Bob则使用了暗红色。关键在于,间谍无法掌握他们使用的秘密颜色,但可以看到生成的混合物,因为Alice和Bob现在带着蓝黄色和红黄色的混合物离开房间。

    二人公开交换上述混合物。间谍即使看到也没有关系,他们并不知道添加的暗色调是什么。这只是一种类比,真实的数学系统非常复杂,猜测秘密“颜色”绝非易事。

    Alice与Bob拿到彼此的混合物并再次回到房间,随后将自己的秘密颜色融入混合物。

    Alice将秘密颜色“暗蓝色”与Bob的红黄色混合,形成红-黄-蓝混合物

    Bob将秘密颜色“暗红色”与Alice的蓝黄色混合,形成蓝-黄-红混合物。

    两种组合的颜色相同,外观同样一致。Alice和Bob成功创造出间谍不知道的独特颜色。

    这就是我们在开放环境中创建共享机密的原理。区别在于,我们处理的不是走廊与油漆,而是不安全的通道、公钥与私钥。

    信息交换

    其他各方掌握他们的共享机密后,即可将其作为对称加密方案的基础。目前的主流加密方案通常运用多项技术来提升安全性,但这些方案无不是脱离实际需求的“闭门造车”,因此效果甚微。通过E2EE应用程序与好友建立连接后,除非存在重大软件漏洞,否则加密和解密只能在您的设备中完成。

    无论黑客、服务供应商还是执法人员,无一例外。如果服务获得了名副其实的端到端加密,那么截获的任何消息都会是乱码。

    端到端加密的优缺点

    端到端加密的缺点

    端到端加密实际只有一种缺点,而且到底算不算得上是缺点还因人而异。在某些人眼中,E2EE的价值主张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没有相应密钥,任何人都无法访问您的消息。

    反对者认为,这为犯罪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因为他们很清楚政府与科技公司无法解密E2EE通信。而遵纪守法的个人根本没有必要将消息与通话保密。许多政治家都认同这一观点。他们呼吁立法,支持监管机构在必要时介入公众的通信。当然,这破坏了使用端到端加密的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E2EE的应用程序同样面临安全风险。两台设备通信时,消息可能会混淆,但它们会在各自端点(即两端的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正常显示。这本身并不能算做是端到端加密的缺点,但也需要引起注意。

    在解密前后,该消息会以纯文本形式显示。

    E2EE技术保证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人可以读取您的数据,但其他威胁仍然存在:

    设备可能被盗:如果没有PIN码或者攻击者绕过PIN码保护,他们便可查看您的消息。

    设备可能遭到攻击:计算机可能安装了恶意软件,它们会在您发送信息前后进行监视。

    另一大风险是,不法分子可能通过中间人攻击强行介入双方通信。这一般在通信开始时发生。如果正在执行密钥交换,您会很难确定密钥交换对象确为好友本人。您可能在不知情地情况下与攻击者建立了秘密联系。攻击者收到您的消息并掌握解密的密钥后,就可以通过相同方式欺骗您的好友,在拦截消息后根据需要偷窥或篡改相关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App集成了相应的安全代码功能,其形式可能是一串数字或二维码,您可以通过安全渠道(建议离线)与联系人共享。如果数字匹配,即可确定第三方没有监听您的通信。

    端到端加密的优点

    在没有上述任何漏洞的设置中,E2EE无疑是提升机密性与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与洋葱路由类似,E2EE赢得了全球隐私权主义者的青睐。这项技术可以轻松嵌入现有的应用程序,为所有手机用户服务。

    E2EE不止是应对罪犯与举报者的机制。事实证明,貌似固若金汤的公司同样极易遭受网络攻击,导致未加密的用户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敏感通信、身份证明文件等用户数据曝光可能对个人生活造成重大打击。

    如果一家使用E2EE机制的公司遭到入侵,只要加密方案坚实可靠,黑客便无法窃取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掌握元数据。从隐私角度分析,这种风险不容忽视,但加密消息的安全性着实得到提升。

    总结

    除了前文提到的应用程序,各种免费的E2EE工具陆续上市推广。苹果与谷歌分别为iOS与Android操作系统量身定制了iMessage与Duo,注重隐私和安全性的软件也不断问世。

    我们必须重申的是,端到端加密并不是阻止所有网络攻击的万能屏障。然而,通过一些简单设置与操作,这项技术即可显著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营造安全的网络通信环境。除了Tor、VPN和加密货币之外,E2EE通信程序也是保障数字隐私的利器。

  • 默克尔树与默克尔根详解

    默克尔树与默克尔根详解

    什么是默克尔树?

    80年代初,著名的公钥密码学领域的计算机科学家拉尔夫·默克尔(Ralph Merkle)提出了默克尔树概念。

    默克尔树结构能有效验证数据集的完整性,在需要参与者共享并独立验证信息的点对点网络中更能发挥效用。

    哈希函数是默克尔树结构的核心。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先了解什么是哈希运算,然后再继续阅读本文。

    默克尔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假设您想要下载一个大型文件。使用开源软件下载,通常需要检查下载文件的哈希值是否与开发人员公开的相匹配。如果匹配则说明两份文件一致。

    如果哈希值不匹配,那就遇到麻烦了。要么您下载了伪装成软件的恶意文件,要么您就是下载不正确,最终结果都是文件不可用。如果下载不正确,您的心情肯定烦躁,毕竟等待文件下载已经耗费很长时间。现在重头来过,还得期望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您是否考虑过,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正是默克尔树的用武之地。默克尔树能将文件分解为多个数据块。例如,50GB的文件可以分解为100份,每份大小为0.5GB。随后,就能逐份下载。这就是种子文件的原理。

    此时的文件源就是一个哈希值,称之为默克尔根。这个单一哈希值代表了组成文件的所有数据块。而且,默克尔根能让数据验证变得更加简单。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例说明。下面将一个8GB的文件分为八份,每个片段分别以AH命名。随后,每个片段代入哈希函数,得出八个不同的哈希值。

    761c2fdb12a544aa873a9e9a3ada274f

    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八个片段的哈希值。

    希望以上示例解释还算易懂。我们有了所有片段的哈希值,如果其中一个出错,是不是对比源文件就能找出问题呢?或许可以,但是这样效率仍然极低。如果文件有成千上万个片段,难道要对所有片段进行哈希运算,再细致对比结果吗?

    不需要。我们只需组合一对哈希值,再进行合并哈希运算即可。也就是说,我们用hA + hBhC + hDhE + hF以及hG + hH进行哈希运算。结果会得出四个哈希值。随后我们进行下一轮合并哈希运算,直到获得两个哈希值。这两个哈希值再合并运算,最终得出主哈希值,也就是默克尔根(亦称为根哈希值)。

    3dea212055754dd2b0741845c95d3d49

    这个结构看起来像一棵倒置的树。底部一排叶子,相互结合产生节点,最后生成根。

    现在我们就得到了代表下载文件的默克尔根。将根哈希值与源文件的值进行比较,如果匹配,皆大欢喜!一旦哈希值不同,则证明数据遭到了篡改。换言之,一个或多个片段生成了不同的哈希值。因此,再小的数据修改都会彻底改变默克尔根。

    幸好,要检查出错的片段也很方便。假设出错的是hE。首先,我们先向他人要来生成默克尔根的两个哈希值(hABCDhEFGH)。我们的hABCD值应与他人的匹配,就能证明子树没有错误。如果hEFGH不匹配,我们就能从这里纠错。之后再询问他人的hEFhGH哈希值,并与自己的比较,如果hGH没问题,则说明hEF是罪魁祸首。最后,我们比较hEhF的哈希值,一旦发现错误源是hE,那就可以重新下载该数据块。

    综上所述,默克尔树的功能就是把数据划分为多份,然后反复哈希运算,最终形成默克尔根,这样就能有效验证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错误数据。下一节中,我们将介绍其他的有趣应用。


    比特币中为何使用默克尔根?

    默克尔树的用例不算少,但本文着重讨论它在区块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比特币和众多加密货币都离不开默克尔树。默克尔树是每个区块的组成部分,通常位于区块头。通过区块中每笔交易的交易哈希值(TXID),我们就能获得树叶。 

    在这种情况下,默克尔根有多种用途。我们来看看默克尔根在加密货币挖矿和交易验证中的应用。

    挖矿

    比特币区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区块头,大小固定,包含区块元数据。第二部分为区块体,大小可变,但通常比区块头要大得多,包含交易列表。

    矿工需重复哈希运算数据,直至产出符合特定条件的结果,才能挖出有效区块。为了获得正确结果,他们需要进行数万亿次尝试。每次尝试时,矿工改变区块头的随机数,即Nonce值,以此生成不同的结果。然而,区块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其中的数千笔交易,每次仍需哈希运算。

    默克尔根则大大简化了这个流程。开始挖矿时,所有的交易列队打包并构建为默克尔树,生成的32位根哈希值放入区块头。随后,无需再对整个区块进行哈希运算,只要针对区块头运算即可。

    这种方式能防止数据篡改,因此切实有效,能够让区块的所有交易以紧凑的形式进行高效汇总。有效区块头的交易列表无法修改,否则将改变默克尔根。区块发送至其他节点后,将从交易列表中计算根哈希值。如果与区块头中的数值不匹配,则可拒绝该区块。

    验证

    我们还能使用默克尔根另一个有意思的属性,这关系到轻量级客户端(没有保存完整区块链副本的节点)的应用。如果您是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中运行节点,肯定不希望下载区块中的所有交易并对其进行哈希运算。相反,您只需索要默克尔证明,即由全节点提供的证明交易被计入到特定区块的证据。这个证明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简单支付验证”或SPV,由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9e31057c05a84b49a35b477c4c2b9734

    要想检查hD,只需验证红色的哈希值即可。

    假设,我们希望获取关于TXID为hD的交易信息。如果hC已知,则可以计算出hCD。然后,通过hAB,就能计算出hABCD。最后,参照hEFGH,就能检查计算出来的默克尔根是否与区块头中的根哈希值一致。如果成功匹配,就证明交易被计入了区块,因为要想使用不同的数据生成相同的哈希值几乎不可能实现。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只进行三次哈希运算。没有默克尔证明的话,则需要七次。现在的区块包含数千笔交易,而默克尔证明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算力。

    总结

    默克尔树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计算机科学应用领域的重要作用,正如我们所见,它在区块链中也颇具价值。默克尔树让分布式系统中的信息验证变得更加方便,避免了网络中冗余数据的拥堵。

    如果没有默克尔树和默克尔根,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区块不会像如今这般紧凑。虽然轻量级客户端在隐私和安全性方面缺乏优势,但有了默克尔证明,用户就能以最低的费用来验证交易是否计入了区块。

  • 什么是金叉和死叉

    技术分析应用的图表形态非常丰富。我们之前在《经典图表模式初学者指南》与《技术分析中12种常见的K线图形态》中展开过讨论。然而,日间交易者、波段交易者和长期投资者还有两种形态可以参考,正是本文介绍的“金叉”与“死叉”。

    在介绍两种形态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移动平均线(MA)。简而言之,它是在价格图表中绘制的一条线,用于衡量资产在给定时间段的均价。例如,200天的移动平均线衡量资产在近200天内的均价。如需详细了解移动平均线,敬请阅读《移动平均线详解》。

    那么,金叉和死叉到底是什么呢,交易者如何在交易策略中使用它们?

    什么是金叉?

    金叉(或黄金交叉)是一种图表形态,一般指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我们一般将50天的MA作为短期平均线并将200天的MA作为长期平均线。然而,这并不是金叉呈现的唯一方式。它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内出现,基本情况是短期均值线交叉向上穿越长期均值线。

    金叉一般分三个阶段出现:

    在下跌趋势中,短期平均线位于长期平均线下方。

    趋势发生反转,短期平均线穿过长期平均线。

    短期平均线保持在长期平均线上方,上升趋势开始。

    金叉出现,表明比特币呈现新的上涨趋势。

    在许多情况下,金叉可能被视为看涨信号。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移动平均线衡量资产在图表绘制期间的均价。从这个角度看,短期平均线位于长期平均线下方意味着与长期价格走势相比,短期价格呈看跌趋势。

    现在,当短期平均线穿过长期平均线时会发生什么呢?答案是,短期均价将高于长期均价。这表明市场趋势的潜在变化,金叉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看涨信号。

    在常规概念中,金叉是指穿过200天平均线上方的50天平均线。然而,金叉背后的总体思路是,短期移动平均线穿过长期移动平均线。因此,其他时间范围(15分钟、1小时、4小时等)也可能出现金叉。尽管如此,长周期内的信号往往比短周期更可靠。

    至此,我们介绍了简单移动平均线(SMA)的金叉。然而,还有另一种常见的移动平均值计算方法,称为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它使用完全不同的公式,强调近期的价格行为。

    EMA也可用于寻找看涨和看跌趋势的交叉,包括金叉。该工具能够对近期价格走势做出更迅速的反应,但它们产生的交叉信号可能不太可靠并会出现更多的错误信号。即便如此,作为识别趋势反转的工具,EMA交叉也是常用工具。

    什么是死叉?

    死叉基本上是金叉的反义词。在这种图表形态中,短期平均线低于长期平均线。例如,50天平均线低于200天平均线。因此,死叉是公认的看跌信号。

    死叉一般也分三个阶段出现:

    在上涨趋势中,短期平均线位于长期平均线上方。

    趋势发生反转,短期平均线落至长期平均线下方。

    当短期平均线持续位于长期平均线下方时,便出现下跌趋势。

    证实比特币下跌趋势的死叉。

    了解完金叉,我们自然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说死叉是看跌信号。短期平均线跌破长期平均线,表明市场前景看跌。

    纵观历史,多次金融危机(如1929年或2008年)发生前,死叉已经发出看跌警告。然而,它也会释放错误信号,2016年就是典型误判。

    2016年,SPX出现的错误死叉信号。

    如示例所见,市场出现死叉信号,但很快恢复上涨趋势,最终形成金叉。

    金叉与死叉有何区别?

    讨论完金叉与死叉的概念,二者的区别自然不难理解。它们在本质上是彼此相反的对立面。金叉可能被视为看涨信号,死叉则被视为看跌信号。

    两者均可以通过高成交量来确认。在分析交叉线时,部分技术分析人还会参考其他技术指标。常见示例包括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和相对强弱指数(RSI)。

    需要注意的是,移动平均线是滞后指标,没有预测功能。两个交叉点通常会明确已发生的趋势反转,但无法分析仍在进行的反转趋势。

    如何根据金叉和死叉形态交易

    这些形态背后的基本思路非常简单。如果了解交易者如何利用MACD,则很容易理解如何根据这些交叉信号进行交易。

    在谈论金叉和死叉时,我们通常会查看每日交易图表。因此,最简单的策略就是在金叉出现时买入,在死叉发生后及时卖出。在过去数年中,虽然出现许多错误信号,但这仍是相对成功的比特币交易策略。因此,盲目跟踪一种信号通常不是最佳策略。涉及市场分析技术时,交易者需要兼顾众多因素。

    如需详细了解建议长期仓位的简单策略,敬请阅读《平均成本法(DCA)解析》。

    上文提到的交叉策略基于每日的平均线交叉。其他时间段又如何呢?金叉和死叉出现的情况相同,交易者可以充分利用两项指标。

    然而,与多数图表分析技术一样,长时段内的信号通常比短时段更准确。看到以小时为间隔的时间范围内发生死叉时,如果将跨度拉长到一周,却可能出现金叉。因此,放大时间周期并查看图表趋势(并考虑多项参数)方为有效途径。

    在根据金叉和死叉交易时,许多交易者还会关注成交量。与其他图表形态一样,成交量也是确认趋势的重要工具。当成交量峰值伴随交叉信号时,许多交易者会更加确定信号有效。

    金叉出现后,长期移动平均线可能被视为潜在的支撑区域。相反,出现死叉信号后,则可将其视为潜在的阻力区域。

    交叉信号也可与其他技术指标形成交叉检查,寻找融合点。融合交易者将多种信号和指标组合成单一交易策略,让交易信号更可靠。

  • 什么是加密货币中的有向无环图(DAG)?

    当提到加密货币,我们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等概念。自比特币问世以来,市场上已涌现出数百种加密货币,大多数的网络架构基础大同小异。用户通过这些数据结构即可转移价值或与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交互。

    在区块链当中,新区块会定期添加到不断增长的链上。每个区块都以某种加密链接(确切地说,即哈希值)连接到上一个区块。每个区块中都是用户已发布的最新交易。

    但是,从发布交易到纳入区块,通常中间有一个等待期,就像在车站等待火车一样。根据车厢大小(区块大小)和候车人数(待处理的交易),乘客不见得能搭上下一班车,甚至再下一班也不一定能赶上。等待交易确认的时间从几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对许多人而言,这很划算。毕竟,这种方式安全性非常高,并且无需依赖中心化协调机构。还有些人则认为区块链技术终究会被淘汰。反对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可扩展性问题将阻碍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推广。

    支持者则坚信,未来的加密货币支付网络会搭建在完全不同的架构,即有向无环图(或称“DAG”)之上。

    什么是有向无环图?

