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名词解释和科普

  • 什么是日蚀攻击(Eclipse Attack)?

    日蚀攻击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基础攻击,攻击者可能会通过该攻击方式干扰网络上的节点。顾名思义,该攻击能够使对等网络中被攻击节点无法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引发网络中断或为更复杂的攻击做准备。

    从表面上看,日蚀攻击(Eclipse Attack)与女巫攻击(Sybil Attack)相似。尽管它们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攻击者通过攻击节点扰乱网络),但它们最终的攻击目标是不同的。日蚀攻击的目标是单个节点(原因将在下文中说明),而女巫攻击的目标是整个网络范围,旨在篡改网络协议的信誉体系。

    2015年所发表的《在比特币对等网络上的日蚀攻击》论文中,对该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其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和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进行日蚀攻击的实验结果,以及与之对抗的防范措施。

    日蚀攻击的工作原理

    比特币矿工需要专用设备生成验证新区块,但是非挖矿(或完整)节点仅需要非常小的算力即可运行。通过这种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在廉价设备上运营节点,这也有助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软件程序维护了与对等方同步的事务处理数据库,以便与网络保持同步。

    对大量节点连接的限制因素是带宽。因此,尽管有大量设备可以运行该程序,但比特币网络中设置了连接数量限制(最多只能连接125个),普通设备无法直接与其他设备进行互连。

    在日蚀攻击中,攻击者会确保目标的所有连接都建立在攻击者所控制的节点上。攻击者将首先从自己的IP地址向目标地址发送泛洪,受害者可能会在程序重启时连接到攻击者的IP地址。可以强制重启(即对目标进行DDoS攻击),或者仅等待程序自动重启。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毫无戒心的受害者就会听从恶意节点的摆布,攻击者向它们提供了错误数据,他们无法从真实网络中获取到数据。

    日蚀攻击造成的后果

    如果攻击者通过消耗网络节点的资源,能够使其从网络中分离,那么他们就有动机实施此类攻击。如果节点被隔离了,攻击者就可以实施几次连续攻击。

    无需确认的“双花”

    如果独立节点接受了未经确认的交易,那么就会发生“双花”风险。如果发生的交易在进入区块之前(提交至区块链),可能已经进行广播了,那么发送方就可以在其他地方轻松得进行一次新的交易,花费掉与此前交易相同的金额。如果新产生的交易手续费较高,这个时候矿工们会优先处理该笔交易,并认为这笔交易是最先发生的,从而造成最先发生的交易无效。 

    某些商户和个人接受这些0确认交易。假设某个商人Bob,他销售高端汽车。他不知道Alice已将将他的节点进行了日蚀攻击,再看到她的豪华跑车订单后,也没有产生任何怀疑。Alice创建了交易,Bob随即将其广播到网络。在看到付款消息即将被确认后,感到非常满意,他将车钥匙交给了Alice,Alice开车加速离开。

    而实际上,交易并没有被广播到网络中,Bob只是将交易传递到了Alice的恶意节点中,而Alice所控制的恶意节点也不会将交易传递到真实节点中。因此,该笔交易会被认为无效,这个时候Alice在(真实)网络上又支付了同样的金额,可以是转给她自己也可以是转给其他人。即使最后在真实网络中看到了最初和Bob之间的初始交易,但由于Alice账户中的资金已经使用掉,该笔交易也无法被验证。

    需N次确认的“双花”

    需N次确认的“双花”与无需确认的“双花”相类似,只是涉及更多的准备工作。许多商户都希望付款被标记为有效之前能够先等待一定数量的确认。为了解决该问题,攻击者必须使矿工和商户节点都进行日蚀攻击。如果攻击者与商户建立了订单,他们就会向(遭受日蚀攻击)的矿工广播交易。商户可以在区块链网络中看到交易被确认,但由于矿工和商户所在的网络都被隔离了,因此该区块链并不是大多数真实节点所能够见证的。

    攻击者将该虚假的区块链网络信息发送给商户,商户在看到交易已经被确认后,就进行了商品的交接。而当这些遭受日蚀攻击的节点重新加入真实网络后,真实的区块链网络会认为这部分节点是无效的,从而将这部分节点进行孤立(这与51%攻击相类似)。

    削弱矿工之间的竞争

    遭受日蚀攻击的节点会继续运行,不会受到被网络隔离的影响。矿工将继续在协议规定的规则范围内对区块进行验证,但是添加的区块将会在和真实网络节点进行通过的过程中进行丢弃。

    从理论上讲,对大部分矿工的大规模日蚀攻击可用于促进51%攻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即使是最有资源的攻击者,接管大多数比特币算力(约80TH/s)的成本也过于高昂,攻击者至少需要以超过40TH/s的算力进行尝试。 

    我们假设将这种算力分布在10个参与者中(每个参与者大约拥有8TH/s),攻击者可以通过将这些参与者从网络隔离,大大降低51%攻击的要求。如果其中的5个节点遭受日蚀攻击,攻击者就可以减少40TH/s的算力,用于来寻找下一个区块,并且攻击者现在只需要提高20TH/s的算力即可实现对节点的控制。

    通过对目标实施日蚀攻击,可以实现的其他破坏性活动,包括操纵节点进行非法挖矿活动,或利用矿工之间的算力竞争来获取下一个区块。

    减缓日蚀攻击的影响

    如果拥有足够多的IP地址,攻击者就可以对任何节点实施日蚀攻击。而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最直接方法是让阻止节点的非法接入,并仅建立到特定节点(例如已被对等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列入白名单的IP)的出站连接。但是,正如研究论文所指出的那样,这并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实施的方案,如果所有参与者都采取这些措施,则新节点将无法加入到网络。

    作者曾对比特币程序提出了的一些调整方案,而其中的一些也在白皮书发布后,集成到了比特币程序中。通过对代码进行较小的修改,例如随机选择新连接和提升地址的存储空间,这些措施都会使日蚀攻击的成本不断升高。

    总结

    日蚀攻击是在对等网络上进行的。作为一种可独立攻击部署的方式,它们会让人感到厌烦。进行日蚀攻击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实施其他能够造成更大影响的攻击,或者为攻击者提供了在挖矿方面的优势。

    普遍来说,日蚀攻击尚未造成严重影响,尽管区块链网络中已部署了防范措施,但威胁仍然存在。日蚀攻击与比特币和其他大部分加密货币所面临的大多数攻击一样,最好的防御措施是让恶意攻击者无利可图。

  • 区块链预言机介绍

    什么是区块链预言机?

    区块链预言机是向智能合约提供外部信息的第三方服务,充当区块链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

    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无法访问链下数据(区块链网络之外的数据)。然而,对于许多合约协议而言,拥有来自外部世界的相关信息对于执行协议至关重要。

    区块链预言机可以在链下和链上数据之间提供链接,因此得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预言机可以拓宽智能合约的运行范围,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区块链预言机,智能合约将只能从其网络内部获取数据,其用途将会受到极大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区块链预言机并非数据源本身,而是对外数据源进行查询、核实和验证,继而再进行传递的层。预言机可传输多种形式的数据,包括价格信息、成功付款数据或由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数据等。

    要从外部世界调用数据,就必须调用智能合约,同时还必须消耗网络资源。一些预言机不仅能够将信息传递给智能合约,还能够将信息发送回外部数据源。

    预言机存在许多不同的类型,而区块链预言机的运作方式完全取决于其设计目的。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类型。

    区块链预言机示例

    假设Alice和Bob打赌谁会赢得美国总统大选。Alice认为共和党候选人会获胜,而Bob则认为民主党候选人将成为赢家。他们就该赌注条款达成一致,并将各自的资金锁定在同一个智能合约中,该合约将根据选举结果将所有资金释放给赌注获胜者。

    由于智能合约无法与外部数据交互,它必须依靠预言机向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在该示例中即为总统选举结果。选举结束后,预言机通过查询可信API确认选举结果,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智能合约。随后,智能合约根据选举结果将资金发送给Alice或Bob。

    如果没有预言机传递数据,便无法以一种参与者无法操纵的方式来进行赌注结算。

    区块链预言机有哪几类?

    区块链预言机可根据诸多不同的特质进行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数据来源于软件还是硬件?

    根据信息传递方向分类:是由外向内传递还是由内向外传递?

    基于信任化程度分类: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

    一台预言机可同时归属多种类别。例如,从公司网站获取信息的预言机就是一个中心化的入站软件预言机。

    软件预言机

    软件预言机可以与在线信息源进行交互,并将其传输至区块链。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在线数据库、服务器或网站,实际上可以是互联网上的任何数据源。

    通过连接至互联网,软件预言机不仅能够向智能合约提供信息,还能够实时传输这些信息。因此,它们成为了最常见的一种区块链预言机。

    软件预言机提供的信息通常可以包括外汇汇率、数字资产价格或实时飞行信息等。

    硬件预言机

    部分智能合约需要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硬件预言机旨在从现实世界获取信息,并将其提供给智能合约。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子传感器、条形码扫描仪和其他信息读取设备进行传递。

    从本质上看,硬件预言机可以将现实世界事件“转化”为智能合约可以理解的数字价值。

    传感器即为这样一个例子,它可以检查运输货物的卡车是否已经到达装卸区。如果已经到达,传感器就会将该信息传递给智能合约,随后该合约即可据此执行决策。

    如果您希望详细了解类似主题,敬请参阅《区块链用例:供应链》。

    入站和出站预言机

    入站预言机旨在将信息从外部数据源传输至智能合约,而出站预言机则旨在将信息从智能合约传输至外部世界。

    将由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数据传递给智能合约,即为入站预言机的一个示例。而出站预言机的一个示例可以是智能锁。如果将资金存入一个智能合约地址,则该智能合约可通过出站预言机将此信息传输给智能锁解锁机制。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预言机

    中心化预言机由单个实体控制,是智能合约信息的唯一提供者。然而,仅使用一种信息源可能会存在风险,智能合约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控制该预言机的实体。此外,不良行为者的任何恶意干扰均会对智能合约产生直接影响。中心化预言机的主要问题在于存在单点故障,从而导致智能合约防御漏洞和攻击的韧性较低。

    去中心化预言机与公共区块链拥有一些共同的目标,如避免交易对手风险等。去中心化预言机不依赖单一信息源,从而可提高智能合约所获信息的可靠性。智能合约通过查询多个预言机来确定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去中心化预言机也称为共识预言机。

    部分区块链项目会向其他区块链提供去中心化预言机服务。去中心化预言机在预测市场中也十分有用,可通过社会共识验证该类市场中某种结果的有效性。

    虽然去中心化预言机旨在实现去信任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去信任化区块链网络一样,去中心化预言机并没有完全消除信任,而是在许多参与者之间分配信任。

    合约专用预言机

    合约专用预言机专为单个智能合约设计。这意味着,如果想要部署多个智能合约,则必须开发相应数量的合约专用预言机。

    此类预言机极为耗时,且维护成本高昂。如果公司希望从各种来源提取数据,可能会发现此类预言机非常不切实际。但另一方面,为服务于特定用例,合约专用预言机可从头开始设计,因此开发人员拥有很高的灵活性,可根据特定需求定制预言机。

    人类预言机

    在某一特定领域具备专业知识的个人有时也可以充当预言机。这些个人可以研究和核实来自各信息源的信息的真实性,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智能合约。由于人类预言机可使用密码学验证其身份,因此欺诈者伪造其身份并提供损坏数据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预言机问题

    由于智能合约根据预言机提供的数据执行决策,因此预言机对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设计预言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果预言机受到损害,则依赖其提供数据的智能合约也会受到损害。该问题通常被称为预言机问题(The Oracle Problem)。

    由于预言机并非主要区块链共识的一部分,因此很遗憾,它们也不是公共区块链可提供的安全机制的一部分。第三方预言机与智能合约去信任化执行之间的信任冲突仍然有待解决。

    此外,中间人攻击也可能构成威胁,即恶意行为者通过获得预言机与智能合约之间数据流的访问权限,对这些数据进行修改或伪造。

    总结

    对提升区块链的全球采用率而言,一个可促进智能合约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可靠机制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区块链预言机,智能合约将只能依赖其网络中的已有信息,而这无疑将大大限制其能力。

    未来去中心化预言机可能会引入保障机制,以消除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的大量系统性风险。区块链预言机仍然是区块链生态系统发展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需要以安全、可靠且去信任化的方式实施。

  • 什么是原子交换?