    有向无环图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数据结构,可视作把不同信息连接在一起的数据库。“有向无环图”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概念,让我们来层层分解。

    有向无环图。

    从概念上来说,有向无环图类似上图所示,由顶点(球体)和(连线)组成。二者均有指向性,都朝向一个方向(如箭头所示),而且都无环,即没有循环,顶点不会回到最初起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一个点开始,沿着图形走,无法返回到同一起点。下面我们还将继续详细讲解。

    这种数据结构通常用于数据建模。在科学或医学领域,有向无环图用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我们利用这个图形建立营养、睡眠周期和身体症状等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这些指标对患者的影响。

    我们则更加关注,如何利用这个图形来达成分布式加密货币网络的共识。

    有向无环图如何运作?

    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加密货币,结构中每个顶点都代表一笔交易。其中不涉及区块概念,也没有扩展数据库所需的挖矿。因此,交易不会集中纳入到区块中,而是构建在另一笔交易之上。节点提交交易时,仍会存在少量工作量证明操作,这样可确保网络不会受到垃圾信息干扰,同时还验证了之前的交易。

    要想添加新交易,必须建立在此前的交易之上。假设Alice创建一笔新交易。该交易要想获得确认,必须引用之前的交易,这有点类似于比特币中一个区块对前一个区块的引用,只不过这里必须引用多笔交易。 

    在某些系统中,算法会选择新交易必须建立在哪些交易(或“末端”)之上。末端的累积权重越高,越容易被选中。累积权重能够衡量通往末端的路径中的确认数量。

    Alice即将创建在上面的交易未经确认。但是,这些交易一经Alice引用,就会获得确认。Alice现在的交易尚未确认,因此,其他人必须在该交易被接受之前,在上面创建交易。

    用户更愿意确认权重“较高”的交易,这样系统才能不断发展。否则,用户就会毫无顾忌地在旧交易上持续创建交易。

    区块链能轻易防止双花问题的发生。同一笔资金不能在一个区块中使用两次,节点能轻易检测出此类尝试,并拒绝包含冲突交易的所有区块。矿工生产区块的成本非常昂贵,因此机制激励他们公平竞争。

    有向无环图同样能够防止双花问题,机制类似,但没有矿工参与。节点在确认较旧的交易时,会评估追溯到有向无环图第一笔交易的整条路径,以确保发送方余额充足。路径可能会有很多条,但只需验证一条即可。

    如果用户把交易建立在无效路径上,会导致自己的交易被忽略。或许这些用户的交易有效,但由于上一个交易无效,因此没人愿意去扩展这条路径。

    乍看之下似乎不太直观——可不能存在一种情况,多种不同的分支之间根本就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呢?那么,会不会用户在不同的分支上花销同一笔资金?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通过选择算法给末端的累积权重加码,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就是说,长此以往,某个分支会比其他分支更繁荣。较弱的分支遭到遗弃,网络会在权重最高的分支持续发展壮大。 

    与区块链的情况相同,这种网络也没有绝对确认,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确定交易是否会遭遇逆转。虽然可能性极低,但从理论上讲,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区块可以“撤销”,导致其中所有的交易逆转。交易后添加的区块越多,这笔交易的安全性就越让人放心。这就是我们建议用户在投入资金前,先等待六次确认的原因。

    在诸如IOTA缠结之类的有向无环图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确认置信度”。选择算法会运行100次,计算选取的末端中直接或间接批准的交易次数。百分比越高,交易保持“结算”状态的置信度就越大。

    这样看起来似乎会导致用户体验变差。但其实并不会。如果Alice向Bob发送10枚MagicDAGToken,她不必担心是否选择了图表中的正确末端,因为她的钱包会在后台执行以下操作:

    选择权重大的末端(请记住,就是那些累积确认信息最多的末端)。

    沿着路径追溯回以前的交易,以确保末端有足够余额进行支付。

    达到以上要求,交易就会添加到有向无环图,创建的交易得以确认。

    在Alice看来,这就是常规的加密货币运作流程。她输入Bob的地址和希望支付的金额,然后按下发送。以上列表就是每位参与者创建交易时,都会运行的工作量证明。

    有向无环图的优缺点

    有向无环图的优点

    速度

    没有出块时间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发布和处理交易。只要先确认较早交易,用户就不受提交交易次数限制。

    无需挖矿

    有向无环图不使用常规工作量证明共识算法。跟加密货币依赖挖矿维护区块链网络相比,有向无环图的碳足迹只是一个零头。

    没有交易费用

    因为没有矿工,用户无需为发布交易支付费用,但有时需对特定类型的节点支付少量费用。低廉费用(免费更好)对小额支付用户来说极具吸引力,因为高昂的网络费用会让他们白忙一场。

    没有可扩展性问题

    与传统区块链网络相比,有向无环图不受出块时间限制,每秒交易的处理数量要多很多。许多支持者坚信,这会让有向无环图在各类机器交互的物联网(IoT)用例中更具价值。

    有向无环图的缺点

    并非完全去中心化

    以有向无环图为基础的协议具有各种中心化特性。有些人认为,这是启动网络的短期解决方案,但是有向无环图是否能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蓬勃发展,仍需拭目以待。如果没有成功,就相当于网络向攻击向量敞开了大门,最终会严重受创。

    未经大规模测试 

    尽管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加密货币已经问世几年,但要广泛普及还需假以时日。因此,未来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会享有怎样的激励机制,还很难预测。

    总结

    毋庸置疑,有向无环图会是一项构建加密货币网络的有趣技术。截至目前,使用该数据结构的项目相对较少,且尚未发展成熟。 

    即便如此,只要有向无环图发挥潜能,肯定能为众多可扩展性生态系统提供源源动力。在需要高吞吐量且免费的领域,有向无环图技术有无数用例,例如物联网(IoT)和小额支付。

  • 什么是牛市?

    市场趋势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层面之一。我们可以将市场趋势定义为资产或市场的总体方向。因此,技术分析师和基本面分析师都会密切关注市场趋势。

    牛市的交易往往相对简单,因为牛市可以提供一些最简单的交易和投资策略。即便没有经验的交易者,也能在非常有利的牛市环境中表现出色。话虽如此,了解市场如何出现周期性变动同样至关重要。

    那么,关于牛市,您应该了解哪些信息?交易者如何充分利用牛市?我们将在本文中解答这些问题。

    什么是牛市?

    牛市(又称为多头市场)是指价格走高的金融市场状态。“牛市”一词常用于股票市场。但它也可以用于任何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债券、商品、房地产和加密货币。此外,牛市也可能指特定资产,例如比特币、以太坊或BNB 。它甚至可以指一个行业,例如效用代币、隐私代币或生物技术股票。

    您可能听过华尔街的交易员使用“看涨”和“看跌”这两个术语。如果某个交易员说他们看涨一个市场,则意味着他们预计价格会上涨。如果他们看跌市场,则表示他们预计价格会下跌。

    看涨通常意味着他们也做多那个市场,尽管事实未必如此。看涨并不一定表示当下存在做多交易机会,而只表示价格正在上涨或预计会上涨。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牛市并不意味着价格不会下跌或波动。因此,更明智的做法是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来考量牛市。从这个意义上说,牛市将包含下跌或整合时期,而不会打破主要市场趋势。我们来看下面的比特币图表。虽然有一段时间的下跌和一些剧烈的市场崩盘,但它自成立以来主要都处于上升趋势。

    Bitcoin价格图(2010-2020)。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牛市的定义取决于我们所谈论的时间范围。一般来说,当我们使用牛市一词时,我们指的是连续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范围。与其他市场分析技术一样,更长的时间范围趋势比更短的时间范围趋势更为有效。

    因此,在较长时间范围的牛市中可能会有长时间的下跌。这些反趋势的价格走势由于特别不稳定而人尽皆知,但这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牛市示例

    关于牛市的一些最知名的示例发生在股票市场。当时还是股票价格和市场指数(例如纳斯达克 100)持续上涨的时期。

    全球经济在牛市和熊市之间来回波动。这些经济周期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有人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到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牛市,是“历史上最长的牛市”。这种说法见仁见智,正如我们提到过的,较长时间框架的牛市可能基于您的视角。

    即便如此,我们来看看Dow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的长期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它基本上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牛市。当然,期间也有持续数年的衰退时期,比如1929年1月或2008年2月,但总体仍然处于上涨的趋势。

    DJIA自1915年以来的表现。

    有些人认为,比特币也会出现类似趋势。但我们无从得知比特币是否以及何时会经历多年的熊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其他加密货币(即山寨币)可能永远不会经历类似的价格升值,因此您在投资时需要格外谨慎。

    熊市与牛市有何区别?

    这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不难猜出来。牛市中价格持续上涨,熊市中价格持续下跌。

    这也导致了最佳交易方式的差异。在牛市中,交易者和投资者通常希望做多。而在熊市,他们要么希望做空,要么希望持有现金。

    在某些情况下,持有现金(或稳定币)也可能意味着做空市场,因为我们预计价格会下跌。主要的区别在于,持有现金更多的是为了保存资本,而做空则是为了从资产价格的下跌中获利。但如果您出售资产并希望以更低的价格买入,那么您基本上处于空头头寸——即使您没有直接从下跌中获利。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事项是手续费。持有稳定币可能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因为通常不会产生托管成本。然而,许多空头头寸将需要资金手续费或利率来维持仓位。也正因为如此,季度合约可能是长期空头头寸的理想选择,因为没有与之相关的资金手续费。

    交易员如何利用牛市

    牛市背后的主要理念相对简单。价格正在上涨,因此做多并逢低买入通常都是合理的策略。因此,买入并持有策略和美元平均成本法通常都非常适合长期牛市。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趋势是你的朋友,直到它不再是趋势。”这只是意味着,顺应市场趋势的发展方向进行交易才是明智之举。再说,没有任何趋势会永远持续下去,同样的策略在市场周期的其他部分不见得会表现良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市场可能而且将会发生变化。正如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所看到的,多年牛市可能在几周内消失殆尽。

    当然,大多数投资者在牛市中都会看涨。这很合理,因为价格在上涨,因此整体市场情绪也应该处于看涨状态。然而,即便在牛市期间,一些投资者也会看跌。如果他们的交易策略执行得当,他们甚至可能在短期看跌交易中获利,例如做空。

    因此,一些交易员会试图在牛市中做空最近的高点。但这些都是高级策略,通常更适合专业交易者。对与经验不足的交易者,根据趋势交易通常是更明智的选择。许多投资者会在尝试做空牛市时被套牢。毕竟,站在愤怒的公牛或轰鸣的火车头前方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总结

    我们已经讨论了什么是牛市,以及交易者如何在牛市环境下进行交易。在任何一种市场趋势中,最直接的交易策略通常都是跟随整体趋势的方向。

    因此,牛市可能带来良好的交易机会,对于新手或首次投资者也不例外。然而,适当管理风险并不断学习以尽可能避免错误,始终都是您必须做到的。

  • 金融市场中的做空是什么意思?

    金融市场中有无数种盈利方法。有些交易者采用技术分析来获利,还有一些交易者则使用基本面分析来选择投资哪些公司和项目。因此作为交易者或投资者,可选择多种不同方法来创建极具收益的交易策略。

    然而,如果市场正在经历一段长期熊市,价格不断下跌,这时该怎么做呢?交易者要如何才能维持交易收入来源?

    做空市场可以让交易者从价格下跌中获利。建立空头头寸也是一种理想方案,能够有效管理风险并对冲现有资产面临的价格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释何为做空、如何在币安做空比特币,以及做空存在哪些风险。

    什么是卖空?

    做空(卖空)是指出售一种资产,以期将来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建立空头头寸的交易者预期该资产的价格会下降,也就是说交易者“看跌”此类资产。因此有些交易者不再单纯持有和等待,而是采用卖空策略,从资产价格下跌中获利。因此,卖空也不失为一种在价格下跌期间持有资本的好方法。

    几乎所有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商品、外汇和数字货币)都能看到“做空”的身影。散户投资者和对冲基金等专业交易公司更是这种操作的忠实拥趸。卖空股票或数字货币是短期和长期交易者的常用策略。

    与空头头寸相对的是多头头寸,意为交易者买入某项资产,以期未来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卖出。 

    做空的工作原理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做空通常使用借贷而来的资金。如果您以1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现货比特币头寸并计划未来以8千美元的价格回购,实际上就建立了一个空头头寸。由于做空通常会使用借款,因此与保证金交易、期货合约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密切相关。让我们了解一下具体原理。

    假设您认为某种金融工具(例如股票或数字货币)的价格会下跌。您拿出需要的抵押金,借入特定数量的该种资产,然后立即出售,此时您便已经建立了一个空头头寸。如果市场按预期下跌,您可以借了多少资金就买回多少资金,然后连本带利还给贷方。初始出售的价格与回购价格之间的差值就是您的利润。

    接下来,我们讲解一个更具体的示例。比方说您借入1枚比特币,然后以8千美元的价格出售。现在,您拥有一个1枚比特币的空头头寸并为其支付利息。此后,比特币的市场价格跌至6千美元。您重新买入1枚比特币,然后将其还给贷方(通常为交易平台)。那么在本案例中,您的利润就是2千美元(还要扣除一定的利息和手续费)。

    做空有何风险

    建立空头头寸需要考虑诸多风险。比如说,空头头寸的潜在损失在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多年来,无数专业交易者因做空股票而破产。如果股价因某些突发新闻而上涨,高涨的行情很快会将做空者“套牢”。

    当然,如果您一直在学习币安学院的资料,就一定知道合理选择失效点并设置止损点对于每笔交易的重要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对这个概念略加介绍,因为理解这个概念可能大有好处。

    在现货市场做多时,您的潜在损失会达到多少呢?这就要看您的头寸规模有多大了。如果您以1万美元的价格买入1枚比特币,最坏的情况莫过于比特币价格归零,初始投资血本无归。

    然而,如果您是在保证金交易平台做空比特币,最坏的情况又将如何呢?此时,您的潜在损失将是无限的。为什么?因为价格的潜在上涨空间是无限的。而相比之下,如果您是做多,价格再怎么下跌,也不可能跌破0元。

    因此,如果您做空借贷而来的资产,只要价格持续上涨,您就会持续蒙受损失。尽管如此,这更偏向于一种理论假设,而非实际情形,因为多数平台会在余额变为负值前直接将您的头寸强制平仓。即便如此,我们仍应牢记这一点,因为它很好地说明了关注保证金要求并始终设定止损点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标准风险管理原则也适用于做空。您需要保护所持空头、设置止损点、考虑头寸规模并确保自己了解强制平仓的风险。

  • ERC-20代币简介

    ERC-20代币简介

    以太坊由Vitalik Buterin于2014年创立,其定位为推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的开源平台。Buterin创建这条全新区块链的动机很大程度源于比特币协议缺乏灵活性。

    自问世以来,以太坊区块链吸引了很多开发人员、企业和企业家,催生出由用户推出智能合约和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兴产业。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ERC-20标准,它是创建代币的重要框架。虽然仅应用于以太坊网络,但它是其他区块链标准(例如币安链的BEP-2)的灵感来源。

    什么是ERC-20标准?

    在以太坊中,ERC的全称是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即以太坊注释请求。这些技术文档概述了以太坊的编程标准。请勿将之与以太坊改进提案(EIP)相混淆,后者与比特币的BIP类似,属于有关协议自身改进的建议。ERC的目标是在应用程序与合约之间建立便于交互的协议。

    ERC-20由Vitalik Buterin和Fabian Vogelsteller于2015年开发撰写,为基于以太坊的代币提出了另一种相对简单的格式。只要遵循大纲,开发人员不需要重新开发,可以直接在整个行业的现行基础上构建。

    创建新的ERC-20代币后,它们会自动与支持ERC-20标准的服务和软件(软件钱包、硬件钱包和交易平台等)进行互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ERC-20标准已经发展成EIP(特别是EIP-20)。此时距离原来广为传播的提案已经过去了数年之久,但即便此后又过了几年,“ERC-20”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以太坊代币速览

    与ETH(以太坊的原生加密货币)不同,ERC-20代币并不存入账户,而是仅存在于合约内部,如同独立的数据库。它指定代币的规则(即名称、符号、可分割性)并保留一个映射用户余额的以太坊地址列表。

    为了转移代币,用户必须将交易发送到智能合约,要求合约将部分余额分配至其他地方。例如,如果Alice希望给Bob发送5,000枚币安学院代币(BinanceAcademyTokens),她会在相应的智能合约中调用函数来执行指令。

    cc8c1e26d8fc4d4799baf44c9d1e4d05

    她的调用指令中包含看似常规的以太坊交易,该笔交易向代币合约支付了0枚ETH。这项调用包含在交易的其他字段中,指定Alice的意图——在本案例中,她希望将代币转给Bob。

    即使不发送以太币,她也必须支付指定费用,才能将交易加入区块。如果没有ETH,则应在转移代币前预存一些ETH。

    以下是Etherscan中的真实案例:某人调用了一份BUSD合约。您会看到代币已经转移,并支付了手续费,尽管价值字段显示发送了0枚ETH。

    接下来,我们加快步伐,深入了解典型的ERC-20合约结构。

    ERC-20代币是如何产生的?

    684625a67401468b89e2612d31850c75

    依照ERC-20标准,您的合约必须设置六种强制性函数:totalSupplybalanceOftransfertransferFromapprove以及allowance。此外,还可以指定可选函数,例如namesymboldecimal。根据名称即可了解函数功能,没看明白也不必担心,我们将在下文中逐一解析。

    以下是通过以太坊专用的Solidity语言呈现的函数。

    totalSupply

    function totalSupply() public view returns (uint256)

    用户调用上述函数后,将返回合约所持代币的总供应量。

    balanceOf 

    function balanceOf(address _owner) public view returns (uint256 balance)

    totalSupply不同,balanceOf使用地址作为参数。调用后,系统返回该地址的代币持有量余额。请记住,以太坊网络中的账户是公开透明的。只要知道地址,即可查询任何用户的余额。

    划转

    function transfer(address _to, uint256 _value) public returns (bool success)

    transfer函数支持用户互相转移代币。您需要提供代币接收地址和转账金额。

    调用后,transfer会触发事件(这种情况下为“转移”事件),基本功能是告知区块链包含针对此函数的引用。

    transferFrom

    function transferFrom(address _from, address _to, uint256 _value) public returns (bool success)

    transferFrom函数是transfer函数的便捷替代方案,有效提升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中的可编程性。与transfer函数类似,它用于移动代币,但这些代币不一定属于调用合约的用户。

    换言之,您可以授权他人或另外一份合约来代替您转移资金。例如,如果不愿按日/按周/按月为订阅服务手动付费,可以让程序代替您完成任务。

    此函数触发的事件与transfer相同。

    approve

    function approve(address _spender, uint256 _value) public returns (bool success)

    从编程角度来看,approve是另一项非常有用的函数,可以限制智能合约从余额中提取的代币数量。没有它,运行的合约有可能失效(或遭到利用),所有资金面临失窃的风险。

    所持的大量币安学院代币余额远超支付订阅所需的费用。为了防止DApp将全部资产支付一空,可以使用approve设置限额。假设您的订阅每周花费1枚币安学院代币,如果批准限额为20枚代币,则可在5个月内自动支付订阅费用。

    如果程序出错,DApp尝试将资金提取一空,您最多只会损失20枚代币。虽然丢失代币令人心烦,但与失去所有资产相比,结果要好很多。

    调用该函数后,approve会触发approval事件,与transfer函数一样,它会将数据写入区块链。

    allowance

    function allowance(address _owner, address _spender) public view returns (uint256 remaining)

    allowance可以与approve结合使用。如果为合约授予代币管理权限,您可以通过其检查代币的可提现余额。例如,假设订阅服务使用了20枚已批准代币中的12枚,调用allowance函数会返回总计8枚代币。

    其他可选函数

    上文讨论的内容均为强制性函数。另一方面,namesymboldecimal属于可选函数,但它们可以让ERC-20更加完善。这些函数分别支持添加可读名称、设置符号(即ETH、BTC、BNB)以及指定代币可划分的小数位数。例如,用作货币的代币比用来表示财产所有权的代币更容易分割,因而更加受益。

    请在GitHub查看此示例,了解这些元素在真实合约中的情况。

    ERC-20具备哪些功能?

    f482b13ed4984ed292d441b5300fbf43

    汇总以上所有函数,便获得了一份ERC-20合约。我们可以查询总供应量、查看余额、转移资金并授权其他DApp代替我们管理代币。

    ERC-20代币的灵活性是一项巨大的优势。既定协议并不能限制开发,各方均可根据自身需求推出其他功能并设置特定参数。

    稳定币

    稳定币(与法币挂钩的代币)通常使用ERC-20代币标准。前文提及的BUSD合约交易就是典型示例,大多数的稳定币也使用了这种形式。

    对于主流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发行方可以持有欧元、美元等储备金,然后针对储备金中的每个单位发行代币。这意味着,如果将1万美元存入金库,发行方可以创建1万枚代币,每枚代币可兑换1美元。

    从技术层面看,在以太坊中很容易实现。发行方只需推出带有1万枚代币的合约,然后将代币分发给用户,许诺他们在未来可以将代币兑换为一定比例的法定货币。

    用户使用其代币可以执行多种操作,包括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应用于DApp。此外,也可以要求发行方立即兑换这些代币。在这种情况下,发行方也可以销毁退回的代币(让其失效)并从储备金中提取等额的法币。

    如前文所述,治理该系统的合约相对简单。然而,推出稳定币需要注意其他众多外部因素(例如物流、合规性等),投入大量精力。

    证券型代币

    证券型代币类似于稳定币,甚至在合约层级可以完全一致,因为二者以相同的方式运作。区别在于发行方不同:证券型代币代表有价证券,例如股票、债券或实物资产。它们通常(虽然并非一直如此)会授予持有者某家企业或商品的股份。

    效用代币

    效用代币可能是如今最常见的代币类型。与前两种代币不同,效用代币没有任何实际资产提供支持。如果以航空公司的股份代表由资产支持的代币,效用代币就好比飞行常客计划:它们具备某些功能,但没有外部价值。效用代币可以满足众多需求,例如用作游戏内货币、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燃料以及忠诚度积分等。

    是否可以参与ERC-20代币挖矿?

    您可以参与以太币(ETH)挖矿,但代币无法开采 – 我们将新代币的创建称为铸造。合约上线后,开发人员将根据计划和路线图分配供应量,

    一般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首次交易所发行(IEO)或证券型代币发行(STO)来完成。您可能会碰到这些首字母缩写词的多种变体,但它们的概念非常相似。投资者将以太币发送至合约地址并获得新代币作为回报。募集的资金用于为项目的未来开发提供资金支持。用户期待能够(立即或稍后)使用其代币或随着项目的发展而转售获利。

    代币发放不一定自动执行。许多众筹活动支持用户使用各种数字货币(如BNB、BTC、ETH和USDT)完成支付,然后将相应余额分配到用户提供的地址。

    ERC-20代币的优缺点

    ERC-20代币的优点

    可互换性

    ERC-20代币具有可互换性,所有单位均可互相交换。对于币安学院代币,无论持有哪一枚特定代币都是一样的。您可以与其他人展开交易,这些代币的功能保持一致,类似于现金或黄金。

    如果所持代币希望发展成为某种货币,这无疑是理想之选。特征鲜明的代币会失去可互换性,不符合您的要求。这会导致某些代币的价值低于或高于同类代币,违背了初衷。

    灵活多变

    正如前一章节探讨的内容,ERC-20代币具有极强的可定制性,可以为不同应用程序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例如用作游戏内货币、程序的忠诚度积分、数字收藏品,甚至可以代表艺术品和财产所有权。

    深受欢迎

    ERC-20在加密货币领域人气高涨,基于其构建蓝图极具说服力。众多交易平台、钱包和智能合约现已兼容各种新推出的代币。此外,开发人员的支持与文档也相当全面。

    ERC-20代币的缺点

    扩展性不佳

    这是许多加密货币网络的通病,以太坊也无法幸免。按照目前的形式,它无法很好地扩展。在高峰期发送交易会产生高额费用和长时间的延迟。如果使用ERC-20代币而造成网络拥塞,其可用性也会受到影响。

    这并不是以太坊独有的问题,而是所有安全的分布式系统必须进行的权衡。社区计划在迁移至Ethereum 2.0后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以太坊等离子体(Plasma)和以太坊Casper等升级改造。

    敬请阅读《区块链可扩展性:侧链和支付渠道》,详细了解扩展性问题。

    诈欺

    虽然技术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某些方面,轻松发行代币可能是一项不利因素。简单的ERC-20代币很容易创建,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意图却有好有坏。

    因此,您必须谨慎投资。许多金字塔骗局和庞氏骗局伪装成区块链项目,在投资前必须自己做好调研,确认投资机会是否合法。

    ERC-20、ERC-1155、ERC-223和ERC-721的区别是什么?

    ERC-20是首个(也是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以太坊代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一个。多年来,其他诸多标准不断问世。它们大多是ERC-20的改进标准,另一些则试图实现完全不同的目标。

    少数不常见的标准应用于非同质化代币(NFT)。在某些情况下,拥有不同属性的独特代币会让您成为受益者。如需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游戏内资产等代币化,其中一类合约可能更具吸引力。

    例如,ERC-721标准用于非常热门的谜恋猫(CryptoKitties) DApp。这种合约为用户提供了API,支持用户铸造专属非同质化代币并对元数据(图像、说明等)编码。

    ERC-1155标准可以看作是针对ERC-721和ERC-20的改进。它在单一合约中同时支持同质化和非同质化代币标准。

    其他选项(如ERC-223或ERC-621)旨在提高可用性。前者实施保护措施,防止代币意外转移。后者对增减代币供应量提供附加功能。

    欲了解有关NFT的详细内容,敬请阅读《加密收藏品和非同质化代币(NFT)指南》。

    总结

    多年来,ERC-20标准一直是加密资产领域的主导者。原因显而易见:该标准相对简单,任何人均可部署简易合约来适应各种需求(效用代币、稳定币等)。尽管如此,ERC-20的确缺少其他标准的一些功能,但其他合约类型能否取而代之还有待观察。

  • 什么是轧空?

    空可以让交易者从资产价格下跌中获利。这是管理下行风险、对冲现有持仓或看跌市场前景的常见方式。 

    但是,做空交易策略有时会蕴含极高的风险。因为它资产价格没有上限,而且还与轧空息息相关。轧空可以看做是一种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时,许多做空者被“套牢”,会试图迅速脱手,填补头寸。

    如果想了解什么是轧空,首先需弄清楚什么是做空。如果不熟悉做空及其运作原理,敬请阅读《金融市场中的做空是什么意思?》。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什么是轧空,如何应对轧空,以及如何在多头头寸中获利。

    什么是轧空?

    大量做空者遭到强制平仓,导致资产价格急剧上涨,就会引发轧空。

    做空者预测资产价格下跌。如果价格反而上涨,空头头寸的未实现亏损就会越来越大。随着价格上涨,做空者将面临强制平仓。这会通过止损单触发,而保证金和期货合约则直接强制平仓。也许还会是交易者为避免更大亏损而手动平仓。

    那么,做空者如何平仓呢?他们会买入。这就是为何轧空会导致价格急剧上涨。随着做空者平仓,买入订单的连锁效应也将推波助澜。因此,轧空通常伴随相应的成交量激增。

    以下还有其他考虑因素。做空的收益诱惑越大,做空者越容易套牢并迫使自己平仓。换句话说,套牢的流动性越多,轧空带来的波动性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轧空会造成需求暂时性增加,而供应量减少。

    与轧空相对的是轧多,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当做多被一连串的抛售压力围困,导致价格急剧下跌时,就会出现与之类似的轧多现象。

    轧空是如何发生的?

    当买压突然增加时,就会引发轧空。如果您阅读过有关做空的文章,就会知道做空是一种高风险策略。但是,通过买入订单突然极速补仓空头头寸是引发轧空这种特殊波动事件的原因。其中包括很多在高价格水平触发的止损单,还有众多做空者同时手动平仓的情况。

    只要金融市场可以建立空头头寸,就有可能引发轧空。同时,如果做空市场的可选方案比较少,也会产生巨大的价格泡沫。毕竟,如果没有一种适合的方法做空资产,资产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上涨。

    出现轧空的前提是空头头寸压倒性多过多头头寸。自然而然,如果空头头寸明显多于多头头寸,就会有更强的流动性推波助澜。因此,想要密切关注市场情绪的交易者都将多头/空头比率视为一种实用的评估工具。如需查看币安合约的实时多头/空头比率,请点击此页面。

    部分高级交易者会观望潜在的轧空机会,从价格快速上涨中做多获利。该策略包括在轧空发生之前积累头寸,并利用快速激增的时机高价抛售。

    ➟ 想要开启数字货币之旅?欢迎前往币安购买比特币!

    轧空示例

    轧空在股市中非常普遍。事后通常伴随着公司情绪低迷、预测股票价格上涨以及大量空头头寸。例如,假设出现意外的利好消息,所有空头头寸被迫买入,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上涨。即便如此,轧空偏向属于技术模式,而非基本面事件。

    据估计,特斯拉(TSLA)股票是史上做空最多的股票之一。即便如此,价格还是经历过多次大幅上涨,让众多做空者纷纷受困。

    在加密货币市场,尤其是比特币市场,轧空也十分普遍。比特币衍生品市场使用高杠杆头寸,即便价格变化相对较小也会导致套牢或强制平仓。因此,轧空和轧多在比特币市场都会频繁发生。如果希望幸免于套牢或强制平仓,请仔细考虑使用的杠杆幅度。同时,还应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让我们看看以下2019年初比特币的价格范围。急剧下跌之后,价格维持在某个区间内。由于许多投资者观望空头头寸,期盼下跌趋势延续,因此市场情绪有可能非常低迷。

    BTC/USD市场的潜在轧空。

    但是,随着价格飞速突破该区间,这一价格区域在很长时间内就再没受到过考验。直至后来的新冠疫情期间,才再次遭受考验,称为“黑色星期四”。由于大量空头回补,导致价格迅速波动。

    总结

    总之,当做空者套牢被迫平仓导致价格急剧上涨时,就会出现轧空。 

    在高杠杆市场,轧空波动剧烈。当许多交易者和投资者使用高杠杆时,由于连续强制平仓会导致瀑布效应,价格变化也更剧烈。

    决定建立空头头寸之前,请务必了解清楚轧空的后果。否则,可能损失惨重。如需详细了解做空和其他交易技术,敬请阅读《针对加密货币交易初学者的全方位指南》。

  • 什么是熊市?

    金融市场随趋势的变化而波动。为了制定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必须了解不同趋势的差异。因为行情不同,市场状况就会千差万别。如果不了解潜在趋势,又该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市场趋势是指市场的总体走势。在熊市中,价格整体下跌。熊市加大了交易或投资的难度,尤其让初学者头疼。

    多数加密货币交易者和技术分析人士认为,自诞生之日起,比特币在宏观上始终处于牛市行情。即便如此,加密货币还是多次经历残酷的熊市,通常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超过80%,山寨币更是动辄暴跌90%以上。面对熊市的窘境,投资者到底该如何应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什么是熊市、投资者的应对方法以及如何在熊市中盈利。

    若要先了解一下牛市,敬请阅读《什么是牛市?》。

    什么是现货市场?

    熊市是指金融市场价格下跌的时段。缺乏经验的交易者在熊市中参与交易难度极大,并且面临重大风险。他们很容易遭受严重亏损,再无勇气重返金融市场。原因何在?

    投资圈流行这样一句话:“上涨爬楼梯,下跌坐电梯”。意思是上涨行情缓慢且平稳,但下跌行情往往剧烈动荡。为何如此?每当价格暴跌,无论是为了转持现金,还是锁定多头头寸的收益,许多交易者都急于退出市场。这会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大批卖方抛售平仓,继而催生更多平仓操作,造成恶性循环。如果市场应用高杠杆,跌幅甚至会加倍放大。大规模强制平仓将产生更严重的连锁反应,引发疯狂抛售。

    牛市同样存在类似的极端情况。在牛市期间,价格飞速增长,不同资产的关联度也高于以往,多数资产都会同步上涨。

    一般来说,投资者逢熊市“看跌”,预期价格下跌,市场情绪也相当低迷。然而,部分市场参与者不会一味做空。这些参与者只是预期价格下跌,一旦出现良机,他们可能会选择做多。

    熊市示例

    如前文所述,许多投资者认为比特币自入市交易以来,在宏观上始终处于牛市行情。这是否代表这段时期不存在熊市?答案是否定的。在2017年12月涨至2万美元左右后,比特币陷入了一段低迷的熊市。

    2017年的牛市过后,比特币暴跌。

    而在2018年遭遇熊市前,比特币也曾在2014年暴跌86%。

    与2013年的峰值相比,比特币的跌幅高达86%。 

    截至2020年7月,昔日熊市的低点——3000美元左右的区间再度经受考验,但并未跌破。如果跌破这一临界范围,无疑强有力地证明了持续多年的比特币熊市尚未结束。

    比特币再次测试熊市历史低点。

    鉴于并未突破低点,我们认为,新冠疫情恐慌情绪引发的暴跌只是对该区间的又一次测试。然而,通过技术分析无法获得确定性,只能获得概率。

    其他值得关注的熊市示例来自股票市场。无论是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引发的股市崩盘都值得关注。这些天灾人祸导致华尔街遭到重创,整个股市受到巨大冲击。在此期间,纳斯达克1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标准普尔500指数等市场指数也都大幅下跌。

    熊市与牛市有何区别?

    熊市与牛市存在显著的差异。牛市价格上涨,而熊市价格下跌。

    两者之间的一项显著的差异还在于熊市可能存在较长的横盘期,即盘整或调整价格行为。此时,市场波动性相当低,交易活动几近于无。虽然盘整也可能出现在牛市,但在熊市中往往更为普遍,毕竟价格持续下跌会让大多数投资者望而却步。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能否从一开始就建立某项资产的空头头寸。假如交易者没有能力利用保证金或衍生品做空某项资产,就只能通过抛售套现或兑换稳定币来表达看跌立场。这会引发持续时间更长的下跌行情,交易者的买入意愿极小,价格行为盘整显得不温不火。

    如何在熊市中交易?