    原子交换(Atomic swaps)是一种支持两种运行在不同 区块链网络上的加密货币进行快速交换的技术。这种交易过程(也称为原子跨链交易)是基于 智能合约,支持用户从他们的 加密钱包中直接交换想要的代币。因此,原子交换本质上是跨链的点对点交易。

    尽管该技术是一种创新,但多年来跨链交易的概念一直被人们所关注。2013年,Tier Nolan首次对原子交换协议进行了详细 描述。然而,Daniel Larimer在2012年时就提出了一种名为 P2PTradeX的去中心化交换协议,也有人认为该协议是原子交换的原型。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许多开发人员不断尝试使用原子交换协议。有证据表明比特币、莱特币、Komodo和Decred社区在这一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笔点对点原子交换交易发生 在2014年。但直到2017年,该技术才被公众接受,其背后的推动原因是 LTC/BTC和 DCR/LTC这两个交易对之间的成功交换。

    原子交换是如何工作的?

    原子交换协议的设计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交易对手间发生欺诈行为。为了更好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让我们假设Alice想要将她手中的莱特币(LTC)与Bob手中的比特币(BTC)进行交换。

    首先,Alice将她的LTC存入合约地址,该地址类似于一个保险箱。通过该方式创建好安全防护后,Alice还会生成一个用于访问它的密钥。然后,她与Bob共享此密钥加密的哈希值。请注意,Bob这时候还无法获得Alice的LTC,因为他只拥有该密钥的哈希值,而并非密钥本身。

    接下来,Bob使用Alice提供的哈希值创建出另一个安全合约地址,用于存入他的BTC。如果Alice要交换BTC,Alice需要使用与该地址相同的密钥,与此同时,她也需要将LTC的密钥展示给Bob(借助于hashlock的特殊功能)。这意味着,一旦Alice提出兑换BTC的要求,Bob就能同时获得Alice手中的LTC,该原子交换的交易流程也随之完成。

    “原子”一词代表了交易的一致性,即交易要么完全成功要么完全不成功。如果任何一方在交易过程中放弃或未能按照预期执行,合约将被取消,资金将自动返还给其原所有者。

    原子交换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链上和链下。链上原子交换发生在任一种加密货币的区块链在线网络中(在上述案例中,是发生在比特币和莱特币的区块链网络上)。另一方面,链下原子交换是发生在 链下的。这种原子交换通常基于双向支付渠道,类似于 闪电网络中所使用的渠道支付。

    从技术上讲,大多数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都是基于 多重签名和 哈希时间锁定合约(HTLC)的智能合约完成的。

    哈希时间锁定合约(HTLC)

    哈希时间锁定合约(HTLC)是比特币 闪电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时也是原子交换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顾名思义,它们基于两个关键功能:哈希锁定和时间锁定。

    如果没有展示相关的密钥数据(上述案例中的Alice密钥),哈希锁定会冻结资金的使用。 时间锁定能够确保智能合约只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执行。因此,HTLC的使用消除了中心化的需求,它们创建了特定的规则,从而防止原子交换被部分执行。

    优势

    原子交换的最大优势与其去中心化有关。原子交换消除了中心化交换和任何其他类型中介的需求,跨链交换可以在两方或多方中间执行而不需要它们彼此信任。由于用户不需要将资金提供给中心化交易所或第三方,因此 安全级别也会随之提高。交易可以直接通过用户的个人钱包发起。

    此外,这种形式的点对点交易,使用的交易费用非常低或不需要费用,因此具有较低的运营成本。最后一点优势是原子交换可使交易更快的进行,因此具有更高的互操作性。换句话说,可以使各类 山寨币直接进行交换,而无需使用 比特币或 以太坊作为中间币。

    局限性

    原子交换也需要满足其他一些必要性条件,这也可能会成为该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例如,为了执行原子交换,两种加密货币所在的区块链网络需要基于相同散列算法(例如,都使用比特币的SHA-256散列算法)。此外,它们还需要兼容HTLC和其他可编程功能。

    除此之外,原子交换也带来了泄露用户隐私的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通过区块链资源管理器,可以快速跟踪链上交易,因此可以轻松获取用户地址。针对该隐患的短期解决方案是使用隐私加密货币,从而减少暴露的发生。尽管如此,许多开发人员仍尝试在原子交换中使用数字签名作为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原子交换如此重要?

    原子交换具有改善加密货币领域的巨大潜力,但目前尚未大范围进行测试。跨链交易最终可以解决许多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些交易所目前仍然维持着加密货币的运行,但是它们仍然存在一系列隐患。其中部分问题包括:

    重大的威胁隐患:中心化交易所单方面持有高价值的资源,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中心化交易所是数字货币劫持的主要目标。

    不完善的资金管理以及人为错误:中心化交易所需要人为运营。如果那些担任重要角色的管理者发生失误,或决策者在交易所运营方面做出错误决策,那么交易所用户的资金就会受到损失。

    运营成本较高:中心化交易所有较高的提现和交易手续费。

    交易量剧增导致低效率:当市场活动过于活跃时,中心化交易所往往无法应对大量增加的交易需求,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或服务不可用。

    监管:在大多数国家,加密货币监管政策严格。政府的批准和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总结

    尽管原子交换仍然是较为新颖的技术,所以其必定存在局限性,但这项技术在推动区块链互操作性和跨链交易方面具有重大变革。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够影响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在去中心化和点对点货币交换方面开辟了全新途径。原子交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特别是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内部。

  • 什么是永续期货合约?

    什么是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是一种在未来的特定时间,按预定价格买卖商品、货币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协议。

    与传统现货市场不同,合约市场中的交易不会立即结算。买卖双方交易的是规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结算的合约。此外,用户在合约市场中无法直接买卖实物商品或数字资产。相反,他们交易的是代表这些资产的合约,而资产(或现金)的实际交易将在未来进行,即在合约执行之时开展。

    我们以小麦、黄金等实体商品的期货合约为例。在某些传统合约市场,交割这些合约意味着交付实物商品。因此,黄金或小麦必须得到妥善储存和运输,继而产生额外的成本(称为“存置成本”)。不过许多合约市场现已支持现金结算,即只结算等值现金价值(不进行实物交换)。

    此外,黄金或小麦在合约市场中的价格可能因合约结算日期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到期日越远,相应的存置成本越高,价格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潜在价差越大。

    为什么交易期货合约?

    对冲和风险管理:这是期货合约诞生的主要原因。

    短期敞口:交易者即使并不持有某项资产,也可以对该资产的表现下注。

    杠杆:交易者可以建立大于其帐户余额的头寸。

    什么是永续期货合约?

    永续合约是一种特殊的期货合约。与传统合约不同,永续合约没有到期日,用户可以选择一直持仓。另外,永续合约交易基于标的指数价格。它由资产的平均价格组成,受到主要现货市场及相对成交量的影响。

    与传统合约不同,永续合约的交易价格通常与现货市场持平或者极为接近。然而,传统合约与永续合约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规定了“结算日期”。

    什么是初始保证金?

    初始保证金是建立杠杆头寸时所需的最低保证金。例如,如果初始保证金为100枚BNB,用户按10倍杠杆可以买入1,000枚BNB。因此,初始保证金为订单总金额的10%。初始保证金是杠杆头寸的有力支撑,发挥抵押金的作用。

    什么是维持保证金?

    维持保证金是维持相应交易头寸所需的最低抵押金。如果保证金余额低于维持保证金,用户将收到保证金追加通知(要求其向帐户注资)或直接遭到强制平仓。多数数字货币交易平台选择后一种做法。

    换句话说,初始保证金是建仓时的承诺金额,而维持保证金是指维持仓位所需的最低余额。维持保证金呈现动态变化,取决于市场价格和帐户余额(抵押金)。

    什么是强制平仓?

    如果抵押金低于维持保证金,您的合约帐户将遭到强制平仓。币安根据每位用户的风险和杠杆率(抵押金和净风险敞口),按不同方式强制平仓。总头寸越大,所需保证金的比例越高。

    这种机制因市场和交易平台而异,但币安对一级强制平仓(净风险敞口低于50万枚USDT)收取0.5%的名义费用。强制平仓并缴纳名义费用后,帐户中的剩余资金将返还给用户。如果余额不足0.5%,账户将直接归零。

    请注意,强制平仓后,用户需要缴纳附加费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您可以在达到强制平仓价格前自行平仓,或者为抵押金余额注资,拉大强制平仓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的差距。

    什么是资金费率?

    资金由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定期付款组成,具体取决于当前资金费率。如果资金费率大于零(正值),多头(合约买方)向空头(合约卖方)支付资金费率。反之,空头向多头支付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由两部分组成:利率和溢价。币安合约市场的利率固定在0.03%,而溢价指数会根据合约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差发生变化。资金费率转账在用户之间直接完成,币安不收取任何费用。

    当永续期货合约溢价交易时(价格高于现货市场),资金费率为正,多头需要向空头支付资金费率。随着多头平仓,新的空头建仓,上述情况预计将推动价格下跌。

    什么是标记价格?

    标记价格是合约的真实价值(公允价格)与实际交易价格(最后价格)相比的估计值。计算标记价格可有效避免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发生不公平清算。

    因此,虽然指数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有关,但标记价格代表了永续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对于币安而言,标记价格以指数价格和资金费率为基础,是计算“未实现盈亏”的一项重要因素。

    如何计算盈亏(PnL)?

    PnL代表盈利与亏损,可以分为已实现盈亏和未实现盈亏。如果您在永续合约市场持有未平仓头寸,则盈亏尚未实现并会随市场发展而变化。平仓后,未实现盈亏将转为已实现盈亏。

    已实现盈亏是源于已平仓头寸的盈利或亏损,与标记价格不存在直接关联,仅与订单的执行价格有关。另一方面,未实现盈亏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强制平仓的主要推动力。因此,用标记价格来确保计算出的未实现盈亏准确可信并且公平公正。

    什么是保障基金?

    简而言之,保障基金可有效防止亏损交易者的余额跌至负值,同时确保盈利交易者获得收益。

    举例来说,假设Alice的币安合约帐户中存有2,000美元。通过这笔资金,她按20美元的单价建立了一个10倍的BNB多头头寸。请注意,Alice购买的合约并非来源于币安,而是由另一位交易者提供。而作为交易对手的Bob也拥有同等规模的空头头寸。

    在10倍杠杆的推动下,Alice现在头寸规模为100枚BNB(价值2万美元),抵押金为2,000美元。然而,如果BNB的价格从20美元降至18美元,Alice可能面临自动平仓。这意味着她的资产将遭到强制平仓,2,000美元的抵押金血本无归。

    如果系统基于某种原因无法及时平仓,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此时保障基金会随之激活,以便弥补相关损失,直至平仓。Alice这里不会有太大改观,因为她的余额在强制平仓后归零,但这能够确保鲍勃获得相应收益。如果没有保障基金,Alice的2000美元不仅会血本无归,帐户余额甚至会变为负数。

    然而,在实际交易中,她的维持保证金会低于最低要求,其多头头寸可能在此之前已经平仓。强制平仓费用直接由保障基金支付,剩余资金返还给用户。

    因此,保障基金机制旨在有效利用被强制平仓的交易者缴纳的抵押金,来弥补归零帐户的损失。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随着用户遭到强制平仓,保障基金预计将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当用户在头寸达到收支平衡或负值前遭到强制平仓时,保障基金便会增加。在更极端的情况下,系统可能无法将所有头寸平仓,此时保障基金将用于支付潜在损失。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在市场剧烈波动或极度缺乏流动性时确实可能发生。

    什么是自动减仓?

    自动减仓是一种交易对手强制平仓的方式。只有在保障基金失效(出现特定情况)时,才会发生自动减仓。虽然发生概率极低,但此类事件要求盈利的交易者拿出部分收益来填补亏损交易者的损失。遗憾的是,数字货币市场波动剧烈,永续合约提供的杠杆率较高,自动减仓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会尽一切努力降低这种概率。

    换言之,交易对手强制平仓是在保障基金无法填补所有归零头寸时的最终方案。通常来说,利润(和杠杆率)最高的头寸在自动减仓中贡献的比例也最大。币安通过一项指标告知用户其在自动减仓队列中的位置。

    币安的合约市场系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避免自动减仓,并通过多种功能尽量减弱其影响。如果确实发生自动减仓,交易对手强制平仓将在零市场费用的情况下执行。受影响的用户将立即收到通知,并可以随时重新入市。

  • 什么是哈希运算?

    哈希运算是从可变大小的输入生成固定大小的输出的过程。该过程通过称为“哈希函数”(以哈希运算算法实现)的数学公式完成。

    并非所有哈希函数都涉及到运用密码学,但“加密哈希函数”却是加密货币的核心。得益于加密哈希函数,区块链和其他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才能达到较高水平。

    传统哈希函数与加密哈希函数均具有确定性。确定性指的是只要输入不更改,哈希运算算法将始终生成相同的输出(也称为“摘要”或“哈希值”)。

    通常情况下,加密货币的哈希运算算法均设计为单向函数,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大量计算时间和资源,这些函数无法轻易恢复。换言之,从输入创建输出极为容易,但反向从输出生成输入则相对困难。总体而言,越难找到输入,哈希运算算法就越安全。

    哈希函数如何运作?

    不同的哈希函数生成大小不一的输出,但每个哈希运算算法的输出大小始终不变。例如,SHA-256算法只能生成256位的输出,而SHA-1始终生成160位的摘要。

    为说明这一点,我们通过SHA-256哈希运算算法(比特币中使用的算法)运行“Binance”和“binance”这两个词。

    SHA-256
    输入输出(256位)
    Binancef1624fcc63b615ac0e95daf9ab78434ec2e8ffe402144dc631b055f711225191
    binance59bba357145ca539dcd1ac957abc1ec5833319ddcae7f5e8b5da0c36624784b2

    请注意,首字母大小写的微小改动都会生成完全不同的哈希值。不论输入数值的长短,使用SHA-256的输出始终保持256位(或64个字符)的固定长度。此外,无论算法运行这两个词多少次,二者的输出都保持不变。

    相反,如果通过SHA-1哈希运算算法运行同样的输入,得到的结果如下:

    SHA-1
    输入输出(160位)
    Binance7f0dc9146570c608ac9d6e0d11f8d409a1ee6ed1
    binancee58605c14a76ff98679322cca0eae7b3c4e08936

    请注意,“SHA”是安全哈希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s)的首字母缩写。该算法指的是一组加密哈希函数,其中包括SHA-0和SHA-1算法,以及SHA-2和SHA-3组。SHA-256与SHA-512及其他变体均为SHA-2组的一部分。目前只有SHA-2和SHA-3组被认为是安全的。

    哈希函数的重要性何在?

    传统哈希函数拥有丰富用例,包括数据库查找、大文件分析以及数据管理。加密哈希函数则广泛用于信息安全应用,例如消息验证和数字指纹。就比特币而言,加密哈希函数是挖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影响新地址和密钥生成。

    哈希运算在处理海量信息时才发挥真正威力。例如,通过哈希函数运行大文件或数据集,然后利用其输出即可快速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哈希函数具有确定性,因此行之有效:输入始终能生成压缩过的简化输出(即哈希值)。这种技术消除了存储和“记忆”大量数据的必要。

    哈希运算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尤为实用。比特币区块链有多处涉及哈希运算的操作,其中大多数都在挖矿过程中。事实上,几乎所有加密货币协议都依靠哈希运算来连接交易组并压缩至区块中,同时在各个区块间生成加密链接,有效创建区块链。

    加密哈希函数

    同样,部署加密技术的哈希函数可以定义为加密哈希函数。一般来说,破解加密哈希函数需要无数次蛮力尝试。如需“还原”加密哈希函数,就要反复试错猜测输入,直至生成相应的输出。但是,不同的输入也有可能生成完全相同的输出,这样就会发生“冲突”。

    从技术上讲,加密哈希函数需具备三种属性,才算有效保障安全。三大属性分别为抗冲突性、抗原像性和抗第二原像性。

    在分别讨论每种属性之前,先简要总结一下各属性的逻辑。

    抗冲突性:任意两个不同的输入不可能生成相同的哈希值输出。

    抗原像性:不可能“还原”哈希函数(即无法从给定输出找到输入)。

    抗第二原像性:不可能找到与特定输入发生冲突的另一个输入。

    抗冲突性

    如前所述,不同的输入生成完全相同的哈希值时就会发生冲突。因此,只要没人发现冲突,哈希函数就视为具有抗冲突性。请注意,由于可能的输入无限,而可能的输出有限,因此哈希函数始终存在冲突。

    假设发现冲突的可能性低至需以数百万年计算,则可以说,哈希函数具有抗冲突性。因此,现实中虽然没有不冲突的哈希函数,但只要其中一些(例如SHA-256)足够强大,就视为具有抗冲突性。

    在各种SHA算法中,SHA-0和SHA-1组出现过冲突,所以不再安全。目前SHA-2和SHA-3组被认为具有抗冲突性。

    抗原像性

    抗原像性属性与单向函数概念有关。假设找出生成特定输出的输入概率极低,则可认为哈希函数具有抗原像性。

    请注意,攻击者会查看给定输出来猜测输入,因此该属性与抗冲突性有所不同。而且,两个不同的输入生成相同的输出就会产生冲突,但是使用哪个输入其实并不重要。

    抗原像性属性对保护数据很有价值,其原因是无需披露信息,消息的简单哈希值即可证明其真实性。在实际运用中,许多服务供应商和网络应用存储和使用由密码生成的哈希值,而非明文形式的密码。

    抗第二原像性

    简言之,抗第二原像性介于上述两种属性之间。假设有人能找出特定的输入,该输入生成的输出与已知的另一输入的输出相同,则会发生第二原像攻击。

    换言之,第二原像攻击与找出冲突相关,但并非搜索生成相同哈希值的两个随机输入,而是在已知特定输入的情况下,搜索生成相同哈希值的另一个输入。

    第二原像攻击通常意味着存在冲突。因此,任何抗冲突的哈希函数同样能抵抗第二原像攻击。但是,函数具有抗冲突性意味着能从单一输出中找出单一输入,因此攻击者仍可向抗冲突性的函数发起原像攻击。

    加密货币挖矿

    比特币挖矿中多个步骤用到哈希函数,例如查看余额、连接交易输入和输出,以及哈希运算同个区块内的交易以形成默克尔树。但是,比特币区块链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矿工需要执行无数哈希运算操作,才能最终找出下一个区块的有效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矿工在创建候选区块哈希值时必须尝试若干不同的输入。从本质上讲,只有生成的输出哈希值以一定数量的零开头,矿工才能验证区块。零的数量决定挖矿难度,并随着专用于网络的哈希率变化而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哈希率代表投入比特币挖矿的算力大小。如果网络的哈希率增加,比特币协议将自动调整挖矿难度,使得出块所需的平均时间保持在近10分钟。相反,若多名矿工决定停止挖矿,导致哈希率大幅下降,则挖矿难度调低,直至平均出块时间恢复到10分钟。

    请注意,矿工能生成多个哈希值作为有效输出(以一定数量的零开头),因此他们无需查找冲突。一个区块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取决于挖矿难度阈值,矿工只须找到其中一种解决方案。

    比特币挖矿是一项高成本任务,矿工没有必要欺骗系统,那样反而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加入区块链的矿工越多,区块链规模越大,也越强大。

    总结

    毫无疑问,哈希函数是计算机科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尤为出众。与密码学相结合,哈希运算算法能发挥广泛用途,以各种方式保障安全和提供身份验证。对于几乎所有加密货币网络而言,加密哈希函数至关重要。因此,若对区块链技术感兴趣,了解加密哈希函数属性与运行机制必将大有裨益

  • 以太坊Casper详解

    Casper的实施标志着以太坊已经转换为Proof of Stake(PoS)区块链(也称为以太坊2.0)。虽然在2015年夏,以太坊于作为工作权益证明(PoW)协议的区块链问世,但开发人员早已计划将其过渡到PoS模型中。在完成转换后,挖矿将不再是以太坊网络的一部分。

    目前为止,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已经有两个共同开发的Casper版本:Casper CBC和Casper FFG。CBC版本最初由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Vlad Zamfir提出。尽管对CBC的研究最初侧重于公共区块链的PoS协议,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就包括一系列的PoS模型。

    Casper FFG的研究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主导。最初的提议包括混合PoW/PoS系统,但实施仍在讨论中,新提案最终可能仅使用PoS模型取而代之。