    持有现金(或稳定币)是最简单的熊市交易策略之一。如果价格下跌令您寝食难安,不如干脆坐等市场摆脱熊市行情。如果您预计新一轮牛市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到来,可以届时再入市投资。与此同时,如果您长期持有达数年或数十年,那么熊市不一必然意味着应该卖出。

    通常来说,顺应市场趋势开展交易和投资才是明智之举。因此,在熊市中盈利的策略还包括建立空头头寸。这样一来,资产价格下跌的时候,交易者也可以顺势而为,从中获利。无论是日内交易、波段交易,还是头寸交易,主要目标都是根据行情走势进行交易。话虽如此,许多逆向交易者倾向于“逆势”交易,采用与主流行情背道而驰的交易模式。让我们了解一下具体原理。

    在熊市中,“逆势”意味着在反弹后建立多头头寸,有时称为“熊市反弹“或“死猫反弹”。这些与行情相悖的价格走势波动极大,因为许多交易者可能借机做多短期反弹。然而,除非整个熊市彻底结束,否则短暂反弹后很可能立即恢复下降趋势。

    因此,成功的交易者会在熊市再度出现前把握机会,于近期高点附近盈利退场。否则,一旦熊市继续,他们的多头头寸将被套牢。请注意,这是一种高风险策略。即使是最资深的交易者,在尝试接飞刀时也可能遭受巨额亏损。

    总结

    在上文中,我们讨论了什么是熊市、交易者如何保护自己并从熊市中盈利。总之,最简单直接的策略是在熊市中持有现金,耐心等待合适的交易机会。另外,许多交易者会寻找机会,建立空头头寸。众所周知,顺应市场趋势方为明智之举。

  • 波段交易加密货币初学者指南

    波段交易是一种常用的交易策略,非常适合初学者。由于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可控,因此可以相对方便地表达对市场的观点。波段交易者活跃于大多数金融市场,例如外汇、股票和加密货币。但波段交易是否适合您?您应该从日间交易还是波段交易入手?

    本文将介绍关于波段交易加密货币的必备知识,帮助您判断波段交易对您而言是否是正确选择。

    什么是波段交易?

    波段交易是一种交易策略,涉及到努力捕捉在中短时间范围内发生的价格变动。波段交易背后的理念是捕捉市场在几天到几周内的“波动”。

    波段交易策略在趋势市场中效果最佳。如果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出现了强劲的趋势,则可能会存在很多波段交易机会,而波段交易者可以利用较大的价格波动。相比之下,在处于盘整状态的市场里进行波段交易可能比较困难。毕竟,如果市场横盘,就很难捕捉到大幅度的价格变化。

    波段交易者如何赚钱?

    如前所述,波段交易者意在捕捉从几天到几周内的价格波动。因此,波段交易者的持仓时间比日间交易者长,但比买入并持有的投资者短。

    波段交易者通常会在进行技术分析后产生交易想法,但程度不一定和日间交易者相同。由于基本面事件可能持续数周,因此波段交易者也可以在其交易框架中进行基本面分析。 

    但即便如此,价格行为、K 线图形态、支撑位和阻力位以及技术指标也都常用于识别交易形势。波段交易者最常用的部分指标包括移动平均数、相对强弱指数 (RSI)、布林线和斐波那契回调工具。

    波段交易者通常会查看中长时间范围的图表。为什么呢?因为必须要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才能确认强劲的上涨趋势或下跌趋势。但交易者也可能只查看当日的图表,例如 1 小时、4 小时和 12 小时图表,从而找到具体的买卖价位。因为这些触发价格可能是在较短时间范围内发生的突破或回调。 

    但波段交易最重要的时间范围可能是日线图。即便如此,不同的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和投资策略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请注意,此处讨论的并非严格的规则,而只是常见示例。

    日间交易和波段交易有何不同?

    日间交易者的目标是利用短期价格波动,而波段交易者则寻求更大的波动。实际上,日间交易是一种更为主动的策略,交易者需要时常监控市场,而且不会持仓超过一天。

    相比之下,波段交易者可能采取更被动的方式。他们的目标是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现的价格波动中获利,所以不用那么频繁地监控自己的仓位。这种波动往往更大,因此哪怕只有几笔交易盈利,波段交易者也能从中获得可观的回报。

    日间交易者几乎只使用技术分析。波段交易者通常会结合使用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一般更重视技术。另一方面,投资者可能根本不考虑技术,而只根据基本面进行投资。

    日间交易和波段交易,哪一个更适合您?选择较长还是较短的时间范围,重视技术还是基本面,您符合哪种情况?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交易风格和投资目标的交易策略。

    您可以思考自己的优势所在,选择最能放大优势的交易风格。有些人喜欢快速建仓和平仓,这样就不必睡觉时也要担心未平仓头寸。而有些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详细了解交易计划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当然,您可以在不同的策略之间切换,看看哪种策略能产生最佳的结果。您也可以先进行模拟交易(即用虚拟资金交易),再将策略应用于实际交易计划中。

    如何入门波段交易加密货币

    波段交易是初涉交易时的理想选择。为什么呢?因为波段交易的时间范围较长(仍不算太长),可以让交易者冷静地做出决定并轻松监控交易。

    如果您是交易新手,可以查看《针对加密货币交易初学者的全方位指南》。该指南中有您需要了解的关于交易的知识,以及一些可以帮助您找到自己的交易风格的技巧。如果您对自己了解的知识感到满意,可以在币安合约测试网中尝试模拟交易。这样既可以测试您的波段交易技能,又不需要拿真金白银冒险。

    一旦您觉得自己已准备妥当,就可以开始在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上交易了。哪个在线交易平台最适合波段交易加密货币?可以选择的平台有很多,但币安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数百个市场交易对、季度和永续期货合约、保证金交易、杠杆代币等等。这些产品中的很多都是波段交易机会的理想选择。

    总结

    波段交易是股票市场以及加密货币中常用的交易策略。波段交易者通常会持仓几天或几周,具体取决于个人的交易方式。

    您应该选择波段交易还是日间交易?要想知道答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两者都试一试,看看哪个最适合您的交易风格。在开始交易之前,先学习风险管理原则可能也会有对您所帮助,例如能学会使用止损以及适当的仓位规模调整方法。

  • 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经济维系着世界运转,密切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即使这个问题很深奥,也依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经济”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从广义上讲,可以将经济描述为一个生产、消费和交易商品的领域。经济常作为国家层面的话题进行讨论,专栏文章和新闻记者总是会提及美国经济、中国经济等。然而,我们也能放眼全球经济活动,去考量每个国家的活动和事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瑞·达利欧(Ray Dalio)提出的模型深入探讨经济架构的概念。该模型在《经济机器是怎么运作的》视频中进行了详解。

    经济是由什么构成的?

    让我们先从微观讲解开始,逐步向宏观层面升华。我们日常购买杂货,以及出售劳动赚取工资就是在为经济做出贡献。世界各地的个人、团体、政府和企业都在三大产业领域做着同样的事情。

    第一产业与开采自然资源相关。简单列举来说,它包括树木砍伐、黄金开采和农田耕作等。此处获得的原材料会用到之后第二产业的制造和生产中。最后的第三产业涵盖从广告宣传到经销等各式服务。

    “三大产业”的划分是公众普遍认可的模式。但是,有人将概念扩展到第四产业第五产业,以此进一步区分第三产业中的各种服务。

    衡量经济活动

    我们希望能有某种衡量方式来判断经济的健康状态。迄今最普遍的方法是利用GDP,或称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能计算出一个国家在给定时期内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总价值。

    从广义上讲,GDP上升意味着生产、收入和支出的提高。反之,GDP下滑则表明生产、收入和支出有所下降。请注意,这个概念还有不同的说法:实际GDP包含通货膨胀,而名义GDP则不然。

    虽然GDP只是一个概算,却在国家和国际经济分析中占比巨大。无论是小型金融市场参与者,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能利用GDP来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状况。

    GDP是衡量国家经济的可靠指标,但在技术分析时,最好能交叉对比其他数据,以此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信用、债务和利率

    贷方与借方

    我们可以认清这个事实,即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买卖。值得注意的是,借贷同样必不可少。假设目前有大笔闲置资金。我们会希望把这些资金利用起来,让钱来生钱。

    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将钱借给需要购买物资的人,例如用来购买开展业务所需的机器。借方手头暂时没有流动现金,但在购买机器之后,销售成品就能赚钱,并偿还资金。出借闲置资金的人为贷方,另一方则为借方

    为了获取贷款收益,贷方可设置出借现金的费用。如果出借10万美元,贷方可提出要求说:“借方要使用这笔钱,需在尚未还清本金时,每月向我支付1%的费用。”这1%的额外费用称为“利息”。

    按照单利计算,也就是说,借方每月需额外支付1,000美元,直至本金还完。如三个月后还清,贷方将获得10.3万美元,附加其他指定费用。

    通过出借这笔钱,贷方创建信贷,即与借方达成后期偿还资金的协议。信用卡用户会熟知这个概念。使用信用卡付款,这笔钱不会立即从个人银行账户中扣除。即使账户没有余额也无妨,只要后续结清账单即可。

    有信贷,就有债务。贷方出借资金,而借方产生负债。连本带息偿还完贷款后,债务自然就消失了。

    银行与利率

    银行应该是当今世界最典型的贷方。我们可将银行视为贷方和借方之间的中间商(或经纪商)。这些金融机构实际上既是贷方,又是借方。

    个人把钱存入银行,是因为确定随时能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大多数人也都如此操作。如此一来,银行持有大量现金,就可以放贷给借方。

    当然,银行不会一次性出借所有资金,而是遵循部分准备金制度运行。如果所有人同时要求取钱,银行就会出现问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比如说大家普遍对银行失去信心),就会发生银行挤兑,可能会导致银行倒闭。1929年和1933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的银行挤兑就非常典型。

    银行通常会以利率作为激励,鼓励他人将钱存入银行。高利率对贷方更具吸引力,因为他们拿到的钱变多了。对于借方而言,情况则恰恰相反。低利率意味着,除去本金,他们无需支付过多利息。

    为何信贷很重要?

    信贷可视作经济的润滑剂,能让暂时没有资金储备的个人、企业和政府提前使用资金。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方式存在问题。但是,许多人认为支出增加意味着经济蓬勃发展。 

    花出去的钱越多,就意味着有更多人获得收入。银行倾向于向收入较高的人放贷,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现金和信贷资源更多。拥有更多现金和信贷,他们就能提高消费,从而又让更多人获得收入,以此持续循环。

    更多收入→更多信贷→更多支出→更多收入。

    当然,这个循环不会无限持续。现在借了10万美元,就意味着将来要还10几万美元。因此,尽管您的支出能力提高了,最终还是要通过减少支出来还清债务。

    瑞·达利欧(Ray Dalio)将这个概念描述为“短期债务周期”,如下图所示。他预测这些模式会在5到8年的周期内重复出现。

    红色代表生产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绿色则是可用信贷的相对金额。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关注什么呢?首先,请注意生产力在稳步提高。在没有信贷的情况下,生产力是唯一的增长来源,毕竟只有生产才能创收。

    在图表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信贷,收入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力,这会导致经济扩张。扩张最终会停止,然后进入经济收缩。在第二部分中,最初的“繁荣”过后,信贷资源大幅减少。因此,贷款变得难上加难,通货膨胀开始出现,迫使政府采取补救措施。

    我们将在下文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中央银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假设每个人都能获得很多信贷(上图中的第一部分)。他们会利用信贷,大量超前消费。但是,尽管支出猛增,生产并没有增加。事实上,商品和服务供应并没有实质性增加,但其需求却有所提高。

    接下来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其表现形式是,由于需求增多,商品和服务价格随之上涨。普遍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该指数会追踪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常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中央银行如何运作?

    我们之前介绍的银行通常是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个人和企业。中央银行是负责管理国家货币政策的政府实体。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属于该范畴。这些机构的主要功能涵盖: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增发流通货币,以及调控利率。

    如果通货膨胀失控,中央银行就会提高利率。利率提高之后,借款利息增加,借贷会丧失吸引力。由于个人仍需偿还债务,支出会适时减少。

    在理想情况下,较高的利率会促使需求减少,从而让价格回落。但实际上,这可能会引起通货紧缩。在某些情况下,这会很糟糕。

    通货紧缩

    我们大致能推断出,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正好相反。我们将其定义为在一段时间内,由支出减少所导致的价格普遍下跌。支出一旦缩减,紧接着可能会伴随经济衰退。敬请参阅《2008年的金融危机详解》。

    应对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案通常是降息。降低信贷借款利息,可以鼓励个人增加借款。然后,随着可用信贷增加,政府预计处于经济环境内的各方将增加支出。 

    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可用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经济泡沫破灭时会发生什么?

    达利欧解释说,以上展示的图表(短期债务周期)是长期债务周期中的一个小周期。

    长期债务周期。

    上述周期模式(增减可用信贷)会周而复始。然而,在每个周期结束时,债务都会增加。最终,债务会变得难以掌控,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去杠杆化,即个人试图减债。这在图表中则表现为债务骤降。

    发生去杠杆化后,收入开始下降,信贷资源枯竭。个人无法偿还债务,就会试图出售资产。但是,由于许多人同时操作,资产价格会因为供应过剩而暴跌。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股市崩盘。而在这个阶段,如果利率已经为0%,中央银行就无法再通过降低利率来缓解负担,因为再降就会出现负利率。这种解决方案备受争议,并且不一定奏效。

    那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减少支出并免除债务。但是,其他问题会随之而来。支出降低意味着企业无法盈利,那么,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各行各业需要裁员,从而导致失业率攀升。

    收入和劳动力缩减意味着政府无法征收和此前等额的税款。与此同时,政府需要花费更多资金来养活越来越多的失业公民。由于支出超过收入,就会出现预算赤字

    有一种解决方案是开始印钱(印钞机,冲啊!这个梗在加密货币圈内众所周知)。有了可支配的资金,中央银行就能贷款给政府,政府再尝试刺激经济。但这样依旧问题丛生。

    凭空印钞增加了货币供应,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这种灾难性滑坡最终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急剧加速,从而破坏了货币价值并引发经济灾难。只要了解过1920年代的魏玛共和国,2000年代后期的津巴布韦,或是2010年代后期的委内瑞拉,就能明白恶性通货膨胀的威力。

    与短期周期相比,长期债务周期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据统计,每50至75年就会发生一次。

    以上概念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呢?

    我们在本文中介绍了很多概念。达利欧的模型最终围绕着信贷的可获得性展开。只要信贷增加,经济就会蓬勃发展。信贷缩减,就会导致经济收缩。这些事件交替发生,构成短期债务周期,而短期债务周期又构成长期债务周期的一部分。

    利率会影响经济参与者的很多行为。利率提高时,更加合理的做法是储蓄,此时支出不再是当务之急。降低利率之后,支出似乎才是更明智的决定。

    总结

    经济机器如此庞大,我们很难将其中的各类组件梳理清晰。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参与者彼此交易,相同的模式长此以往会不断地重复出现。

    阅读完本文之后,希望大家能对贷方与借方的关系、信贷和债务的重要性以及中央银行缓解经济危机的相关举措有更深入的了解。

  • 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流动性挖矿到底是什么?

    导语

    去中心化金融(DeFi)活动一直处于区块链领域技术创新的最前沿。DeFi应用程序有何独特之处?此类应用程序无需设定使用权限,任何人(或任何产品,如智能合约)只要连接互联网并拥有受支持的钱包即可与之交互。此外,DeFi应用程序通常不需要信任任何托管方或中间商。换言之,它们是去信任化应用程序。那么,这些属性可以实现哪些新用例呢?

    当前涌现出了很多的新兴概念,流动性挖矿正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利用无权限流动性协议,通过所持数字货币赚取奖励的新方式。它允许所有人使用建立于以太坊之上的“金钱乐高”(Money Legos)去中心化生态系统赚取被动收入。因此,流动性挖矿可能改变投资者未来持有数字货币的方式。既然可以让数字货币资产以钱生钱,何必将其闲置不用? 

    那么,流动性挖矿的矿工们如何进行挖矿呢?他们又期望获得什么样的产量呢?如果您打算成为一名流动性挖矿矿工,应该从何处着手呢?我们将在本文中对所有这些概念进行解释。

    什么是流动性挖矿?

    Yield farming,中文名为“流动性挖矿”是一种通过所持数字货币产生奖励的方法。简而言之,这意味着锁定加密货币并获得奖励。

    从某种意义而言,流动性挖矿可以与权益质押相提并论。但是,流动性挖矿的后台非常复杂。在许多情况下,它与称为流动性供应商(LP)的用户搭配工作,这些用户负责将资金注入流动性资金池。

    什么是流动性资金池?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容纳资金的智能合约。流动性供应商(LP)会向资金池注入流动性,并获得奖励作为回报。这种奖励可能来自基础DeFi平台产生的费用或其他来源。

    部分流动性资金池以多种代币支付奖励。这些奖励代币后续可以存入其他流动性资金池,从而继续获得奖励,循环往复。相信您已经了解到,即使是极其复杂的策略,也可能会很快崭露头角。其基本理念是流动性供应商将资金注入流动性资金池并从中获得回报。

    流动性挖矿通常使用以太坊中的ERC-20代币完成,奖励通常也以某种ERC-20代币的形式发放。然而,未来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此类活动大多发生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 

    但跨链桥以及其他类似的技术革新可能推动DeFi应用程序在未来突破特定区块链的限制。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支持智能合约功能的其他区块链中运行。

    流动性矿工通常会在不同协议之间频繁转移资金,以期获得高收益。因此,DeFi平台还会提供其他经济激励措施,吸纳更多的资本进入平台。与中心化交易平台相同,流动性通常还会带来更多的流动性。

    是什么催生了流动性挖矿的繁荣?

    用户突然对流动性挖矿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得益于COMP代币(即Compound金融生态系统的治理代币)的推出。治理代币将治理权授予代币持有者。然而,如果希望网络尽可能实现去中心化,应该如何分配这些代币呢?