    值得注意的是,Casper FFG正计划推出以太坊2.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Casper CBC就没有任何动作。事实上,它可能会在未来取代Casper FFG。

    虽然两个版本都是为以太坊开发的,但Casper是一种PoS模型,也可以在其他区块链网络中推广和使用。

    Casper工作原理

    从以太坊1.0到2.0的过渡被称为“Serenity”升级。它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在其初始阶段(阶段0),启动了名为Beacon Chain的新区块链。 Casper FFG将制定规则推动这种全新的基于PoS区块链的共识机制。

    与PoW挖矿所不同,PoW协议中矿工需要运行昂贵且专业的设备来创建和验证交易区块,随着Casper的实施,以太坊将不再需要挖矿的过程。新交易区块的验证和确认将由块验证器来完成,区块验证器将根据其股权进行选择。

    换句话说,每个验证人的投票权将由他们持有的ETH数量决定。例如,持有64 ETH的用户所拥有的投票权重将比仅持有最小金额的用户高两倍。要成为Serenity升级第一阶段的区块验证器,用户将需要存入32 etether(ETH)的最低股权,将其存入基于以太坊区块链(1.0)的特殊智能合约。

    如果一切正常,将选择随机的验证器提交新产生的区块,并最终获得块奖励。区块奖励可能仅包括交易费用,因为不存在有区块奖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种PoS协议的实现方式可以不同,分为不同的奖励模型。 Casper模型仍处于开发中,还有很多细节尚未明确。

    Casper的优点

    Casper的一个优点是使权益证明成为可能,它将有助于以太坊变得更加节能及友好。在电力和计算资源方面,基于PoW的模型对系统硬件的要求很高。相比之下,PoS模型在该方面的需求就很低。而当以太坊在最后实施了完整的PoS模型时,将不再需要矿工来维持区块链的运行,因此所需的资源将更低。

    Casper的另一个潜在优势与安全性有关。实质上,Casper将用作筛选器,负责对链中的区块进行排序。从根本上说,它将成为以太坊2.0分布式账本的记账员。因此,如果有验证者想要篡改数据,他们将会从网络中被迅速删除并受到惩罚。惩罚规则是扣除验证者的抵押(ETH),这意味着违规的成本将非常高昂。但是,开发人员仍在讨论发生51%攻击的可能性。

    最后,有解释说Casper将使以太坊具有更高的去中心化。目前,那些在网络上具有强大统治能力的节点是拥有大量挖矿资源的用户。而将来,任何能够持有适量ETH的用户,都能够帮助确保以太坊区块链的安全。

    局限性

    要想最终开发和实施Casper,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其效率和安全性仍未得到证实。有许多细节还需要重新定义和调整。新版本在Serenity升级的第0阶段上线前,我们都无法确定它的功能和表现。

    理论上的局限性也依然存在,如果以太坊的验证系统遭到破坏,Casper将无法产生新的区块。鉴于目前的架构,Caspe无法完全抵抗51%的攻击。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个正式的规范来概述响应攻击时可能需要的fork规则。

    总结

    以太坊正在逐渐摒弃挖矿而选择使用权益证明的方式,用户可以在相应的充值地址中存入以太币(ETH)来维持区块链运行。Casper是一种用于产出区块的技术,可以促成以太坊的这一转变。

    Casper将有助于创建基于以太网2.0升级的基础设施,并将使其更为顺畅地过渡到PoS模型中。此外,区块链领域的开源特性也意味着Casper的显著优势可以被其他项目进行分叉、修改和重构。

    当Casper正式推出时,它将标志着以太坊进入史上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至于Casper何时能够发布,以太坊研究员Justin Drake此前曾透露,可能将在2020年1月3日(比特币11岁生日时)发布Casper第一阶段。然而,该日期仍充满不确定性。此次版本发布可能会在2020年的任何时刻。

  • 什么是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用于验证数字和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加密机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传统手写签名方式的数字化版本,并且相比于签字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安全性。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将数字签名理解为附加到消息或文档中的代码。在生成数字签名之后,其可以作为证明消息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的证据。

    虽然使用密码学保护通信机密性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但随着公钥密码学(PKC)的发展,数字签名方案在20世纪70年代才成为现实。因此,要了解数字签名的工作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散列函数和公钥加密的基础知识。

    散列函数

    哈希是数字签名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哈希值的运算过程是指将任意长度的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这是通过称为散列函数的特殊运算实现的。经过散列函数运算而生成的值称为哈希值或消息摘要。

    当哈希值与加密算法相结合,即使用加密散列函数的方法来生成散列值(摘要),该值可作为唯一的数字指纹。这意味着对于输入数据(消息)的任何更改都会导致有完全不同的输出值(散列值)。这就是加密散列函数被广泛用于验证数字和数据真实性的原因。

    公钥加密(PKC)

    公钥加密或PKC是指使用一对密钥的加密系统:公钥和私钥。这两个密钥在数学上是相关的,可用于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

    作为一种加密工具,PKC相比于对称加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对称加密系统依赖于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信息,但PKC则使用公钥进行数据加密,并使用相应的私钥进行数据解密。

    除此之外,PKC还可以应用于生成数字签名。本质上,该过程发送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消息(数据)的哈希值进行加密。接下来,消息的接收者可以使用签名者提供的公钥来检查该数字签名是否有效。

    在某些情况下,数字签名本身可能包括了加密的过程,但并非总是这样。例如,比特币区块链使用PKC和数字签名,而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加密。从技术上讲,比特币又部署了所谓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来验证交易。

    数字签名的工作原理

    在加密货币的背景下,数字签名系统通常包含三个基本流程:散列、签名和验证。

    对数据进行散列

    第一步是对消息或数据进行散列。通过散列算法对数据进行运算,生成哈希值(即消息摘要)来完成的。如上所述,消息的长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是当消息被散列后,它们的哈希值都具有相同的长度。这是散列函数的最基本属性。

    但是,仅仅将消息进行散列并不是生成数字签名的必要条件,因为也可以使用私钥对没有进行过散列的消息进行加密。但对于加密货币,消息是需要经过散列函数处理的,因为处理固定长度的哈希值有助于加密货币的程序运行。

    签名

    对信息进行散列处理后,消息的发件人需要对其消息进行签名。这里就用到了公钥密码学。有几种类型的数字签名算法,每种算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机制。本质上,都是使用私钥对经过散列的消息(哈希值)进行签名,然后消息的接收者可以使用相应的公钥(由签名者提供)来检查其有效性。

    换句话说,如果在生成签名时不使用私钥,则消息的接收者将不能使用相应的公钥来验证其有效性。公钥和私钥都是由消息的发送者生成的,但仅将公钥共享给接收者。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签名与每条消息的内容相关联。因此,与手写签名所不同,每条消息的数字签名都是不同的。

    验证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下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始直到最后一步的验证。我们假设Alice向Bob发送一条消息、并将该消息进行散列得到哈希值,然后将哈希值与她的私钥结合起来生成数字签名。数字签名将作为该消息的唯一数字指纹。

    当Bob收到消息时,他可以使用Alice提供的公钥来检查数字签名的有效性。这样,Bob可以确定签名是由Alice创建的,因为只有她拥有与该公钥所对应的私钥(至少这与我们所假设的一致)。

    因此,Alice需要保管好私钥至关重要。如果另一个人拿到了Alice的私钥,他们就同样可以创建数字签名并伪装成Alice。在比特币的背景下,这意味着有人可以使用Alice的私钥,并可在未经她知晓的情况下转移或使用她的比特币。

    为什么数字签名很重要?

    数字签名通常用于实现以下三方面目标:数据完整性、身份验证和不可否认性。

    数据完整性。Bob可以验证Alice的消息是否发生了篡改。消息中的任何变动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数字签名。

    真实性。只要Alice将其私钥保管好,Bob就可以使用她的公钥来确认数字签名是由Alice本人所创建的,而非其他人所为。

    不可否认性。生成签名后,Alice将来无法否认签名该签名,除非她的私钥以某种方式泄露出去。

    案例

    数字签名可以应用于各种数字文档和证书。因此,他们有几个应用程序。一些最常见的案例包括:

    信息技术。增强互联网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金融。数字签名可以应用于审计、财务报告、贷款协议等等。

    法律。数字签名可以应用于各种商业合同和法律协议,包括政府文件。

    卫生保健。数字签名可以防止处方和医疗记录的欺诈。

    Blockchain。数字签名方案确保只有加密货币的合法所有者才能签署交易,并移动资金(只要他们的私钥不受侵害)。

    局限性

    数字签名方案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局限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算法。数字签名方案中使用的算法对质量要求很高。其中包括可靠的散列函数和加密系统的选择。

    实施。如果算法很完备,但却没有一个良好的实施方案,数字签名系统也可能会出现隐患。

    私钥。如果私钥丢失或以某种方式泄露,则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将得不到保证。对于加密货币用户而言,丢失私钥可能会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

    电子签名与数字签名

    简而言之,数字签名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电子签名,特指使用电子化的方式签署文档和消息。因此,所有数字签名都可认为是电子签名,但反之并非如此。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身份验证方式。数字签名需要部署加密系统,例如散列函数、公钥加密和加密技术。

    总结

    散列函数和公钥加密是数字签名系统的核心,现已在各种案例中使用。如果实施得当,数字签名可以提高安全性,确保完整性,便于对各类数据进行身份验证。

    在区块链领域,数字签名用于签署和授权加密货币交易。它们对比特币尤为重要,因为数字签名能够确保代币只能由拥有相应私钥的人使用。

    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使用电子和数字签名,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今大部分的公文仍然还是基于纸质材料,但随着更多的系统迁移到数字化中,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数字签名方案。

  • 设备指纹:你是如何被暴露的?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指纹生成是指为各类电子数据创建唯一标识符的过程。而当我们需要实施某项技术来识别出单个用户或设备时,我们将它们称为浏览器或设备指纹。

    本质上,该过程包括了收集有关智能手机、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信息。有时,即使用户隐藏了IP地址或者更换了浏览器,通过指纹识别也是可以识别到该设备的。

    多年来,网络分析服务一直在收集设备和浏览器信息,旨在分析合法的网络流量并检测潜在的欺诈行为。如今,出现了更多先进的技术能够收集到设备里面特定的参数。

    指纹技术在之前主要应用在计算机领域中。如今,新一代技术可以识别出任何类型的设备信息,并且新不断专注于日益增长的移动端应用程序。

    它是如何工作的?

    详细说来,设备指纹识别涉及相关数据的收集,然后通过散列函数对数据集进行合并和提交。接下来散列函数的输出(哈希值)可以作为每个设备(或用户)的唯一ID。

    收集到的信息通常被存储在数据库中,而非设备端。虽然单一数据点的生成方式是相同的,但多个数据集的组合最终生成的指纹却是唯一的。

    设备指纹识别方式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目的都是收集设备的信息。因此,即使数千台运行着相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上也都可安装有各类的软件、硬件、浏览器、插件、语言、时钟和常规设置的相应组合。

    被动设备指纹识别

    顾名思义,通过无感知的方式收集信息,无需请求用户(或远程系统)的同意。该方式会基于每台设备发送的内容来收集数据,因此被动指纹识别倾向于客户端提供较少的特定信息(例如,操作系统)。

    例如,有开发者开发了一款被动指纹识别技术,该技术被用于收集网络设备(例如因特网调解调器)上的无线驱动器信息。该程序可以在无需设备操作的前提下,在各种类型的驱动程序中通过被动方式实现交互。简而言之,不同的设备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扫描网络中可能存在的连接(接入点)。因此,攻击者也可以使用这些差异来准确识别每个目标设备所使用的驱动程序。

    主动指纹识别

    另外一种识别方式是主动指纹识别,该方式需要主动请求网络通信,这使得它们在客户端中的运行更容易被检测到。一些网站运行JavaScript代码作为收集用户设备和浏览器信息的方式。所收集的信息包括窗口大小、字体、插件、语言设置、时区,甚至包括其硬件的详细信息。

    主动识别技术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画布指纹识别,它常被用于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中。通常基于HTML5网页的画布(图形元素)交互脚本。脚本中记录了画布在屏幕上所绘制的隐藏图像,然后记录图像中包含的信息,例如屏幕分辨率、字体和背景颜色。

    具体有何用途?

    设备指纹识别可以为广告商提供了一种跨浏览器跟踪消费者行为的功能。还能够帮助银行系统识别用户的请求是来自可信设备还是来自存在欺诈行为相关联的系统中。

    除此之外,设备指纹识别还可以帮助网站识别多个帐户注册的行为,或帮助搜索引擎识别存在可疑行为的设备。

    在检测和防范身份盗用或信用卡欺诈方面,设备指纹识别也能够派上用场。然而,这些技术可能会影响到用户隐私,尤其是在使用被动指纹识别时,在某些数据收集的方式中,用户可能无法检测到个人的数据已经被收集。

    存在哪些限制?

    在主动指纹识别方面,数据收集依赖于脚本语言(如JavaScript)的可用性。然而当移动设备和用户运行了隐藏程序或插件,可能会影响脚本执行的可用性,使指纹识别难以识别出相应的设备信息。其中包括用于拦截广告和追踪器的浏览器插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看重隐私保护的用户反而更容易被识别。例如,当他们使用了某些非主流软件和具有特殊设置的插件时,会使他们更具备特征,容易被发现。

    此外,指纹识别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客户端大量变化的影响。不断更改设置或使用多个虚拟操作系统的用户可能会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收到影响,导致识别不准确。

    使用不同的浏览器也可能导致指纹识别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但现在可以使用现代的跨浏览器指纹识别技术来避免这些问题。

    总结

    现在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和使用设备指纹识别技术。收集数据和识别设备来源的有效性会因方式不同而异。

    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设备指纹识别都会成为追踪行为和识别用户的有效工具。因此,这种强大的技术可以用于合法或非法活动中,所以了解它们的基本机制会有助于您进一步熟悉该技术。

  • 什么是Mimblewimble?

    Mimblewimble (MW) 是一种采用创新方式来建构和储存交易数据的区块链体系。它是工作量证明(PoW)区块链的一种另类实现,能够提供更多的隐私性与更好的网络扩展性。

    Mimblewimble最初由匿名作者Tom Elvis Jedusor在2016年中设计提出。尽管他初步表达了其核心概念,但初始版本的Mimblewimble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随后Blockstream调研员Andrew Poelstra开始研究并改进Mimblewimble的原始概念。不久之后,Poelstra就写了一篇名为Mimblewimble的论文。(发表于2016年10月)

    在那之后,许多研究人员与开发者都在研究MW协议的种种可能性。有人认为尽管技术上可能,但该协议在比特币上适用并非易事。Poelstra与其他人则相信Mimblewimble最终会以侧链的方式改善比特币网络。

    Mimblewimble工作原理

    Mimblewimble改变了传统的区块链交易模型。它让区块链具有更高压缩比率,网络上的历史交易纪录更容易被下载、同步与验证。

    在MW区块链中,没有可识别或是可重复使用的地址,这意味着所有交易在他人眼里都是随机数据。交易数据只有相关的参与者才看得到。

    所以,具有Mimblewimble协议的区块类似于大型交易网络,而非许多交易的组合。这意味着区块可在不显示交易细节的时候,被验证和确认。没有其他方式可以通过其输入关联其输出结果。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Alice从妈妈那里收到5个MW代币,从爸爸那里收到5个MW代币。接着她把这10个代币都给了Bob。交易随后被验证,但具体的交易细节不会被公开。Bob仅知道是Alice给他10个代币,但他无法得知在这之前是谁把这些币给了Alice。

    要在Mimblewimble区块链上转币,发送者与接收者必须验证信息。所以我们仍需要Alice跟Bob彼此通讯,不过交易发生时他们不需要同时在线上。

    同时,Mimblewimble有一种称为抄捷径(cut-through)的特点,它能删除多余的交易信息,并减少区块数据。区块中只会去记录一笔输入输出(从Alice到Bob),而不是纪录每一笔交易的输出及输入(从Alice的父母到Alice,在从Alice到Bob)。

    技术上,Mimblewimble设计并扩展了机密交易(CT)的概念,该理念由Adam Back在2013年所提出,并由Greg Maxwell及Pieter Wuille进行实施。简单来说,CT就是一种隐藏区块链传输数量的隐私工具。

    Mimblewimble与比特币

    比特币区块链从创世区块开始就保留了每一笔交易记录,表示每个人都能够下载并验证每一笔交易的公开历史信息。

    反言之,Mimblewimble区块链只保存最关键的信息,同时保留了更多隐私。验证者确保没有可疑的交易发生(如双重花费),以及流通的代币量准确。

    除此之外,Mimblewimble去除了比特币的脚本系统,该系统是通过一系列指令来定义交易如何被建构。移除该脚本系统让MW区块链变得更具隐私与可扩展性。隐私性是因为交易地址完全无法被追踪,可扩展性则是因为区块数据较小。

    另外一个比特币与Mimblewimble的关键差异在于区块链数据的相对大小,这跟前文提到的抄捷径概念相关。由于要移除不必要的交易数据,Mimblewimble仅需较少的计算资源。

    优点

    区块大小

    如上所述,Mimblewimble能够压缩区块数据,减低整体区块大小。节点能在仅适用较少的资源下,更快地验证交易历史纪录。而且,新的节点更容易下载,并同步MW区块链。

    降低加入网络与运行节点的成本,将带来多样化且分布式的社区,这能够减少许多PoW区块链中常见的中心化算力。

    扩容性

    最终Mimblewimble或许会以侧链方式连接至比特币或其母链之上。MW协议的设计也将改善支付渠道的性能,类似于闪电网络的作用。

    隐私性

    Mimblewimble移除了比特币的脚本系统,实现了模糊化交易细节,提升交易机密性能的作用。

    除此之外,基于Mimblewimble区块链的代币能被视为具有可替代性。可替代性的优势在于,任一单位的代币都可以和其他代币进行直接兑换(它们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缺点

    交易吞吐量

    交易的机密性严重地减少了交易吞吐量。与非隐私系统相比,采用机密交易(CT)的区块链有更高隐私,但TPS(每秒交易量)性能较低。不过,我们可以认为MW协议所压缩的交易数据量,补偿了由于机密交易所损失的TPS数量。

    无法抵抗量子计算

    Mimblewimble系统无法抵御量子计算机(算力强大的计算设备)。MW协议基于属性相对简单的数字签名。不过量子计算机仍须数十年才能发展成熟,使用Mimblewimble的加密货币将很可能在未来数年内找到抵御量子攻击的方式。

    总结

    Mimblewimble的问世是区块链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首先,抄捷径特点让MW网络具有可扩展性,同时又廉价和简单。再者,MV协议可能被用于侧链或其他支付渠道方案,带来更多的隐私与可扩展性。

    目前,有一些区块链项目采用了Mimblewimble协议所设计,包括莱特币团队。Grin与Beam则是其他两个案例。Grin是由社群所主导的项目,它的功能是轻量级Mimblewimble协议概念的验证,Beam则是创新导向。虽然两者都基于Mimblewimble,但他们在技术上彼此独立,并且分别采用MW协议设计的独特方式。

    目前仍有尚未决的问题,Mimblewimble否能在可信度与实用性方面达到显著水平。这是个令人兴奋且希望很大的想法,但同时也很不成熟。因此,潜在用例仍有待开发,Mimblewimble协议的未来状况仍然未知。

  • 什么是Wyckoff分析法?

    Wyckoff分析法是由Richard Wyckoff在1930年代初提出的。最初阶段,它由为交易者和投资者设计的一系列定律和投资策略组成。Wyckoff倾其一生在他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他的工作影响了许多现代技术分析(TA)方法。Wyckoff分析法最初主要适用于股市,但现在已被应用在各类金融市场中。

    Wyckoff的诸多成果也受到其他成功交易者(尤其是Jesse L. Livermore)交易方式的启发。现今,Wyckoff与其他知名人物,如Charles H. Dow和Ralph N. Elliott一样受到高度关注。

    Wyckoff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创立了多种理论和交易技术。本文将对他的工作成果进行简要概述。讨论内容包括:

    三大基础定律;

    市场主力概念

    图表的分析方式(Wyckoff的示意图);

    进入市场的五大步骤。

    Wyckoff还提出了特定的买入和卖出测试,以及基于点和图(P&F)图表的独创图表法。测试可以帮助交易者发现更好的入场方式,而P&F方法用于定义交易目标。但是,本文不会深入探讨这两个主题。

    Wyckoff三大定律

    供求定律

    第一条定律表明,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则下跌。这是金融市场中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当然这也不仅仅是Wyckoff分析法所独有。我们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第一定律:

    需求>供应=价格上涨

    需求<供应=价格下降

    需求=供应=价格无明显变化(波动性低)

    换句话说,Wyckoff第一定律说明,需求超过供给会导致价格上涨,因为购买的人多于出售的人。但是,在卖多于买的情况下,供应超过需求,导致价格下降。

    许多遵循Wyckoff分析法的投资者会比较价格行为和交易量,以更好地形成可视化的供需关系。这通常也可以帮助交易者形成下阶段市场交易趋势。

    因果定律

    由第二定律可以说明,供求关系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是随机的。相反,由于特定事件的缘故,它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才来的。用Wyckoff的话说,一段时期的累计(原因)会在最终产生上升趋势(结果)。相反,派发(原因)最终会产生下降趋势(结果)。

    Wyckoff应用了一种独特的图表技术来预估原因的潜在影响。换句话说,他创建了基于累积和派发期定义交易目标的方法。这使他能够估算出突破了合并区或交易范围(TR)后的市场趋势。

    量价不一致定律

    Wyckoff第三法律说明,资产价格的变化是由交易量影响的。如果价格走势与交易量一致,则趋势很有可能会延续。但是,如果交易量和价格差异很大,市场趋势可能会停止或发生变化。