    通过流动性激励,按照算法来分配治理代币,通常是开启去中心化区块链的常见方法。这种方式可以吸引流动性提供者为协议提供流动性,开展新代币的“挖矿”。

    尽管Compound并没有提出流动性挖矿,但COMP的推出使这种模式的代币分配模型大受欢迎。 从那时起,其他DeFi项目也提出了创新计划,以吸引其生态系统的流动性。

    什么是总锁定价值(TVL)?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衡量DeFi流动性挖矿的整体健康度?答案是“总锁定价值(TVL)”。该指标衡量DeFi借贷和其他货币市场类型中锁定的数字货币数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锁定价值(TVL)就是流动性资金池中的流动性总量。这项指标可以有效衡量DeFi和流动性挖矿市场的整体健康状况。它也可以用来有效比较不同DeFi协议所占的“市场份额”。

    如需追踪总锁定价值(TVL),敬请访问Defi Pulse。在此可以查看哪些平台在DeFi中锁定的以太坊或其他数字货币资产数量最多。据此即可大致了解当前流动性挖矿的状态。

    当然,锁定的价值越多,进行中的流动性挖矿就越多。需要注意的是,您可以用ETH、USD甚至BTC来衡量TVL。每种方式都会为您提供有关DeFi货币市场状况的不同展望分析。

    流动性挖矿的原理是什么?

    流动性挖矿与自动化做市商(AMM)模型密切相关,通常会涉及流动性提供者(LP)和流动性资金池。让我们来看看其背后的原理。

    流动性供应商负责将资金注入流动性资金池。该资金池为市场平台提供资金支持,用户在其中可以借出、借入或交换代币。使用这些平台会产生使用费,流动性供应商可以按所占份额获得报酬。这是自动化做市商(AMM)的运作基础。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更何况这又是一项全新技术。毫无疑问,我们将看到当前基础上会出现更多的改进方式。

    除手续费之外,向流动性资金池中注入资金还能获得另外一项奖励,那就是获得新代币。例如,有的代币可能无法在公开市场上少量购买,但却可以通过向特定资金池提供流动性来积少成多。 

    代币的分发规则将取决于协议的独特实现方式。但总而言之,流动性供应商会根据其向资金池中提供的流动性数量获得相应回报。

    尽管并非常规要求,但存入的资金通常是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DeFi中最常用的稳定币包括DAI、USDT、USDC和BUSD等。部分协议会自行铸造代币,用来代表用户在系统中存入的数字货币。例如,如果将DAI存入Compound,可以获得cDAI(即Compound DAI);如果将以太坊存入Compound,可以获得cETH。

    您可以想象,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多重的复杂性。您可以将cDAI存入另一个协议,该协议会铸造第三种代币来代表用来代表DAI的cDAI,以此类推。资金的链条可能变得非常复杂且难以追踪。

    如何计算流动性挖矿的收益?

    通常,流动性挖矿的收益是 按年计算的。这样可以估算您一年内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

    常用的度量标准是年化利率(APR)和年化收益比率(APY)。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APR不考虑复利的影响,而APY则需要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复利意味着直接将利润再投资以产生更多的回报。但是,请注意,APR和APY这两个词有可能会相互混用。

    还应该注意,这两个值只是估计和预测的指标。即使是短期收益也很难准确估计。为什么呢?因为流动性挖矿是一个竞争激烈且节奏很快的市场,其收益会迅速波动。如果流动性挖矿策略行之有效,许多矿工都会去抓住机会,大量的矿工涌入可能会导致高收益率迅速下降。 

    由于APR和APY这两个指标都是传统市场的产物,所以DeFi可能需要找到自己用来计算收益的指标。鉴于DeFi发展迅猛,可能有必要计算每周甚至每天的收益。

    DeFi中的抵押物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如果选择借贷资产,必须提供抵押品为贷款担保,这实质上是为贷款设置了保险。其中有何关联呢?这取决于接收您所借资金的协议,但您必须密切关注抵押率。 

    抵押品的价值如果降至协议规定的阈值以下,可能在公开市场中遭到强制平仓。如何才能避免强制平仓?您可以增加更多抵押品。

    需要重申的是,每个平台对此都设有特定规则,即设置了平台专属的抵押率。另外,它们通常与所谓的“超额抵押”的概念结合使用。这意味着,借款人必须存入价值高于所借款项的抵押品。这是为什么呢?是为了降低恶性市场崩溃导致系统中大量抵押品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因此,假设您使用的借贷协议要求抵押率为200%。这意味着您每投入价值100美元的抵押物,您就可以同时借入50美元。但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强制平仓的风险,增加比要求数量更多的抵押物通常会更加安全。话虽如此,许多交易系统会使用很高的抵押率(例如750%)来将整个平台的强制平仓风险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流动性挖矿的风险

    流动性挖矿并不简单。收益最高的流动性挖矿策略非常复杂,只推荐高级用户使用。此外,流动性挖矿通常更适合有大量资本可供支配的个人或组织(即巨鲸)。

    流动性挖矿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容易,并且如果您对自己的交易策略并没有充分了解,就很可能会造成亏损。我们刚刚讨论了抵押品被强制平仓的风险。那么您还需要注意哪些其他的风险呢?

    流动性挖矿一项显而易见的风险是智能合约。DeFi的性质决定了许多协议是由预算有限的小型团队构建和开发的。这会增加智能合约出现漏洞的风险。

    即使是由信誉良好的审计公司审计通过的大型协议,也总是出现安全漏洞和问题。由于区块链的不可变性质,可能导致用户损失大笔资金。因此,您在将资金锁定于智能合约时,必须考虑上述风险。

    此外,DeFi的最大优势是 可组合的操作思路,但这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影响流动性挖矿的。

    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DeFi协议是无需许可的,可以彼此无缝集成。这意味着整个DeFi生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每个构建区块。当我们说这些应用程序是是 可组合的 ,即是指它们可以轻松地协同工作。

    那为什么又说这是一种风险呢?因为一旦其中的一个构建模块无法按预期工作,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会遭到破坏。这样会给矿工和流动资金池带来很大的风险。您不仅需要信任您存入资金的协议,而且还要信任该协议可能依赖的所有其他协议。

    流动性挖矿的平台和协议

    您如何才能通过流动性挖矿获取收益呢?现在还没有一种固定的流动性挖矿方式。实际上,流动性挖矿的策略可能会每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个平台和策略都会有自己的规则和风险。如果决定开始流动性挖矿,就必须熟悉去中心化流动性协议的工作原理。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其基本思路就是用户将资金存入智能合约并赚取奖励作为回报。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千差万别的情形。因此,盲目地将辛苦赚得的资金存进去,指望这样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其实并不明智。风险管理的基本法则是必须时刻掌控自己的投资情况。

    那么,最受矿工们欢迎的平台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整理了一系列平台协议的集合,这些不是全部的清单列表,但这些协议是流动性挖矿策略的核心。

    Compound Finance

    Compound是一种算法型货币市场,允许用户借出和借入资产。所有以太坊钱包持有者均可向Compound的流动性资金池注入资产,赚取的奖励还会立即开始计算复利。利率将根据供需情况,通过算法进行调整。

    Compound是流动性挖矿生态系统的核心协议之一。

    MakerDAO

    Maker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用平台,支持DAI的创建,DAI是一种在算法上与美元价值挂钩的稳定币。任何人都可以打开Maker Vault,在其中锁定ETH、BAT、USDC或WBTC等抵押资产。他们可以生成DAI作为对其锁定抵押品的贷款。该贷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利息,称为稳定费,该费率由MKR代币持有者确定。

    流动性挖矿矿工可以使用Maker产生DAI,用于流动性挖矿策略。

    Synthetix

    Synthetix是一种合成资产协议。它允许所有人锁定(质押)Synthetix网络代币(SNX)或以太坊,以此作为抵押品并铸造相应的合成资产。合成资产都包括什么?实际上,只要是价格来源可靠的资产均可归入其中。因此,几乎所有金融资产均可添加至Synthetix平台。

    Synthetix在未来可能会允许所有资产类别应用于流动性挖矿。您是否希望在流动性挖矿策略中使用长期储值方式?合成资产或许是理想之选。

    Aave

    Aave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借出和借入协议。利率将根据当前市场状况,通过算法进行调整。作为出借资金的回报,出借方获得“aTokens”。这些代币在存入后立即开始产生利息并创造复利。Aave还支持其他更为高级的功能,如闪电贷。

    作为去中心化的借贷协议,Aave在流动性挖矿矿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Uniswap

    Uniswap是一种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协议,可执行去信任化的代币交换。流动性供应商可通过存入两种等值代币来创建市场。此后,交易者即可与流动性资金池进行交易。作为提供流动性的回报,流动性供应商会从其资金池开展的交易中赚取手续费。

    Uniswap的无摩擦属性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去信任化代币交易平台之一。这种属性对于流动性挖矿策略可能会十分奏效。

    Curve Finance

    Curve Finance是一种专为高效交换稳定币而设计的去中心化交易协议。与其他类似的协议(如Uniswap)不同,Curve协议允许用户以相对较低的滑动价差交换高价值稳定币。

    就像您想象的那样,由于流动性挖矿中稳定币的数量众多,Curve矿池是基础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

    Balancer

    Balancer是类似于Uniswap和Curve的流动性协议。但是,关键区别在于它支持在流动性资金池中分配自定义代币,允许流动性提供者创建自定义的Balancer资金池,而不是像Uniswap要求的那样50/50分配。就像Uniswap一样,流动性供应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流动资金池中发生的交易赚取手续费收益。

    由于它为流动资金池的创建带来了灵活性,因此Balancer是流动性挖矿策略的一项重要创新。

    Yearn.finance

    Yearn.finance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聚合商业生态系统,用于为Aave,Compound等协议提供贷款服务。它旨在通过算法找到最盈利的借贷服务来优化代币的借贷。资金存入后会立即转换为yToken,然后通过定期再平衡来获得最大化利润。

    对于想要自动选择最佳策略交易协议的矿工来说,Yearn.finance非常好用。

    总结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数字货币领域的最新热潮——流动性挖矿。

    这场去中心化金融革命还能带来什么?我们无法预知在这些既有组成部分的基础上,未来会诞生哪些新的应用程序。尽管如此,去信任化流动性协议和其他DeFi产品无疑处于数字货币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最前沿。

    毫无疑问,DeFi货币市场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访问更加便捷的金融系统,可供任何能够连接互联网的用户使用。

  • 以太坊中的代币化比特币详解

    小白式简易科普(ELI5)

    将比特币代币化,就可以在其他区块链中使用比特币。

    但是,请等一下,比特币不是已经很强大了吗?的确是!比特币的用例稳健可靠,已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但与此同时,比特币刻意给功能设定了限制,进一步创新的余地并不大。

    我们还能用比特币做什么?有些比特币用户认为,没什么特别要做的事情,这听起来很合理。但是,也有用户认为,我们应该想办法在其他区块链上使用比特币。这就是我们探讨为何要在以太坊中代币化比特币的原因。

    为什么要代币化比特币?这样做有意义吗?如何创建代币化比特币?如何获得代币化比特币?如对此感兴趣,敬请继续阅读下文。

    导语

    比特币被普遍视为加密货币领域的“储备资产”或价值储蓄,目前已成为使用最广泛、流动性最好、平均成交量最高的加密货币,并且其市值稳居榜首。实际上,有人认为,除了比特币之外,根本不需要其他的加密货币。他们的观点是,山寨币要想实现的所有用例,比特币都可以做到。

    然而,区块链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发展旨在将金融应用程序引入区块链。这些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在无需许可的公共网络运行,并且无需中央协调机构即可实现去信任化的金融交易。虽然,DeFi的设计初衷与区块链无关,可在任意智能合约平台运行,但大多数仍运行在以太坊中。 

    比特币是加密货币市场的“顶梁柱”,但却无法利用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发展成果。有些项目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有没有办法既能保持比特币网络完整,又能让比特币的用途超出原先设定的范畴呢?以太坊中代币化比特币的兴起就证明了市场的这一需求。

    什么是代币化比特币?

    介绍之前,我们应该弄清楚一些概念以避免混淆。如果您阅读过我们的《什么是比特币?》一文,便会了解,大写字母B(Bitcoin)是指比特币网络,而小写字母b(bitcoin)则是比特币的记账单位。

    代币化比特币的逻辑相对简单。通过某种机制锁定比特币,在其他网络铸造对应的代币,然后将比特币用作该网络的代币。其他网络的每一枚代币都可代表特定数量的比特币。二者之间的挂钩关系应保持不变,并且过程可逆。换句话说,销毁代币就能让“原始”比特币解锁,回到比特币区块链。

    在以太坊网络中,ERC-20代币即代表比特币。用户可在以太坊网络中进行以比特币计价的交易。与以太坊的其他代币类似,比特币同样可编程。

    通过btconethereum.com即可查看目前以太坊中代币化比特币的总数。

    截至2020年7月,以太坊中约有1.5万枚代币化比特币。这个数量听起来似乎很多,但相比比特币约1850万枚的流通供应量,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这仅仅只是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侧链和Layer 2解决方案(如比特币闪电网络或液态网络)同样旨在应对类似挑战。有趣的是,以太坊的比特币数量是比特币闪电网络中的十几倍。 

    即便如此,这些不同解决方案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也就是说这并非一场非此即彼的博弈。实际上,许多人认为与其说它们相互竞争,不如说彼此相辅相成。代币化项目可丰富比特币持有者的选择,而没有代币的项目则可改善整体基础架构。这为该领域带来了更多整合机遇,让整个行业得以受益。

    这一切听起来很有趣,但是意义何在?让我们探讨一下,为何首先要代币化比特币。

    为什么要在以太坊中代币化比特币?

    比特币的设计非常简单,这是为了专注于特定功能,效果也确实显著。但是,这些特性本身具有局限性。

    虽然比特币是数字货币行业中价值最高的货币,但却无法从行业其他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受益。从技术上来说,比特币中可运行智能合约,但相比以太坊或其他智能合约平台,其范围相当有限。 

    在其他区块链代币化比特币可提高该网络的效用。这是怎么实现的呢?这是因为,这种做法可启用比特币本身不支持的功能。与此同时,比特币的核心功能和安全模型保持不变。更多好处还包括交易速度、可互换性和隐私性的提升。

    此外还有一个潜在原因。DeFi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可组合性”。这意味着,所有应用程序都在同一个开源、无需许可的公共基础层运行,彼此可以无缝协同工作。 

    许多人认为,把比特币带入可组合的金融构建区块这一前景令人振奋。这将催生很多使用比特币的新型应用程序,而这些原本是无法实现的。

    代币化比特币如何运作?

    在以太坊和其他区块链中代币化比特币的方式有很多种。它们的去中心化程度各不相同,对信任和风险预想也不相同,且价值挂钩方式也有区别。

    主要的两大类型分别为托管和非托管。第一类设有中心化托管方,而且它还同时负责铸造代币。这样会存在交易对手风险,因为托管比特币的实体必须值得信赖,且经营状况正常。另一方面,该实施方案应比替代方案更安全。

    其他解决方案采取的是不同的方式。它们无需受信赖的实体,自动上链即可完成铸造和销毁的全过程。抵押品资产会被锁定,代币则通过各种链上手段在另一条链上铸造。资金锁定在链上,直到代币销毁才能解锁。这消除了交易对手风险,但却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完全由用户承担。用户失误或合约错误会导致资金损失,甚至是永久性丢失。

    代币化比特币示例

    托管

    托管方式在当前代币化比特币供应量中占据主导地位。锁定价值最多的是包装比特币(WBTC)。它是如何运作的呢?用户将比特币发至中心化托管方,托管方存入多重签名的冷存储钱包中,并铸造WBTC代币作为返还。值得注意的是,此流程需要证明用户身份是否符合身份认证或反洗钱法规。该方法需信任铸造代币的实体,但也具有一定的安全优势。

    币安也拥有一款代币化比特币,称为“BTCB”。这是币安链发行的BEP-2代币。如想尝鲜体验,通过币安DEX即可交易。

    非托管

    非托管解决方案完全在链上运行,无需任何中心化托管方介入。简单来说,它们与包装比特币类似,但是却无需借助中心化托管方,只需通过智能合约或虚拟机即可保证资金安全并铸造代币。用户通过去信任化和无需许可的方式即可存入比特币并铸造代币化比特币。

    部分系统要求超额抵押,也就是说,用户必须存入高于实际铸造的价值(即抵押品)。这样做能让系统抵御黑天鹅事件和大型市场崩盘风险。即使这样,如果抵押品价值大幅下降,系统也会无能为力。

    renBTC是最热门的非托管方式。比特币会被发送到Ren虚拟机(RenVM),储存在去中心化节点网络中。然后,该虚拟机会根据发送的比特币数量铸造ERC-20代币。 

    其他典型示例还有sBTC和iBTC,这些都是由Synthetix网络代币(SNX)抵押的合成代币,而非通过比特币抵押。iBTC尤为引人注目,可反向追踪比特币的价格,成为了少数做空比特币的非托管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术都带有很强的试验性质。这也就难怪中心化托管解决方案会更受欢迎,因为它们更加安全。但也会存在更大的漏洞和用户失误风险,同样有可能导致资金损失。虽然如此,只要技术有所突破,这也可能会成为代币化的未来走向。

    这些非托管解决方案由自动流程控制,因此仅建议高级用户使用。但是,如果您也想尝试这些代币,但又不想操心铸造流程的事情,那么您可以通过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购买和交易。