    例如,我们假设在发生长期看跌趋势之后,比特币市场开始以很高的交易量进行整合。高交易量表明市场交易者为之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横向移动(低波动)则表明交易量对价格结果的影响很小。因此,如果出现比特币交易量对增多,但价格没有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则可能表明下降趋势已经结束,即将发生价格逆转。

    市场主力

    Wyckoff将“市场主力”(或“庄家”)设想为市场中存在的一种身份。他建议投资者和交易员应该像研究实体机构一样来研究股票市场。这将能使他们更容易顺应市场趋势。

    本质上,市场主力代表着市场中的最大参与者(做市商),例如持有大量资金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最大利益就是确保能够以低价买入和高价卖出。

    市场主力的行为与大多数散户投资者相反,Wyckoff经常观察到这种情况是亏损的。但是根据Wyckoff的说法,“庄家”采用的是某种可以预见的策略,投资者可以从中学习。

    我们可以使用“市场主力”概念来简要说明市场周期。市场周期主要包括四大主要阶段:累积、上升趋势、分派和下降趋势。

    累积

    市场主力会抢在大多数投资者之前积累资产。该阶段的市场走势通常是以侧向移动。市场主力会选择逐渐进行累加以避免价格发生明显变化。

    上升趋势

    当“市场主力”持有足够的股份,并且在市场看空力量耗尽时,庄家开始推高市场。自然地,这种上升趋势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导致需求不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升趋势中也可能存在多个累积阶段。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再累积阶段,在此阶段,较大的上升趋势会停止并巩固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向上运动。

    随着市场的上涨,会助推其他投资者竞相购买。最终,更多的普通投资者也开始不断关注,共同参与其中。在此情况下,需求远远高于供给。

    分派

    接下来,市场主力开始分派股份。他们将盈利的头寸转卖给后期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通常,分派阶段的市场特征是侧向移动,直到市场需求耗尽为止。

    下降趋势

    在分派阶段结束后不久,市场开始恢复下行趋势。换句话说,在“市场主力”卖出大量股票后,他开始推低市场。最终,供应变得远远大于需求,从而产生了下降趋势。

    与上升趋势相类似,下降趋势也可能存在重新分配阶段。基本上就是大幅下跌期间的短期整合。它们还可能包括“死猫反弹”或所谓的“利多陷阱”,一些买家被套牢,希望这种趋势不会发生。当看跌趋势最终结束时,新的累积阶段将重新开始。

    Wyckoff原理图

    累积和分派原理图可能是Wyckoff分析法中最受欢迎的部分-至少在加密货币社区中如此。这些模型将“累积”和“分派”阶段分为较小的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五个阶段(从A到E)以及多个Wyckoff事件,下面将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阶段A

    卖力不断下降,下降趋势开始减弱。此阶段通常以交易量增加为标志。初步支撑位(PS)显示买家不断增加,但仍不足以阻止下跌趋势。

    当空军投降时,剧烈的抛售交易会形成“卖出高潮”(SC)。这通常是高波动点,在这种情况下,恐慌性抛售会产生较大的烛台和灯芯线。由于过多的供应量被买家吸收,因此强劲的下跌迅速反弹或形成自动反弹(AR)。通常,累积示意图的交易范围(TR)由SC低位和AR高位之间的空间定义。

    顾名思义,当市场在SC区域附近下跌时,将进行二级测试(ST),以测试下降趋势是否真的结束。此时,交易量和市场波动性降低。尽管ST通常相对于SC会形成更高的低点,但并非总是如此。

    阶段B

    根据Wyckoff的因果定律,阶段B可被视为产生结果的原因。

    本质上,阶段B是合并阶段,在该阶段中,市场主力累积的资产数量达到最多。在此阶段,市场倾向于对交易区间的阻力位和支撑位进行测试。

    阶段B的区间内可能会有多次二级测试(ST)。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于阶段A的SC和AR,可能会产生更高的高点位(利多陷阱)和更低的低点位(利空陷阱)。

    阶段C

    阶段C中包含所谓的“反弹”。这也通常是最后的空头陷阱,一般在市场开始触及更高的低点之前出现。在阶段C中,市场主力会确保市场上没有剩余的供应,即所有的供应都已经被消化掉了。

    “反弹”经常会突破支撑位,起到阻止交易者和误导投资者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其描述为在上升趋势开始之前,“庄家”以较低价格购买股票的最后尝试。“空头陷阱”诱使散户投资者放弃现在持有的股票。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支撑位还可以保持,但不会发生反弹。换句话说,“累积示意图”可能显示所有的其他元素,但唯独没有显示“反弹”。尽管如此,该分析法仍然有效。

    阶段D

    阶段D代表因果关系之间的过渡。它位于累积区(阶段C)和突破交易区(阶段E)之间。

    通常情况下,阶段D期间交易量和波动率显着增加。通常具有最后点支撑(LPS),在市场走高之前将该支撑位设置在较低的点位。LPS通常会在突破阻力位之前,尝试产生更高的点位。同时这也是向上增长的压力(SOS),因为之前的阻力形成了新的支撑位。

    上述的一系列术语可能会令人感到困惑,但需要了解到在阶段D中可能会产生多个LPS。在测试新的支持位时,通常会增加交易量。在某些情况下,价格可能会在有效突破较大的交易范围并进入阶段E之前创建小的合并区域。

    阶段E

    阶段E是累积示意图的最后一个阶段。市场需求增加导致交易范围明显被突破。这能够在刚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的时候,有效地打破交易范围。

    阶段A

    第一阶段发生在已建立的上升趋势之上,这个阶段由于需求减少上升势头开始放缓。初步供应(PSY)表明,尽管不足以阻止走势向上,但这个阶段已经不断出现卖力。此时,购买热潮(BC)由激烈的购买活动形成。这通常是由缺乏经验的交易员超买情绪引起的。

    接下来,强劲的上涨会引发自动反应(AR),因为过多的需求被做市商吸收掉。换句话说,市场主力开始将其持有的股票转卖给后来的买家。当市场重新试探BC区域时,通常会形成较低的高点,从而进行二级测试(ST)。

    阶段B

    分派示意图中的阶段B是(价格)下降趋势之前的合并区(交易量)。在此阶段,市场主力逐步出售其资产,吸收并削弱了市场需求。

    通常,该阶段会多次测试交易区间内价格的上限和下限,其中可能包括短期的看跌陷阱和牛市陷阱。有时,市场会移动到BC阶段所创建的阻力位上方,从而产生二级测试(ST)也可以称为Upthrust(UT)。

    阶段C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将在整合期之后出现最后一个牛市陷阱。称为UTAD或分派后拉盘。基本上,它与累积弹簧相反。

    阶段D

    阶段D几乎是累积阶段的重镜像。它通常在范围的中间具有最后一个供给点(LPSY),从而产生较低的高点。从这一点开始,将在支撑区域周围或下方创建新的LPSY。当市场跌破支撑线以下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疲软迹象。

    阶段E

    分派的最后阶段标志着下降趋势的开始,由于供应远大于需求的明显优势,成交价格将低于交易区间。

    Wyckoff分析法是否奏效?

    当然,市场并不一定总是准确遵循这类分析模型。实际上,累积和分派原理图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出现。例如,某些情况下阶段B的持续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长。否则,可能会出现完全没有反弹和UTAD测试。

    尽管如此,Wyckoff分析法还是基于他的许多理论和原理为交易者提供了多种可靠的技术。他的分析法对于全球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交易员和分析师而言无疑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例如,在尝试了解金融市场的常见周期时,“累积和分配”原理图就能够派上用场。

    Wyckoff的五步分析法

    Wyckoff基于他的许多原理和技术,开发了一套五步分析方法。简而言之,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将他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的一种方法。

    第一步:确定趋势。

    确定目前的趋势是什么,下一步趋势可能如何?现阶段的供求关系如何?

    第二步:确定资产的实力。

    资产相对于整体市场的实力如何?资产与市场的走势是相似还是相反的?

    第三步:寻找具有足够买入“理由”的资产。

    分析是否有足够的理由在当前点位进入?入场的理由是否足够强大,足以为潜在的回报(效果)进行冒险?

    第四步:确定下一步资产升值的可能性。

    资产有移动的趋势吗?在大趋势下该资产的走势如何?价格和数量的关系是什么?此步骤通常涉及使用Wyckoff进行买卖测试。

    第五步:确认您的入场时间。

    最后一步就是安排时间入场。通常包括在总体市场中比较分析股票。

    例如,交易者可以比较该股票相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价格行为。根据他们在各自Wyckoff示意图中的位置,这种分析可以对资产下一步的趋势提供参考。最终,这有助于建立合适的入场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对于和总体市场趋势或指数一致的资产更为有效。但是,在加密货币市场中,这种关联性并不总是一致。

    总结

    自Wyckoff分析法诞生,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但是Wyckoff分析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能够被广泛接受,因为它不仅仅是技术性指标,该分析法还涵盖了许多原理、理论和交易技巧。

    本质上,Wyckoff分析法使投资者能够做出更合乎逻辑的决策,而不是按照情绪出牌。Wyckoff分析法为交易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降低风险和增加成功机会的工具。尽管如此,在投资方面不存在万无一失的技术。人们应该始终对风险保持警惕,尤其是在波动性高的加密货币市场中。

  • 什么是智能合约?

    20世纪90年代,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约的概念。当时,他把智能合约定义为通过结合协议与用户界面,规范和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工具。

    Szabo探讨了把智能合约运用于合同协议相关各领域的潜在用途,例如信用体系、支付流程和内容版权管理。

    在加密货币领域,智能合约可界定为运行在区块链中的应用或程序。通常,它们作为一种遵循特定规则强制执行的数字化协议发挥作用。这些规则由计算机代码预定义,经所有网络节点复制和执行。

    区块链智能合约支持创建去信任化协议。这意味着合约双方通过区块链做出承诺,而无需相互了解或信任。双方确定,如果没有达到条件,合约不会执行。此外,使用智能合约不再需要中间机构,从而显著降低运行成本。

    虽然智能合约已由比特币协议支持多年,但借由以太坊创造者兼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之手才普及开来。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区块链实施智能合约的方式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介绍运行在以太坊虚拟机(EVM)中的智能合约,而以太坊虚拟机是以太坊区块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合约如何运行?

    简单来说,智能合约是一种确定性程序,会在满足某些条件时,执行特定任务。因此,智能合约系统通常遵循“如果……就……”的条件语句。虽然“智能合约”这个概念已广为人知,但它其实既非法定合约,也不智能。它们只是运行在区块链分布式系统中的一段代码。

    在以太坊网络中,智能合约负责执行和管理用户(地址)彼此交互时的区块链操作。智能合约以外的地址称为“外部账户(EOA)”。因此,智能合约由计算机代码控制,而外部账户(EOA)由用户掌控。

    以太坊智能合约基本上由合约代码和两个公钥组成。第一个公钥由合约创建者提供,另一个公钥即为合约本身,用作每个智能合约的唯一数字标识符。

    所有的智能合约部署都通过区块链交易进行,只有在外部账户(EOA)或其他智能合约被调用时才会激活。但是,智能合约一般由外部账户(EOA),即用户首次触发。

    关键特性

    以太坊智能合约具有以下常见特征:

    分布式。智能合约在以太坊网络的所有节点中复制和分布。这与其他基于中心化服务器的解决方案截然不同。

    确定性。满足要求时,智能合约仅执行预先设计的操作。而且,无论由谁执行,结果均保持一致。

    自主性。智能合约相对于“自执行”程序,会自动完成各种任务。大多数情况下,未触发的智能合约保持“休眠”状态,不会执行任何操作。

    不变性。智能合约在部署后无法更改。只有实现特定功能后,智能合约才可“删除”。所以,我们不妨说,智能合约提供防篡改代码。

    定制化。部署之前,智能合约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编码。因此,可用于创建种类繁多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这与以太坊属于图灵完备区块链这一事实息息相关。

    去信任化。在无需相互了解或信任的情况下,两方或多方可通过智能合约交互。此外,区块链技术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透明性。智能合约的基础是公共区块链,因此源代码不仅不可篡改,而且对所有人公开透明。

    智能合约是否可更改或删除?

    一经部署,以太坊智能合约无法再添加新的函数。但是,只要合约创建者在代码中预留了“SELFDESTRUCT”函数,该函数之后即可“删除”智能合约,并用新合约取而代之。如代码中未预留该函数,则智能合约无法删除。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所谓的可升级智能合约,开发人员对合约的不变性可进行更灵活的操作。创建可升级智能合约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的复杂程度都有所不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智能合约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合约。某些部分设计为不可变更,而其他部分启用“删除”函数。也就是说,部分代码(智能合约)可删除和替换,而其他功能保持不变。

    优势和用例

    作为可编程代码,智能合约高度可定制,设计方式众多,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作为去中心化和自执行程序,智能合约可提高透明度并降低运行成本。根据具体实施情况,智能合约还可提高实施效率并降低繁琐费用。

    涉及到两方或多方的资金转账或交易,智能合约尤为实用。

    换句话说,智能合约可针对丰富的用例量身打造,包括创建代币化资产、投票系统、加密货币钱包、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游戏和移动App。智能合约还可与其他区块链解决方案共同部署,覆盖医疗保健、慈善、供应链、治理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领域。

    ERC-20

    以太坊区块链发布的代币遵循ERC-20标准。该标准规定所有以太坊代币的核心功能。因此,这些数字资产通常称为“ERC-20代币”,在现有加密货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许多区块链公司和初创公司都部署了智能合约,以便在以太坊网络中自主发行数字代币。代币发行后,大多数公司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来分配自家的ERC-20代币。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智能合约即可通过去信任化的方式,有效实现资金交易和代币分配。

    局限

    智能合约由人工编写的计算机代码组成。代码会存在缺陷与漏洞,将带来诸多风险。按照理想的做法,智能合约应由经验丰富的程序员编写部署,涉及敏感信息和巨额资金时更该如此。

    除此之外,有人认为中心化系统就能提供智能合约的绝大多数解决方案和功能。主要区别在于智能合约运行于分布式P2P网络中,而不是中心化的服务器。而且,智能合约以区块链系统为基础,因此往往不可篡改或难以更改。

    智能合约的不变性优势明显,但在某些情况下却适得其反。例如,去中心化自治组织“The DAO”于2016年惨遭黑客攻击,数百万枚以太币(ETH)不翼而飞,其原因就是智能合约代码存在缺陷。

    由于智能合约不可变,开发人员无法修复代码。这最终导致了硬分叉,第二个以太坊链由此诞生。简言之,一条链(当前以太坊区块链的一部分)“恢复”到黑客攻击之前的原样,将资金返还原主。另一条链(现在称为“以太坊经典”)则决定不干预黑客攻击,坚称区块链中发生的事件永远不应并篡改。

    需要注意的是,该问题并不是由以太坊区块链造成,而是因智能合约的错误执行所引发。

    智能合约的另一局限性则与其不明确的法律效应相关。智能合约在大多数国家都处于灰色地带,而且还不适用于当前的法律框架。

    例如,许多合约要求交易双方需通过恰当的实名认证且年龄超过18周岁。但区块链技术具有匿名性,加之缺少中间机构,就会与合约要求相冲突。应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未来或许会出现。但智能合约运行于无国界的分布式网络中,法律执行难度非常大。

    弊端

    有些区块链爱好者把智能合约视为即将取代现有大部分商业和官僚系统的自治解决方案。虽然这个想法可能会实现,但要成为常态还任重而道远。

    智能合约确实是一项有趣的技术。但是,分布式、确定性、透明性和不变性等特征有时反而降低了智能合约的吸引力。

    智能合约的本质弊端在于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诸多现实问题。事实上,有些机构目前使用传统的服务器解决方案才是权宜之计。 

    与智能合约相比,中心化服务器的维护更容易,成本更低,并且在速度和跨网络通信(互操作性)方面往往具有较大优势。

    总结

    毫无疑问,智能合约对加密货币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确实为区块链领域带来了重大变革。终端用户不一定直接与智能合约交互。但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合约的应用会更广泛,将覆盖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各个领域。

    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几乎共同颠覆了当今社会的所有领域。但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些突破性技术是否能突破重重障碍,最终实现大规模普及。

  • 趋势线详解

    什么是趋势线?

    在金融市场中,趋势线是指绘制于图表中的斜线。趋势线连接了特定的数据点位,可供图解专家和交易人员轻松了解价格变动情况并掌握市场趋势。 

    趋势线被视为技术分析 (TA) 领域中最基础的工具之一,被广泛用于股票、法币、衍生品和加密货币市场。 

    从本质上来说,趋势线的原理类似于支撑位和阻力位,但趋势线由斜线组成,而非由水平直线组成。因此,趋势线有正负斜率之分。通常,斜率越大,趋势越明显。

    我们可以将趋势线分为两大基本类别:上涨(上升趋势)和下跌(下降趋势)。顾名思义,上升趋势线是从图表的低位向高位绘制。该线连接两个或更多的点位,如下图所示。

    下降趋势线则相反,是从图表的高位往低位绘制。该线连接两个或更多的点位。

    因此,两种趋势线的差别体现在绘制趋势线的点位选择。在上升趋势中,趋势线使用图表中的最低点绘制而成(如 K 线图底部形成更高的最低价)。另一方面,下降趋势线是使用最高值绘制而成(即 K 线图顶部形成更低的最高价)。

    如何使用趋势线

    观察图表中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趋势线会显示价格短暂冲击主要趋势的位置,经过测试之后又回到了对其有利的位置。趋势线可以延长,用于预测未来的各种关键水平。趋势线可经受数次测试,只要未突破临界点,则具有分析价值。

    尽管趋势线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图表中,但实际上,趋势线在金融图表(基于市场价格)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趋势线可以让相关人士洞察市场供需情况。毫无疑问,上升趋势线代表购买力不断攀升(供不应求),而在下降趋势线中,价格会呈持续下跌状态,表明购买力不断降低(供过于求)。

    但是,在分析之时还要考虑到交易量。例如,如果价格上涨,但交易量下降或相对较低,则可能造成需求虚高的表象。

    如前所述,趋势线可用于掌握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具体情况,这是在技术分析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上升趋势线会显示支撑位,而价格不太可能下跌到支撑位之下。相反,下降趋势线会显示阻力位,而价格不太可能上涨到阻力位之上。

    换而言之,如果股价突破支撑位或阻力位,无论是向下突破(对于上升趋势线而言)还是向上突破(对于下降趋势而言),该市场趋势都不再具有分析意义。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这些关键水平无法稳定住趋势,那么市场往往会改变发展方向。

    尽管如此,技术分析属于较为主观的领域,因为每个人在绘制趋势线时,所采取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将多种技术分析方式和基础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有效减少风险。

    绘制具有分析意义的趋势线

    从技术层面说,趋势线可以仅连接图表中的两个点位。但是,大多数图解专家一致认为,趋势线要连接三个或更多的点位才具有分析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前两个点位可用于显示潜力趋势,而第三个点位(在未来得到延长)则可测试有效性。

    因此,如果价格触及趋势线三次或以上,而未突破临界点,那么该趋势可被视为具有分析价值。若多次测试趋势线,则表明趋势可能并非仅仅是由价格波动引起的巧合。

    量表设置

    绘制趋势线时,除了选择足够的点位使趋势线具有分析意义之外,还有必要考虑适当的设置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图表设置便是量表设置。

    在金融图表中,具体量表可能取决于所示价格的变化方式。其中最常用的两种量表是等差量表和半对数量表。在等差图表中,价格在 Y 轴上下移动时,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变数。另一方面,半对数图表通过百分比的形式体现波动。 

    例如,在等差图表中,从 5 美元上升至 10 美元的价格波动与从 120 美元上升至 125 美元的线段距离相等。而在半对数图表中,100% 的收益(5 美元上升至 10 美元)将在图表中占据较大版面,而从 120 美元上升至 125 美元仅能体现出 4% 的增长。

    绘制趋势线时,务必要结合量表设置进行考虑。因为各种类型的图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因此,趋势线可能略有不同。

    总结

    尽管趋势线在技术分析领域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但也并非万无一失。绘制趋势线所选用的点位可能会影响其体现市场周期和真实趋势的准确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例如,某些图解专家在绘制趋势线时,仅考虑 K 线图的主体,而忽略其影线。而其他人员则是按照影线的最高价和最低价绘制趋势线。 

    因此,在绘制趋势线时,务必要结合其他制图工具和指标进行考虑。比较著名的技术分析指标包括 Ichimoku Clouds、Bollinger Bands (BB)、MACD、Stochastic RSI、RSI 和移动均线。

  • 什么是权益质押?

    您可以将权益质押视为一种资源消耗量较低的挖矿替代方案。这种方案涉及将所持资金放入加密货币钱包,为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运营提供支持。简单来说,权益质押是锁定加密货币来获取奖励的行为。

    在大多数情况下,您可以直接从加密货币钱包(例如 Trust Wallet)中质押您的代币。另一方面,许多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权益质押服务。币安权益质押可让您以极为简单的方式赚取奖励,只需将您所持有的代币放到交易平台即可。我们后续会做详细介绍。

    要深入了解权益质押是什么,您需要先了解权益证明 (PoS) 的运作方式。权益证明是一种共识机制,可让区块链以更节能的方式运行,同时维持相当大程度的去中心化(至少理论上如此)。我们来深入研究权益证明是什么,以及权益质押如何运作。

    什么是权益证明 (PoS)?

    如果您清楚比特币的运作方式,可能就会熟悉工作量证明 (PoW)。可通过该机制将交易收集到区块中。然后,这些区块会链接在一起,来创建区块链。具体来说,矿工们会争相解出复杂的数学难题,谁先解出难题,谁就有权将下一个区块添加到区块链。

    事实证明,工作量证明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机制,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促进达成共识。问题在于,这种机制涉及到大量的任意计算。矿工们争相解出的难题只是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别无其他目的。有人可能会争辩说,从其本身来看,这种过度计算也是无可非议的。此时,您可能在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保持去中心化共识,却无需较高的计算成本?