    代币化比特币是否有利于比特币或以太坊?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它对比特币有利的地方在哪里呢?它可以提高比特币的效用。虽然许多人认为比特币并不需要更多功能,但毕竟聊胜于无。正如前文讨论所述,它有可能会带来交易速度、可互换性和隐私性提升,以及交易成本降低等诸多好处。随着以太坊2.0发布,以太坊的交易有望更快捷、更便宜。以太坊中的代币化比特币同样会从中受益。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代币化比特币的持有者会面临潜在危险。将比特币代币化会舍弃比特币强大的安全优势,而这些正是比特币炙手可热的特性。 

    例如,如果智能合约漏洞造成代币化比特币被盗或丢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可能会导致锁定在比特币区块链的比特币无法解锁。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费用。有人认为,如果大量用户开始在以太坊区块链交易代币化比特币,比特币网络的交易费用会下降。从长远来看,比特币的运行仅靠交易费用来支撑。如果大多数交易流入以太坊生态系统,网络安全性就会受到损害。但这个问题距离爆发还相当遥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事情。

    它对以太坊的好处又是什么呢?如果以太坊获取到大量比特币的价值,那么,以太坊作为全球价值转移网络的效用将得以提升。根据Etherscan的研究,先前提到的共计1.5万枚比特币中有相当一部分锁定在以太坊DeFi生态系统中。 

    代币化比特币会大大提升DeFi在以太坊的效用。这是怎么实现的呢?有些去中心化金融服务能够以代币化比特币为基础展开。基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借贷市场、流动性资金池以及DeFi中存在的其他各种形式都能够以比特币计价。代币化比特币的成功还将激励其他类型的资产迁移到以太坊网络。

    大多数项目仍处于初期萌芽阶段,所依赖的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尽管如此,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前景仍令人翘首期盼。

    总结

    我们讨论过什么是代币化比特币以及它有哪些不同的实现方式。之所以要将比特币代币化为ERC-20代币来使用,其背后最主要的动力就是增加比特币的效用。 

    如果以太坊能够获取大量的比特币交易,将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那么这样会颠覆现状吗?未来比特币的供应量会有多少涌入到以太坊交易?让我们拭目以待。不管怎样,两大加密货币网络之间的桥梁搭建将惠及整个区块链行业。

  • 支撑和阻力的基本原理详解

    导语

    支撑和阻力的概念是与金融市场的技术分析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话题。它们基本上适用于任何金融市场,无论是股票、外汇、黄金还是加密货币。

    这些概念很容易理解,但要真正掌握却是一件难事。支撑和阻力的判读可能是完全主观的,它们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您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支撑和阻力。但最重要的是,您需要学习大量图表。本指南将帮助您入门。

    什么是支撑位与阻力位?

    从最基本的层面而言,支撑和阻力都是非常简单的概念。当价格处于一种无法突破的水平,这个水平就是某种程度上的障碍。支撑是指价格达到了“地板”,而阻力则是指价格达到了“天花板”。基本上,您可将支撑区看作是需求区,而阻力区看作是供给区。

    虽然支持和阻力在传统上以线条表示,但现实情况通常不会那么精确。记住:市场并非由阻止市场突破某个特定水平的物理定律驱动。正因为如此,将支撑和阻力看做区域更为合适。您可以把这些区域想象成价格图表上的范围,它们可能推动交易者增加活动。

    我们来看一个支撑位的示例。我们注意到价格不断进入资产被购买的区域。当这个区域被多次反复测试时,就会形成一个支撑范围。由于空头(卖方)无法将价格进一步推低,使得价格最终反弹 — 可能开始一个新的上升趋势。

    价格突破之前在支撑区域震荡。

    现在我们来看阻力位。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价格呈下降趋势。但在每次反弹后,它都未能多次突破同一区域。之所以形成阻力位,是因为多头(买家)无法控制市场并推动价格上涨,导致下行趋势继续。

    价格无法突破阻力区。

    交易者如何利用支撑位和阻力位

    技术分析师利用支撑位和阻力位在价格图上找到值得关注的区域。在这些区域,潜在趋势出现逆转或暂停的可能性可能更高。

    市场心理学在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交易者和投资者将记住先前增加兴趣和交易活动的价格水平。由于很多交易者可能在同样的水平进行观察,从而可能让这些区域的流动性增加。这通常使得支撑和阻力区域成为大型交易者(或称巨鲸)进入或退出头寸的理想区域。

    支撑和阻力是开展恰当风险管理的关键概念。如果能够始终如一地识别这些区域,就可以带来有利的交易机会。通常,价格一旦达到支撑或阻力区域,就可能发生两件事情:价格要么从该区域反弹,要么突破并沿趋势方向进一步继续 — 直到达到下一个支撑或阻力区域。

    在靠近支撑位和阻力位附近进入交易是有利的交易策略。主要是因为这个位置相对接近失效点 — 我们通常会在这个点下达止损单。如果该区域被破坏且交易无效,则交易者可以减少损失并以少量损失退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入的位置离供应或需求区域越远,离失效点也越远。

    另外还需考虑的是,这些价位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一般而言,被破坏的支撑区在断裂时可能会变成阻力区。相反,如果阻力区域断裂,再次测试时可能会变成一个支撑位。这些模式有时被称为支撑阻力翻转

    当再次测试时,支撑区断裂并变成阻力区。

    先前的支撑区现在变成阻力区(反之亦然)的情况证实了这个模式。因此,在该区域受到重新测试时进场可能较为有利。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事情是支撑区或阻力区的强度。通常,价格下跌和重新测试支撑区的次数越多,跌破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价格上涨和重新测试阻力区的次数越多,突破上限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们已经谈到了价格行为中支撑和阻力的运作方式。还有那些类型的支撑和阻力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部分。

    心理支撑和阻力

    我们要讨论的第一种类型称之为心理支撑和阻力。这些区域不一定与任何技术模式相关,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试图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

    也许您还没有注意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世界。因此,我们会在无意中试图简化周围的世界,以便能对它有更好的理解 — 例如对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您是否想过要吃 0.7648 个苹果?或向商家购买 13,678,254 颗大米?

    金融市场也存在类似的效应。对于加密货币交易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它涉及到可以被整除的数字单位。以 8.0674 美元买入资产并以 9.9765 美元卖出,其处理方式要不同于以 8 美元买入资产并以 10 美元卖出资产。这就是为什么整数可以充当价格图表上的支撑或阻力。

    要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多年来这种现象已经变得众所周知。因此,一些交易员可能会试图“抢先”进入明显的心理支撑或阻力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抢先行动意味着要在预期的支撑或阻力区域之外下单。

    我们来看下面的示例。当 DXY 接近 100 时,一些交易员会刚好在该水平下下达出售卖出,以确保成交卖出。由于太多的交易者期望在 100 处出现逆转,并且很多人都在该水平之前抢先行动,因此市场永远不会到达这个水平,而是在之前逆转。

    美元指数 (DXY) 在达到 100 之前逆转。

    趋势线支撑和阻力

    如果您阅读过我们经典的图表模式相关文章,就会知道模式也会成为价格的障碍。在下面的示例中, 上升三角形让价格处于受控状态,直到突破上限。

    趋势线作为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支撑和阻力。

    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模式并确定与趋势线重合的支撑和阻力区域。您最好是能在模式完全形成之前尽早识别,这样的作用会尤为明显。

    移动平均线支撑和阻力

    许多指标在与价格相互作用时也可能提供支撑或阻力。

    其中最直接的示例之一就是移动平均线。由于移动均线可作为价格的支撑位或阻力位,很多交易员会将其作为市场整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移动平均线在尝试发现趋势逆转或轴心点时也可能发挥较大作用。

    200 周移动平均线作为比特币价格的支撑。

    斐波那契支撑和阻力

    斐波那契回调工具所描述的水平也可以作为支撑和阻力。

    在下面的示例中,61.8% 的斐波那契水平多次充当支撑位,而 23.6% 的水平则充当阻力位。

    斐波那契水平同时作为比特币价格的支撑和阻力。

    什么是技术分析中的融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探讨了什么是支撑和阻力,以及它们的一些不同类型。但围绕支撑和阻力制定交易策略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要理解的一个关键概念叫做融合。融合是指将多个策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策略。当支撑位和阻力位同时属于我们所讨论过的多个类别时,往往能发挥最强的作用。

    我们通过两个示例来帮助理解。您认为下面哪个潜在的支撑区域更有可能在实际情况下成为支撑位?

    支撑 1 符合:

    先前阻力区域

    重要的移动平均线

    61.8% 斐波那契水平

    价格整数

    支撑 2 符合:

    先前阻力区域

    价格整数

    如果您一直在关注市场行情走势,就会猜到支撑 1 保持价格的几率更高。这种猜测可能是正确的,但价格也可能完全越过支撑 1。这里的重点就是,支撑 1 作为实际价格支撑的可能性要高于支撑 2。话虽如此,在真实交易中没有任何事情是保证一定会发生的。虽然交易模式可能有帮助,但以往的表现并非就意味着未来的表现,因此,您应该为所有可能的结果做好准备。

    从历史上看,由多种策略和指标确定的组合往往能提供最有利的机会。一些成功的融合交易者可能对他们进入的设置非常挑剔 — 这通常需要耐心的等待。然而,一旦他们进入交易,他们的设置往往拥有较高的成功概率。

    即便如此,管理风险以及保护您的资金不受不利价格变动的影响始终是您的第一要务。即便看上去拥有最佳入场点的绝佳行情,也有可能走向相反的方向。您应该考虑多种情况的可能性,这样才不会陷入虚假突破或牛市和熊市陷阱。

    总结

    无论您是日间交易还是波段交易,在进行技术分析时,都需要理解支撑和阻力的基本概念。支撑是价格的下限,而阻力是价格的上限。

    可能存在不同形式的支撑和阻力,有些是基于价格与技术指标的相互作用。最可靠的支撑和阻力区域往往是经过多种策略确认的区域。

  • 比特币和库存流量比率模型

    比特币和库存流量比率模型

    什么是库存流量比率模型?

    简单地说,库存流量比率(SF或S2F)模型是一种衡量特定资源丰富度的方法。将保留在储备中的资源量除以每年的生产数量,就得出了库存流量比率。

    库存流量比率模型一般适用于自然资源。我们以黄金为例。虽然估计值可能有所不同,但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估计已经开采的黄金大约为190,000 吨。这个数量(即总供应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库存。与此同时,每年开采的黄金约为2,500吨-3,200吨。这个数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流量

    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指标来计算库存流量比率。但这个比率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基本上显示了对于总供应量,某种指定资源相每年有多少供应量进入了市场。库存流量比率越高,相对于总供应量进入市场的新供应量相就越少。因此在理论上,具有较高库存流量比率的资产应该能够长期保值。

    相比之下,消费品和工业商品通常具有较低的库存流量比率。为什么会这样?一般来说,这些商品的价值通常会遭到破坏或消耗,因此存货(库存)通常只是为了满足需求。这些资源作为财产并不一定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往往不适合作为投资的资产。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预期未来会出现短缺,价格可能会迅速上涨,否则会持续根据需求量进行生产。

    务必要注意的是,单单具有稀缺性,并非就一定意味着某种资源应该有价值。例如,黄金并不是那么稀缺,毕竟,我们有19万吨可以使用!之所以库存流量比率表明它很有价值,是因为与现有库存相比,其年产量相对较少且保持稳定。

    什么是黄金的库存流量比率?

    从历史上看,黄金的库存流量比率在贵金属中是最高的。那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回到前面的例子:我们将190,000吨的总供应量除以3,200,就得出了黄金的库存流量比率约为59。这告诉我们,以目前的生产率计算,开采190,000吨黄金大约需要59年。

    但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年新开采多少黄金的估计值只是估计值而已。如果我们将年产量(流量)增加到3,500吨,库存流量比率就会降低至大约54 。

    既然讲到这里,不妨再计算一下所有已开采黄金的总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与加密货币的市值比较。如果我们将每金衡盎司黄金的价格定为大约1500美元,那么,所有黄金的总价值约为9万亿美元。这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如果您将所有黄金打包成一个方块,一座足球场就足以放下这个方块。

    同样的,比特币网络的最高总价值在2017年底约为3000亿美元,截至撰稿时维持在1200亿美元左右。

    库存流量比率和比特币

    如果您清楚比特币的运作方式,就不难了解为比特币应用库存流量比率的意义所在。基本上,这个模型将比特币视为黄金或白银等稀缺商品。

    黄金和白银通常被称为具有存储价值的资源。理论上,它们具有相对稀缺性和低流量,应该能长期保值。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供应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增加。

    库存流量比率的拥护者认为,比特币是一种类似的资源。它非常稀缺,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其最大供应量上限为2100万枚代币。此外,比特币的供给量发行在协议层面上定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预测流量。您还可能听说过比特币减半,也就是每隔210,000个区块,进入系统的新供应量就会减半(大约每四年一次)。

    44b2eb9cd9ab40d49456098800e76c3a

    已挖掘的BTC总供给量(%)和区块补贴(BTC)。

    这个模式的支持者认为,这些属性共同造就了一种稀缺的数字资源,其特征为极具吸引力,并且可以长期保值。此外,他们还设想库存流量比率和市场价值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关系。根据这个模型的预测,由于比特币的库存流量比率不断降低,比特币的价格应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幅上涨。

    将库存流量比率模型应用至比特币通常可归功于PlanB,以及他的文章《根据稀缺性模拟比特币的价值》

    什么是比特币的库存流量比率?

    比特币当前的循环供应量约为1800万枚比特币,而每年的新供应量约为70万枚。在撰稿之时,比特币的库存流量比率约为25。到2020年5月的下一次减半之后,这一比率将上升至50出头。

    在下图中,您可以看到比特币库存流量比率的365天移动平均线与其价格之间的历史关系。我们还在纵轴上标出了比特币减半的日期。

    74cd1b4b6f65426da6bdfc6fd4744111

    比特币的库存流量比率模型

    库存流量比率模型的局限性

    库存流量比率固然是衡量稀缺性的一个有趣模型,但它并非完美无缺。模型仅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库存流量比率仰赖的假设为:由此模型衡量的稀缺性应该会影响价值。库存流量比率的批评者称,如果比特币并没有除供给量稀缺性之外的任何其他实用特性,这个模型也将毫无意义。

    比起易于贬值的法币,黄金凭借稀缺性、可预测流量及全球流动性,相对来说拥有更稳定的储存价值。

    根据这个模型,比特币的波动性也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Coinmetrics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bf104a6ececc4aeb8bff537cb3dddce8

    比特币180天波动性的200天移动平均线。来源:Coinmetrics.io

    一项资产的估价需要考虑到它的波动性。如果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则估值模型可能更可靠。然而,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之大已是人尽皆知。

    虽然比特币的波动性在宏观层面可能正在下降,但它从诞生以来就在自由市场中定价。这意味着,价格大部分情况下会在公开市场上由用户、交易者和投机者自行调节。再考虑到相对较低的流动性,比特币可能比其他资产更容易受到突然的波动性上升的影响。因此,这个模型也无法说明这种情况。

    其他外部因素,如经济上的“黑天鹅事件”,也可能破坏这个模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试图基于历史数据预测资产价格的模型,差不多都会存在这种弊病。“黑天鹅事件”显然是意外因素。历史数据不能解释未知事件。

    总结

    库存流量比率模型衡量资源的当前可用库存与其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它通常适用于贵金属和其他商品,但一些人认为它可能同样适用于比特币。

    在这个意义上,比特币确实可以被视为稀缺的数字资产。根据这种分析方法,比特币应该能凭借其独特之处成为一种长期保值的资产。

    然而,每个模型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它可能无法解释比特币估值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在撰写本文时,比特币问世也才十年出头。有些人可能会说,像库存流量比率之类的长期估值模型需要更大的数据集,才能获得更可靠的准确性。

  • 比特币是否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

    一想到避险资产,您可能首先就会想到黄金或白银等贵金属。很多个人投资者纷纷转向这种投资,作为对传统市场动荡的对冲。

    针对比特币是否会跟随些资产的脚步而展开的争论仍在继续。在本文中,我们将关注支持和反对将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一些主要论点。

    什么是价值储存手段?

    价值储存手段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价值的资产。如果您当下购买了一件可以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物品,那么就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它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未来,您会期望该资产的价值和现在一样(甚至可能更高)。

    当您想到这种“避险”资产时,可能首先就会想到黄金或白银。这些物品在传统上具有价值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很快就会介绍到。

    什么是价值储存手段?

    要理解什么是理想的价值储存手段,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糟糕的价值储存手段。如果我们想要某个物品长时间保存,按理说它必须具有耐久的特性。

    以食物为例。苹果和香蕉都有其内在价值,因为人类需要营养才能生存。在食物短缺的时期,这些商品无疑会价值连城。但这并不能使它们成为很好的价值储存手段。如果您将它们放在保险箱里几年,它们的价值就会大幅下降,因为它们显然会变质。

    而那些具有内在价值又经久耐用的物品又会怎么样呢?比如干意面?从长远来看,这是更好的选择,但仍然不能保证它会保值。意面用现成的资源生产而来,成本低廉。任何人都可以向市场投放更多的意面,因而流通中的意面会因为供过于求而贬值。因此,要让某种物品保值,它还必须具有稀缺性

    一些人认为法币(美元、欧元、日元)是储存财富的好方法,因为它们能长期保值。但它们实际上是糟糕的价值储存手段,因为随着单位的增加,它们的购买力会显著下降(就像意面一样)。您可以取出一辈子的积蓄,在床垫下藏20年,但当您最终决定花掉这笔钱时,它们的购买力可能会不如从前。

    10万美金在2000年可以买到的东西,要远远多于现在。这主要是由于通货膨胀,即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在很多情况下,通货膨胀都是由于政府印刷更多钞票的做法导致法币供应过剩而造成的。

    举例来说,假设您持有1000亿美元总供应量的25%,也就是250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决定印刷额外的8000亿美元来刺激经济。您所占的份额突然降到了3%左右。流通中的金钱更多,因此很明显,您所占份额的购买力大不如以前。

    购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损失。

    和上文中提到的意面一样,美元的制造成本并不高。上述情况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发生。有了良好的价值储存手段,让新单位充斥整个市场就变得不那么容易。换言之,就算您的份额会被稀释,也应该稀释得非常缓慢。

    以黄金为例,我们都知道它的供应有限。我们也知道它的开采难度非常大。因此,即便对黄金的需求突然上升,人们也无法通过运转打印机来制造更多黄金,而是必须像往常一样从地下开采。尽管需求大量增加,但供应无法实质性地增加以满足这种需求。

    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手段

    早在比特币诞生之初,支持者就一直认为这种加密货币更类似于“数字黄金”,而不是简单的数字货币。近年来,这种说法得到了许多比特币爱好者的认同。

    比特币的价值储存理论认为,它是人类已知的最可靠的资产之一。这种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比特币是储存财富的最佳方式,这样财富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

    比特币的剧烈波动性已是众所周知。许多人认为,如果一种资产会在一天内损失20%的价值,将它作为一种价值储存手段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即便将它的多次下跌考虑在内,它仍是迄今表现最佳的资产类别。

    那么,为什么比特币会被誉为一种价值储存手段?

    稀缺性

    或许,价值储存理论最具说服力的论据之一,就是比特币的供应量是有限的。如果您读过我们的文章什么是比特币,就可能记得,比特币的数量永远不会超过2100万。协议运用硬编码规则来确保这一点。

    创造新代币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开采的流程,这有点类似于金矿的开采过程。但不同之处在于,比特币矿工必须利用计算能力破解一个密码谜题,而不是在地下钻取。这样,他们将赢得新的代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奖赏会因被称为减半的事件而减少。如果您猜测这样会使得奖赏减半,那您完全猜对了。在比特币早期,该系统会向任何产生有效区块的矿工奖励50比特币。在第一次减半期间,数字减少到了25比特币。随后减半将其减至12.5比特币,接下来一次减半使得矿工的奖励削减至每个区块6.25比特币。这一过程还将继续100多年,直到代币的最后一部分进入流通。

    我们按照与之前提到的法币示例类似的方式,为这个过程建立一个模型。假设您在多年前购买了占供应量25%的比特币(即525万个代币)。当您获得这些代币时,您知道自己的百分比将保持不变,因为任何没有实体能够向系统中添加更多代币。这里不存在政府,好吧,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稍后将进一步介绍)。因此,如果您在2010年购买(并长期持有)最大供应量的25%,您现在仍然拥有25%。

    去中心化

    您可能会想,它是一个开放源软件。我可以复制代码,自己再额外制造属于我的1亿个代币。

    您确实可以这么做。假设您克隆了软件,进行了更改,并运行了一个节点。一切看似正常。只有一个问题:没有其他节点可供连接。一旦您改变了软件的参数,比特币网络的成员就会开始忽视您。您已经分叉,您在运行的程序不再是全球公认的比特币。

    您之前所做的一切,在功能上就相当于给蒙娜丽莎拍照,然后声称现在有两幅蒙娜丽莎。您可以说服自己这是事实,但要说服别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们说过,比特币领域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政府”。政府由每一个运行软件的用户组成。改变协议的唯一方式,是大多数用户同意改变。

    说服大多数人增加代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您是在要求他们降低自己的持有量。就像如今的情况一样,即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功能,也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在网络上达成共识。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推行变化只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持有者有理由相信,供应量不会大幅增加。虽然软件是人造出来的,但这个网络的去中心化意味着比特币更像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代码。

    “好钱”的特性

    价值储存理论的信徒还指出了使得比特币成为“好钱”的一些特性。它不仅是一种稀缺的数字资源,而且还具有几个世纪以来货币一直具有的特征。

    黄金自诞生之日起,就曾在多个文明中被用作货币。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已经讨论了耐久性和稀缺性。这些特性可以成就好的资产,但不一定可以成就好的货币。除此以外还需要可替代性便携性以及可分割性

    可替代性

    可替代性意味着单位是不可区分的。对于黄金,任意两盎司黄金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股票和现金也是如此。不管您持有的是哪个特定单位,它的价值都和其他同类的价值相等。

    比特币的可替代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您持有的是哪种代币并不重要。大部分情况下,1比特币 = 1比特币。当您考虑到每个单位都可以连接到以前的交易,情况就会变得复杂。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会将他们认为参与犯罪活动的资金列入黑名单,即便持有人之后才收到这些资金。

    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很难看出原因。当您用一美元钞票买东西时,您和商家都不知道三次交易前它曾在哪里被使用过。这里没有交易历史的概念——新钞票的价值并不会高于旧的钞票。

    然而,在最坏的情况下,旧的比特币(拥有更多历史)可能以低于新比特币的价格出售。根据您询问的对象,这种情况可能是对比特币的重大威胁,也可能是不必过于担心的事情。无论如何,就目前而言,比特币在功能上是可以替代的。由于可疑历史而导致代币被冻结只是个别事件。

    便携性

    便携性表示传输资产的便捷性。1万美元换成100美元面额的钞票?很容易带着到处走。价值1万美元的石油呢?这就没那么容易了。

    理想的货币必须拥有较小的规格。它必须便于携带,这样人们才能相互支付商品和服务。

    黄金在这方面一直非常出色。在撰稿之时,一枚标准金币的价值接近1500美元。您不太可能购买价值一盎司黄金的物品,因此更小的面额占用的空间更少。

    在可运输性方面,比特币实际上优于贵金属。它甚至没有实体。您可以在一个手掌大小的硬件设备上存储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财富。

    移动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按目前价值计算超过20吨)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即使是现金,您也需要携带几个货盘的100美元钞票。有了比特币,您能以不到一美元的成本,将同样的金额发送到世界任何地方。

    可分割性

    货币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可分割性——即能否将货币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对于黄金,您可以将一个一盎司的金币对半切开,得到两个半盎司的单位。您可能会因破坏金币上面的老鹰或水牛图案而损失一笔额外费用,但黄金的总体价值保持不变。您可以反复多次切割您的半盎司金币,使其变成更小的面额。

    可分割性是比特币的另一个优势。世界上总共只有2100万个比特币,但每一个都由1亿个小单位(聪)组成。这让用户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交易,因为他们可以指定发送最多精确到小数点后八位的金额。比特币的可分割性也让小投资者更容易购买比特币的一部分。

    价值储存手段、交换媒介和记帐单位

    对于比特币目前充当的角色,人们的看法不一。很多人认为比特币只是一种货币——一种将资金从A点转移到B点的工具。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这个问题,但这种观点与许多价值储存理论支持者所捍卫的观点截然相反。

    价值储存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比特币在成为终极货币之前必须经历几个阶段。它最初是一种收藏品(可以说是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它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但只被一小部分人采用。它的核心受众主要是业余爱好者和投机者。

    只有当相关的知识更全面,机构的基础设施更健全,以及对其保持价值的能力更有信心时,它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价值储存。一些人相信比特币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

    此时,比特币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因为格莱欣法则(Gresham’s law)指出,劣币驱逐良币。这意味着,当面对两种货币时,个人更倾向于消费劣币,而囤积良币。比特币的用户更喜欢消费法币,因为他们对这些货币的长期存续没什么信心。他们会持有(或长期持有)比特币,因为他们认为比特币可以保值。

    如果比特币网络继续增长,就会有更多的用户采用比特币,流动性会增加,价格会变得更加稳定。由于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人们不会有太多的动机持有比特币,以期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我们可以预计,作为一种强大的交换媒介,比特币将更多地用于商业和日常支付。

    使用的增加进一步稳定了价格。在最后一个阶段,比特币将变成记账单位,它将被用来为其他资产定价。您可能会将一加仑汽油定价为4美元,同样,在比特币作为主宰货币的世界,您会用比特币来衡量石油的价值。

    如果这三个货币里程碑都能实现,支持者认为,未来比特币将成为取代目前使用的货币的新标准。

    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手段

    上一节提出的论点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完全合乎逻辑,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完全就像天方夜谭。比特币使用者和加密货币怀疑论者都对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批评。

    比特币作为数字现金

    当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分歧时,许多人很快就转向比特币白皮书。对他们来说,很明显中本聪一开始就打算让比特币用于消费。事实上,从《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篇论文的标题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这种观点认为,比特币只有在用户消费代币的情况下才有价值。长期囤积比特币并不是在帮助采用它,而是在损害它。如果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没有得到广泛认可,那么推动其核心主张的不是效用,而是投机。

    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导致了2017年的一个重大分叉。少数比特币使用者想要一个拥有更大区块的系统,这意味着更低的交易手续费。由于原始网络的使用增加,交易成本可能大幅上升,许多用户放弃了价值较低的交易。如果平均手续费为10美元,那么,花3美元购买代币就毫无意义。

    这个分叉网络现在被称为比特币现金。与此同时,原始网络推出了自己的升级版本,名为SegWit隔离见证。SegWit隔离见证名义上增加了区块的容量,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标。它还为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奠定了基础,该网络试图通过将交易推至链下来促进低手续费的交易。

    然而在实践中,闪电网络远远称不上完美。常规的比特币交易非常易于理解,而管理闪电网络的渠道和容量都需要陡峭的学习曲线。这个网络是否能被简化,或者解决方案的设计是否从根本上过于复杂而无法抽象,这还有待观察。

    由于对区块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繁忙时期的链上交易不再便宜。这样一来,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观点:不增加区块大小会损害比特币作为货币的可用性。

    没有内在价值

    对于很多人来说,把比特币和黄金相提并论都是荒唐的做法。黄金的历史本质上就是文明的历史。数千年来,这种贵金属一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自从金本位制被废除之后,黄金确实失去了一些主导地位,但它仍然是典型的避险资产。

    事实上,将“资产之王”的网络效应与一项11年历史的协议进行比较,似乎有些牵强。几千年来,黄金一直被尊崇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

    相比之下,比特币在其网络之外毫无用处。它无法作为电子产品的导体,也不能在您决定开始嘻哈生涯时制作成一条闪闪发光的巨大项链。它可能模仿黄金(采矿、有限供应等),但这并不能改变它是数字资产的事实。

    在某种程度上,所有金钱都是一种共同的信念——美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政府说它有价值,并且社会接受它。黄金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它有价值。比特币也没有什么不同,但那些为比特币赋予价值的人依然只是庞大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在您的实际生活中,您可能经常需要在谈话的过程中解释什么是比特币,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波动性和相关性

    那些早早进入比特币市场的人,必定享受到了财富以数量级增长的乐趣。对他们来说,比特币确实储存了价值——而且还不止如此。但对于那些以历史最高价格买到第一批代币的人却并没能享受到这种乐趣。许多人因为在此后的任意时间抛售而蒙受了巨大损失。

    比特币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波动性,并且它的市场也完全不可预测。相比之下,黄金和白银等金属的波动很小。您可能会说现在还为时过早,比特币的价格最终会稳定下来。但这本身可能就表明,比特币目前并非一种价值储存手段。

    您还需要考虑比特币与传统市场的关系。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如果所有其他资产类别都表现良好,加密货币就没能真正作为一种避险资产通过测试。比特币爱好者可能会说它与其他资产“不相关”,但除非其他资产受到影响而比特币保持稳定,否则我们无从得知这一点。

    “郁金香狂热”和“豆豆娃”

    如果我们将比特币与郁金香狂热和豆豆娃进行对比,就能对比特币价值储存属性有恰当的批评。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些不是很好的类比,但它们可以说明泡沫破裂的危险。

    在这两起事件中,投资者都蜂拥购买他们认为稀有的物品,希望转售获利。这些物品本身并没有那么值钱,因为它们相对容易生产。当投资者意识到他们对自己的投资估值过高时,泡沫破裂,郁金香和豆豆娃市场随后崩溃。

    再次重申,这不是很好的类比。比特币的价值确实来自于用户对它的信念,但与郁金香不同的是,人们无法种植更多比特币来满足需求。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能保证投资者不会认为比特币在未来估值过高,导致其泡沫破裂。

    总结

    诚然,比特币具有黄金等价值储存工具的大部分特征。它的单位数量有限,分散化的网络足以为持有者确保安全,并且它可以用来持有和转移价值。

    最终,它还必须证明自己作为一种避险资产的价值——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事情可能是双向的——在经济动荡时期,整个世界都可能涌向比特币,或者,它也可能继续为少数人所用。

    时间会证明一切。

  • 证券型代币初学者指南

    证券是一种金融工具,具有价值并可用来交易。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当下看到的许多工具,如股票、债券、期权都可看作证券。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证券包含的范畴更小,在各司法管辖区也各有不同。根据某些国家的标准,证券型工具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督审查。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用证券型代币简化长期存在的金融市场。

    什么是证券型代币?

    证券型代币是一种发布在区块链上的代币,代表部分外部企业或资产的股份。可由企业或政府等实体发布,与股票、债券等同类产品作用相同。

    为什么使用证券型代币?

    让我们通过例子来看看公司希望以代币化形式为投资者分股。这些代币的设计与股份带来的利益相同,尤其是投票权和分红。

    这种方法有诸多优势。与加密货币和其他形式的代币一样,证券型代币因其所在的区块链的特点而获益。这些特点包括透明、结算快、24小时交易以及交易单位可分割。

    透明

    公开账本并没有提供参与者的具体身份,但是一切均可审查。所有人均可查看智能合约,该合约用来管理代币或追踪代币发行和持有状态。

    结算快

    提到资产转移,清算与结算一直是一个难题。虽然交易几乎能够立即执行,但再分配所有权需要时间。在区块链上,这一过程能够瞬间自动完成。

    运行时间长

    现在的金融市场对运营时间多少有所限制。在工作日的固定时段开放,在周末关闭。另一方面,数字资产市场开启了全天候交易的新模式。

    交易单位可分割

    艺术、不动产以及其他高产值资产,一旦代币化便会面向投资者开放,否则,投资者将无法投资。例如,我们有一副价值500万美元的画作,可以代币化为5000份,每份价值1000美元。这将大幅增加得手率,同时也提升了投资的颗粒化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证券型代币可能对代币的分割有所限制。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将投票权或分红权视为普通股份,为了方便执行,可能会限制代币的分割。

    证券型代币与效用代币的区别有哪些?

    证券型代币和效用代币有诸多相似之处。严格来说,两种代币的发行方式完全相同。都由智能合约管理,可送至区块链地址,在交易平台交易或通过点对点交易。

    他们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经济和管理支柱。他们可在首次代币发行(ICO)或在首次交易所发行(IEO)发行,让创业公司或初创项目众筹他们生态系统的发展。

    用户通过提供资金获得这些数字代币,从而参与项目网络(可立即参与,也可以后参与)。这些代币赋予持有者投票权,或作为特定协议的货币购买产品或服务。

    效用代币本质上没有价值。如果一个项目发展得很成功,投资者不会像传统证券那样获得部分利润。代币的作用和忠诚度积分有些相似。它们可用于购买产品(或出售),但在交易过程中不提供代币发售公司的权益。

    因此,其价格经常会受到投机的影响。许多投资者会购买代币,希望其价值会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得以升值。如果项目失败,缺乏对持有者的保护措施。

    虽然证券型代币的分发事宜参照证券通证发行(STO),其发布方式与效用代币却有相似之处。但从投资角度来看,两种类型代币代表着截然不同的金融工具。

    即使证券型代币发布在区块链上,但仍属于证券。因此受到严格监管以保护投资者,并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在这方面,证券通证发行(STO)比首次代币发行(ICO)更接近首次公开募股(IPO)。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购买证券型代币时会买入股票、债券或衍生性金融商品。他们的代币起到投资合同的效用并确保对链下资产拥有所有权。

    代币为何证券化?

    事实上,区块链产业缺乏在法律层面进行一些急需的澄清。全球的监管者仍在追赶新的金融科技潮流。仍有发行者相信自己能够发行效用代币,以后一定能成为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的证券。

    或许试图判断一笔交易能否成为“投资合同”最著名的标准是豪威测试。简而言之,它旨在确定个人投资普通企业能否期待获得与倡导者(或第三方)同样的收益。

    早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这项测试源于美国法院。因此,很难将其运用到大量新型代币中。尽管如此,这项测试对于尝试将数字资产分类的监管者而言仍然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工具。

    当然,每个司法管辖区会采用不同框架,但许多区域遵从相似的逻辑。

    证券型代币和可编程金融

    考虑到当前的市场规模,代币化能彻底改变传统金融领域。这一领域的投资者和机构从成熟的数字方式到金融工具中获益颇多。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心化数据库生态系统产生了大量摩擦。机构需要想办法优化经营流程,管理与自身系统不兼容的外部数据。缺乏全行业标准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大大延迟了结算时间。

    区块链是一个共享数据库,任何用户或企业都能够轻松互动。过去由机构服务器处理的功能,现在外包给其他同行使用的账本。通过代币化证券,我们能够将其嵌入到共同操作的网络中,完成迅速结算并与全球兼容。

    自此,自动操作能够处理原本会很耗时的流程。例如,身份认证(KYC)/反洗钱(AML)合规,在设定好的固定期限内对投资进行锁仓,以及许多由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代码处理的其他功能。

    如需详细了解这一主题,敬请阅读《区块链技术如何影响银行业》这篇文章。

    总结

    证券型代币似乎成为金融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尽管他们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比加密货币甚至其他代币更接近传统证券。

    然而,监管部门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对于这样能够在全球轻松转移的资产,权威机构必须寻求方法,有效监管其发行和流通。一些人推测,证券型代币也能与智能合约自动匹配,为某些确定规则编码。Ravencoin、Liquid及Polymath等项目已经在促进证券型代币的发行。

    如果证券型代币的承诺真正实现,金融机构的运行将大幅简化。最后,使用区块链发布的代币代替传统工具可以很好地促进资产和加密货币市场的融合。

  • 矿池详解

    挖矿是工作量证明型区块链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组成。无需中央机构的介入,参与者计算特定属性的哈希值,即可保障加密货币网络的安全。

    2009年,比特币首次问世时,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普通计算机和矿工竞争,推算下一个区块的有效哈希值。当时的挖矿难度较低,网络中的哈希率也不高,不需要专业硬件便可将新区块加入区块链。

    因此每秒计算出最高哈希的计算机能够挖出更多的区块,而这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重大转变。矿工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争先恐后地抢夺竞争优势。

    遍历CPU、GPU、FPGA等各种硬件后,比特币矿工最终选择了专用集成电路(ASIC)。在这些挖矿设备上,您不能浏览币安学院,也不能登录Twitter发布猫咪照。

    顾名思义,专用集成电路(ASIC)只能执行单一任务:计算哈希值。这些设备专为特殊用途打造,性能极其强大,逐渐取代了其他类型的比特币挖矿硬件。

    什么是矿池?

    但硬件性能再出色,也无法解决一切问题。即便运行多部高性能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也不过是比特币挖矿大军中的“沧海一粟”。即使重金打造硬件设备,耗费巨大电力,挖出新区块的概率依然非常渺茫,

    也无法保证何时获得区块奖励,或许根本就是颗粒无收。如果您想要的是持续获得收入,那么进入矿池或许运气会更好一些。

    假设您和其他9位参与者分别拥有全网0.1%的哈希算力,这意味着您有望从平均每1000个区块中挖出1个区块。据估计,每天挖出的区块为144个,那么您大约一个星期就能挖出1个区块。根据自身的资金能力,以及在硬件和电力上的投资,这种“独立挖矿”的方式或许是可行策略。

    然而,如果收入不足以盈利呢?那么您可以和上面说的9位矿工通力合作。所有人的哈希算力相加,就拥有了全网1%的哈希率。如此一来,机会提升到“百里挑一”,每天就能挖出1到2个新区块。然后,合作矿工平分所得奖励。

    简而言之,我们刚才描述的就是一种“矿池”。矿池为矿工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矿池的运行机制

    矿池一般通过协调员组织矿工挖矿。协调员监督矿工使用不同的数值寻找随机数,确保其不会将哈希算力空耗在创建相同的区块上。协调员还负责为参与的矿工分发奖励并支付费用。目前,有多种不同方式可以计算每位矿工的工作量及相应的奖励。

    Pay-Per-Share (PPS)矿池

    Pay-Per-Share (PPS)是最常见的奖励分配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矿工提交的每个“份额”(share)都对应固定金额的奖励。

    “份额”用于记录矿工贡献的哈希算力。每个“份额”对应的报酬相对较低,但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请注意,这里的“份额”并不是网络中的有效哈希值,而只是符合矿池所设置匹配条件的哈希值。

    在PPS机制中,无论矿池是否产出区块,矿工都能获得奖励。然而,矿池运营者需要承担风险,因此会收取一定费用。这笔费用可以提前向矿工收取,也可从后续的区块奖励中扣除。

    Pay-Per-Last-N-Shares (PPLNS)矿池

    Pay-Per-Last-N-Shares (PPLNS)是另一种热门的分配机制。与PPS不同,PPLNS只在矿池挖到新区块时才奖励矿工。矿池挖出新区块后,该机制将核实此前所提交“份额”的N值(N值根据矿池情况而有所不同)。矿工提交的“份额”除以N,再乘以区块奖励,最后扣除矿池运营者的分成,即得到矿工的报酬。

    我们举例说明:如果当前区块奖励是12.5枚比特币(假设没有交易费用),运营者收取20%的服务费,矿工最终获得10枚比特币的奖励。如果N为100万,而矿工贡献了5万“份额”,则矿工的报酬为区块奖励的5%(也就是0.5枚比特币)。

    虽然市场中类似的机制层出不穷,但最常见的还是以上两种。请注意,虽然我们一直在讨论比特币,但最热门的Pow型加密货币都有矿池,典型示例包括:Zcash、门罗币、古灵币(Grin)和渡鸦币(Ravencoin)等。

    矿池是否会对去中心化造成威胁?

    读到这篇文章,读者脑中也许会敲响警钟。比特币之所以强大,难道不是因为单一实体无法轻易掌控区块链吗?假设有人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哈希算力,情况又会如何?

    这些问题值得探究。如果单一实体掌控了网络中51%的哈希算力,就能发起51%攻击。得逞后,攻击者会删除交易并撤销已完成的交易。这种攻击会让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变得满目疮痍。

    矿池是否会增加51%攻击的风险?答案是:可能会,但概率很低。

    从理论来说,排名前四的矿池有可能串通一气,劫持网络。然而,这项操作并没有多大意义。假设攻击成功,比特币的价格会因系统遭到破坏而一落千丈。最终结果就是矿池挖出的代币贬值。

    此外,矿池不一定配备挖矿设备。实体会将设备指向协调员的服务器,但服务器可自由迁移到其他矿池。对于矿工和矿池运营者而言,保持生态系统的去中心化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挖矿持续盈利,众人才能分得一杯羹。

    在某些情况下,矿池的增长规模的确令人担忧。矿池(及参与的矿工)一般会采取措施降低哈希率。

    总结

    随着第一个矿池的引入,加密货币挖矿市场的格局就已经彻底颠覆。希望获得长期稳定收入的矿工成为受益者。随着各种新机制不断问世,每个人都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在理想情况下,比特币挖矿的去中心化程度会不断加深。以目前程度来看,只能称之为“充分去中心化”。在任何情况下,没有任何人能够长期从单一矿池中获得绝大多数的哈希率。参与者应该会预防这种威胁,毕竟比特币是由用户运营的,而非矿工。

  • 浅谈“黑色星期一”与股市崩盘

    什么是“黑色星期一”?

    “黑色星期一”是1987年10月19日突发的股市全面崩盘。衡量美国股市表现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狂跌22%。在此次暴跌的前一周,股市还经历了两次大跌。

    道琼斯行业平均指数在“黑色星期一”前后的表现。

    “黑色星期一”被公众视为全球股市下跌的开端。时至今日,这一天依然是股市不堪回首的噩梦。

    此次崩溃引发抛售,导致交易所的成交量激增。然而当时的计算机不堪重负,根本无力承担突如其来的高负荷。许多订单搁置数小时,迟迟无法成交。大量资金陷入停滞,无法转移。

    发生如此严重的崩盘后,期货与期权市场自然难以幸免,应声暴跌。此次崩溃对全球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当月底,全球多数主要指数均下跌20%至30%。

    “黑色星期一”通常指1987年的股市崩盘,如今成为股市崩盘的代名词。

    市场崩溃的起因

    股市崩盘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发酵的结果。有趣的是,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来临前,全球并未发生任何重大新闻。然而,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恐慌与不确定的气氛笼罩市场。究竟有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计算机化交易系统的引入。如今,多数交易活动均通过计算机,但以前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前,股交所大厅人山人海,喧闹嘈杂,交易者在这里直接完成资产交换。

    1963年,引入计算机化交易系统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交易大厅。资料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对原始图像略作修改。

    迈入20世纪80年代,交易活动愈发依赖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化转型显著加快了交易活动的速度,系统能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数千笔交易。这些改进也有副作用,价格会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如今,交易机器人可在突发新闻曝出后的几秒钟内转移数万亿美元的资金。

    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美国的贸易逆差、国际局势紧张以及其他政治环境因素。最重要的是,媒体一直在推波助澜。报道触及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无疑放大了这些事件的影响力与严重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素只是诱发崩盘的外因,决策者还是交易者自己。也就是说,市场心理作祟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大规模抛售,而这通常是由公众恐慌引起的。

    什么是熔断机制?

    “黑色星期一”事件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推出多种机制,防止类似事件重演。即使不能根除,至少可以减轻影响。

    其中一种方式名为熔断机制。这种调控措施规定,如果下跌达到当日开盘价的一定百分比,就会停止交易。除了美国之外,这种机制在其他市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熔断机制适用于道指、标普500等主流指数以及许多证券。具体机制如下。

    如果标普指数在单一交易日内下跌超过7%,交易将暂停15分钟,随后重启。此过程称为“一级熔断机制”。如果继续下跌,跌幅达到13%,市场交易再次暂停。本次暂停称为“二级熔断机制”。休息15分钟后,交易二度重启。如果市场仍在下跌,达到20%时,当天会直接停盘,开启“三级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的优缺点

    熔断机制或许可以有效遏制股市暴跌,但争议声音不绝于耳。

    部分反对者认为,熔断机制适得其反,实际在放大暴跌的严重性。原因何在?这些既定跌幅指标基于市场的开放程度,广为公众所知,可能会影响市场流动性,导致部分价格点位的订单大幅减少。

    流动性下降可能引发更剧烈的波动,因为没有足够的订单来消化意外激增的供应量。反对者认为,如果没有熔断机制的干预,市场有望恢复到自然状态。

    在标普500等全球市场指数中,只有市场下跌才会触发熔断机制。当然,部分证券也可能因价格飙升而触发熔断机制。

    如何应对市场崩溃

    市场与大众心理的自然本质决定了市场崩溃几乎无法避免。面对市场崩溃,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制定投资计划或整体交易策略。市场崩溃后,多数投资者会恐慌抛售。此时,您应保持冷静,理智分析,避免情绪化决定。长期投资计划或交易策略正是避免冲动决定的良药。

    其次,设置止损线。明智交易者必然为短期交易预留一定的下行空间。然而,长期投资者很少这样做。无论如何,您都应该为价格波动预留缓冲空间,避免市场严重性崩溃时蒙受巨额损失。

    任何全球性市场崩溃都有结束之时,虽然经济衰退可能会持续几年,但最终会迎来复苏。回顾过去,全球经济在许多世纪中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短期调整只是暂时的倒退。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15年至2020年的表现。

    这种观念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全球市场,但未必适用于加密货币市场。区块链行业方兴未艾,加密货币属于风险性投资。部分加密货币资产可能在市场崩溃后元气大伤,无法恢复。

    其他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1929年10月28日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股市崩盘。1929年秋季的这场崩盘让经济一蹶不振,长期陷入低迷,堪称迄今为止最大的灾难。

    2008年9月29日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股市开始暴跌。这最终引发了从2000年代末持续到2010年代的“大萧条”。欲了解详情,敬请阅读《浅谈2008年金融危机》。

    2020年3月9日

    在新冠疫情与油价战争的推波助澜下,美国股票市场迎来“大萧条”后最糟糕的一天。单日跌幅创下了2008年以后的新高。然而,在下一段中您会看到,该跌幅纪录仅仅保持了一周。

    2020年3月16日

    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忧虑情绪笼罩市场。经过不断发酵,美国股市的单日跌幅甚至超过前一周股市崩盘时的跌幅。公众将这一天视为新冠病毒对金融市场初始冲击的顶峰。

    总结

    “黑色星期一”最初指1987年的那场股灾。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为股市崩盘的代名词,1929年、2008年与2020年的暴跌都是刻骨铭心的“黑色星期一”。

    “黑色星期一”事件后,市场中出台了许多新规,努力降低股市闪电暴跌的影响。最具影响力并且饱受争议的莫过于“熔断机制”——当跌幅达到既定值时,熔断机制启动,交易陷入停滞。

    面对无法避免的市场崩盘,我们如何未雨绸缪?不妨针对可能发生的情景,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和交易策略。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多元化、市场心理等多管齐下,便可避免在市场崩盘时蒙受巨额损失。

  • 在交易中如何计算头寸大小

    无论您的投资金额多大,都需要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否则将会导致账户资金迅速损失。几周或几个月内的收益可能会因一笔交易管理不善而付诸东流。

    交易或投资的基本目标就是避免做出情绪化决定。当问题涉及到金融风险时,情绪在其中产生的影响很大。你需要在进行交易或投资决定时对情绪进行管理。因此为投资和交易活动指定一些列原则将有很大帮助。

    我们将这些原则称作为交易策略。该策略的宗旨就是管理风险,同时消除不必要的决策。每当进行决策时,交易制度就不会允许您做出草率且冲动的决定。

    当你创建这些策略时,你就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包括投资期限,风险承受力,可投金额等。能想到的解决方式也有很多,在本文中我们将集中在如何为单个交易确定仓位。

    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您的交易额有多大,以及您愿意在单笔交易中承担的风险程度。

    如何确定账户大小

    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简单且多余的步骤,但还是仍是需要谨慎考虑的。特别当你是一个新入者时,这将帮助你为不同投资组合确定不同策略。这样你就可以更准确的追踪不同策略所取得的进展,同时降低风险。

    例如,假设你相信比特币的未来前景,并在收藏进硬件钱包准备长期持有。此部分资金最好不要作为投资资本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确定账户大小就是查看和确定可以分配给特定交易策略的资金量。

    也就是说确定账户大小就是查看和确定可以分配给特定交易策略的资金量。

    如何确定账户风险

    第二步,确定账户风险。此过程表示你愿意为单笔交易承担多少风险(资本百分比)。

    2%原则

    在传统金融世界中,有一种叫做2%原则的投资策略。该原则中,单笔交易风的险不应该超过账户的2%。随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它的确切含义,现在我们要对该数字进行调整以适应加密货币市场的动荡。

    2%原则的投资策略适用于至进行少量长期头寸的投资风格。且通常是为波动性(相对于加密货币)较低的工具的而定制的。如果你是一位活跃的交易者,尤其是一位新手来说,此种保守的策略将成为“救命稻草”。在本例中,我们将其调整为1%原则

    该原则表示在单笔交易中心你所承担的风险不应该超过账户的1%。而这是否意味着只拿出1%的资金进行交易?当然不是!该数值意味着如果你的交易理念错误了,那么止损就会被触发,你只会损失账户资金的1%。

    如何确定交易风险

    到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账户大小和账户风险。接下来我们将确定单笔交易的头寸大小。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何时交易理念无效

    这一过程至关重要,且几乎所有策略适用。当进行交易和投资时,资金损失应该说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交易和投资是一场概率游戏,即使是最优秀的交易者也不一定保证总是盈利。事实上,有些交易者的预测错误比对的多,但最后还是盈利了。这是怎样发生的呢?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适当的风险管理,制定交易策略并严格执行。

    因此,每一个交易理念中都应该具有一个失效点。也就说,当市场行情与我们初始理念相悖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退出目前处境,以此来降低损失。在更实际的层面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一定位置设定了止损订单。

    失效点的确定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交易策略和设定习惯。该失效点可以是基于支撑位或阻力位等技术参数。又或者是基于破坏市场结构的指标等其他因素。

    市场中并没有一个“一概而论”的点位来确定止损。你必须确定最符合自己风格的投资策略,并根据该策略确定无效点。

    如何计算头寸大小

    现在我们具有了计算头寸大小的所有要素。假设我们账户中拥有5000美元。我们已经设定单笔交易的风险不超过1%。此时就意味着我们单笔交易的损失不能超过50美元。

    假设我们已经完成了市场分析,并确定我们交易理念中的失效点为入场额5%。当市场状况不利,损失达到5%也就是50美元时,我们将推出交易。也就是说,我们账户的1%就是头寸的5%。

    账户大小 – $5000

    账户风险 – 1%

    无效点(止损范围)– 5%

    计算头寸大小的公式如下:

    头寸大小 = 账户大小*账户风险/失效点

    头寸大小= 5000 x 0.01 / 0.05(美元)

    $1000 = $5000 x 0.01 / 0.05

    该笔交易的头寸大小应该为1000美元。遵循此策略并在达到失效点时推出交易将会降低损失。想要正确的使用该模式,你还需要把应支付的交易手续费考虑在内。并且,当你在进行低流动性资产交易时还应把贬值风险考虑在内。

    为了解释原理,我们将无效点增加到10%,而其他因素值不变。

    头寸大小= $5000 x 0.01 / 0.1

    $500 = $5000 x 0.01 / 0.1

    现在我们的止损范围已经是最开始的两倍。所以,如果你愿意承担的账户损失额相同,那么头寸大小就要变成之前的一半大小。

    总结

    头寸大小的计算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它包括账户风险、交易理念的无效点等众多因素,都需要在交易考虑。

    此策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执行。当你确定了头寸大小以及失效点后,就不能再交易生效时进行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