    不妨看看权益证明。主要理念是参与者可以锁定代币(他们的“质押权益”),在特定时间间隔内,协议会随机分配权利给其中一个人,以供验证下一个区块。通常,被选中的概率与代币数量成正比:锁定的代币越多,机会就越大。

    这样一来,决定哪些参与者创建区块的因素并不像使用工作量证明那样,是以他们解决哈希挑战的能力为基准,而是取决于他们持有的权益质押代币数量。

    一些人可能会争辩,通过权益质押来生产区块能够提高区块链的可扩展性。这是以太坊网络拟在一组统称为 ETH 2.0 的技术升级中从工作量证明迁移到权益证明的原因之一。

    谁创建了权益证明?

    早期亮相的其中一种权益证明可能当数 Sunny King 和 Scott Nadal 在其 2012 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的 Peercoin。他们将其描述为“衍生自中本聪比特币的点对点加密货币设计。

    Peercoin 网络通过混合 PoW/PoS 机制启动,其中,工作量证明主要用于铸造初始供应代币。但对于网络的长期可持续性来说,这种机制并非必需,其重要性也逐渐降低。事实上,大部分网络的安全性都依赖于权益证明。

    什么是委托权益证明 (DPoS)?

    该机制的替代版本由 Daniel Larimer 于 2014 年开发,称为委托权益证明 (DPoS) 。这种机制最初用作 BitShares 区块链的一部分,但不久之后,其他网络也采用了这种模型,其中包括 Steem 和 EOS,同样由 Larimer 创建。

    用户可通过 DPoS 以投票形式投入其代币余额,其中,投票权与持有的代币数量成正比。随后会使用这些投票来选举代表选民管理区块链的代表,确保实现安全性,并达成共识。通常,权益质押奖励会分配给这些当选的代表们,他们随后会根据选民们所做的个人贡献,按比例将这些奖励分配给选民们。

    DPoS 模型允许使用较少的验证节点数量来实现共识。因此,该模型倾向于提高网络性能。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可能导致较低程度的去中心化,因为网络依赖于一小组特定的验证节点。这些验证节点会处理区块链的运作和全面治理。它们会参与达成共识和定义关键治理参数的过程。

    简而言之,DPoS 可让用户通过网络的其他参与者来展现他们的影响力。

    权益质押如何运作?

    正如我们之前所探讨,工作量证明区块链依靠挖矿来向区块链添加新区块。相比之下,权益证明链通过权益质押过程来生产和验证新区块。权益质押涉及到锁定某些验证者的代币,以便协议可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随机选择他们来创建一个区块。通常,质押较多数量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当选为下一个区块验证者。

    这样可在不依赖专用采矿硬件(如专用集成电路)的情况下生产区块。虽然专用集成电路挖矿需要对硬件投入大量资金,但权益质押需要对加密货币本身进行直接投资。因此,权益证明验证者不是通过计算工作来竞争下一个区块,而是根据他们所质押的代币数量来进行选择。“质押权益”(持有的代币)是激励验证者维护网络安全性的因素。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其所质押的全部代币可能面临风险

    每个权益证明区块链都有特定的权益质押货币,一些网络采用双代币系统,会以第二种代币来支付奖励。

    从非常实用的层面来看,权益质押只是指将资金放在合适的钱包中。基本而言,这样一来,任何人都可以执行各种网络功能,来换取权益质押奖励。这也包括向质押池中添加资金,我们很快就会讲到这个。

    权益质押奖励如何计算?

    三言两语讲不清楚这个问题。每个区块链网络都可能使用不同方式来计算权益质押奖励。

    有些会按区块逐一调整,综合考虑多种不同的因素。这可能包括:

    验证者所质押的代币数量

    验证者主动进行权益质押的时长

    质押到网络上的代币总数

    通货膨胀率

    其他因素

    对于其他某些网络,权益质押奖励会确定为固定百分比。这些奖励会分配给验证者,作为对通货膨胀的某种补偿。通货膨胀促进用户消费他们的代币,而非长期持有,这可能会提高其作为加密货币的使用率。但验证者可通过这个模型准确计算出他们能够预期的权益质押奖励。

    提供具有可预测性的奖励计划,而非获得区块奖励的概率,可能看起来对一些人利好。由于这属于公开信息,可能会激励更多参与者参与权益质押。

    什么是质押池?

    质押池是一组代币持有者聚合他们的资源,来提高其验证区块并获得奖励的机会。他们会将各自的质押能力汇聚起来,根据他们对矿池的贡献按比例分享奖励。

    设立和维护质押池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专业知识。在准入门槛(技术或财务)相对较高的网络上,质押池往往是最有效率的。因此,许多矿池提供者会从分配给参与者的权益质押奖励中收取手续费。

    除此之外,矿池还可为个人质押者带来更大的灵活性。通常,质押权益必须锁定一段固定的时间,协议通常会设置提现或解除绑定的时间。此外,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为了抑制恶意行为,需要有殷实的最低余额。

    大多数质押池所需的最低余额较小,并不会增加额外的提现时间。因此,加入质押池而非单独进行权益质押可能是新用户的理想之选。

    什么是冷权益质押?

    冷权益质押是指在未连接互联网的钱包上进行权益质押的过程。这可以通过硬件钱包来完成,但也可使用气隙软件钱包来实现。

    用户可通过支持冷权益质押的网络在安全地离线持有资金时进行质押。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利益相关者将其代币从冷存储中取出,他们将停止获得奖励。

    对于希望在支持网络的同时确保最大限度保护自身资金的大型利益相关者而言,冷权益质押尤其有用。

  • 点对点网络详解

    什么是点对点 (P2P)?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点对点网络由一组可以储存,共享文档的设备组成。每一个参与者(节点)都相当于一个对等的个体。也就是说,所有的节点都拥有同样的权利并执行相同的任务。

    在金融科技领域,P2P通常指代的是通过分布式网络进行数字货币或数字资产交易。一个P2P平台允许买卖双方在没有中间商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交易。有些网站也可以为借贷双方提供P2P的交易环境。

    P2P的架构适用于各种场景,但它真正盛行是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当第一个文件共享程序诞生时。现今,点对点网络已经成为大多数数字货币的核心,占区块链行业的一大部分。然而,它也被用于其他各种分布式的计算机程序中,包括:网络搜索引擎,流媒体平台,网上市场,以及星际文件系统(IPFS)网络协议。

    P2P的工作原理

    本质上,一个P2P系统是靠一个分布式网络中的用户所维持的。通常来说,他们没有中央系统管理员或服务器,因为每一个节点都拥有一个文件副本 — 对于其他节点来说就相当于一个用户和一个服务器。因此,每一个节点都能从其他节点那里下载文件或者给他们上传文件。而传统服务器系统的客户端设备需要从中央服务器中下载文件,这就是P2P网络与其他传统服务系统的区别。

    在P2P网络中,互联设备共享的文件储存在他们的硬盘当中。并使用软件运用程序来传递共享的数据,用户也可以在其他设备当中找到并下载文件。如果一个用户下载了一个指定的文件,他就能充当该文件源。

    换言之,当一个节点充当了一个用户,那他就要从其他节点那里下载文件。但如果他是作为服务器工作,那其他节点就可以在他那里下载文件。实际上,这两种功能可以同时进行(例如,下载A文件以及上传B文件)。

    由于每一个节点都能储存,传输和接收文件,并且随着P2P网络的用户群逐渐壮大,它也变得更加快速以及高效。分布式的结构也让P2P系统更能抵抗网络攻击。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是,P2P网络没有单个故障点。

    根据其结构,我们可以将P2P系统归类,其中主要的三种类型是:非结构对等网络,结构化对等网络以及混合对等网络。

    非结构化P2P网络

    非结构对等网络并不会展现节点的具体架构。参与者之间可以随意交流。这些系统都是耐高频活动的,也就是说几个节点频繁地进出该网络也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影响。

    虽然非结构对等网络比较容易建立,但它却需要更强大的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因为搜索查询会发送给最多的对等点。特别是如果一小部分的节点能提供所需要的内容,大量的搜索便会涌入到网络中。

    结构化对等网络

    不同于非结构对等网络,结构化对等网络展现了一个组织架构,它可以让节点有效地搜索文件,即使该文件的内容没有被广泛使用。大多数情况下,搜索是通过使用哈希函数来帮助数据库查找。

    相对来说,结构化对等网络会更加高效,因其更能展现高层次的中央集权,并且需要用到更多的启动资金和维护费用。除此之外,结构化对等网络比较不耐受高频活动。

    混合对等网络

    混合对等网络结合了传统的主从式架构以及点对点架构的某些特征。例如,它可能会建立一个中心服务器来加速各点之间的结合。

    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混合对等网络倾向于呈现改良后的总体性能。它结合了各个方式的优点,同时达到了高效性和去中心化。

    分布式 VS 去中心化

    虽然点对点结构都是分布式的,但是其去中心化的程度却是不相同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点对点网络都是去中心化的。

    事实上,很多系统都需要一个中央部门来指导网络活动,或多或少地使其中心化。例如,一些点对点文件分享系统可以让用户从其他用户那里搜索并下载文件,但是他们却不能参与像是一些管理搜索查询的流程。

    此外,某些被少量的用户所管控的小型网络也可以说是高度中心化的,尽管它可能没有中性化的基础设施。

    点对点在区块链中的作用

    在比特币诞生的初期,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将其定义为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以一种电子现金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通过点对点网络,它能够在两个用户之间相互转移,而这需要用到分布式账本,即:区块链。

    在区块链中,点对点的架构可以让比特币以及其他数字货币在不需要中间商和任何中央服务器的其况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相互转移。如果任意用户想要参与到验证区块的程序当中,都可以建立一个比特币节点。

    因此,在比特币网络中没有任何的银行步骤或者交易记录。取而代之的是,区块链作为一个电子账本,公开地记录了所有的交易活动。基本上,每一个节点都拥有一个区块链副本,并将其与其他节点进行对比,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比特币网络能快速地清除各种错误和恶意的活动。

    节点在区块链中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例如,全节点通过共识规则来验证交易,从而保障了网络的安全性。

    每一个全节点维持了一个完整的,升级的区块链副本 — 让这些区块链副本可以共同来验证分布式账本的真实状况。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验证节点都是矿工。

    优势

    区块链的点对点架构有许多优点。更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的主从式架构,点对点网络有更高的保密性。大部分节点几乎都能抵抗损害了许多系统的“拒绝服务(DoS)”攻击。

    同样地,由于数据被添加到区块链中需要大部分节点的一致同意,所以攻击者几乎不可能改变数据。尤其是在比特币这样的大型网络中。然而相对较小的区块链则容易受到攻击,因为一个个人或组织往往会控制大量的节点(这也就是51%攻击)。

    因此,在多数节点一致同意的前提下,分布式点对点网络使区块链更能抵抗恶意的网络攻击。点对点模式是比特币网络能够实现拜“占庭容错”的主要原因。

    除了安全性之外,点对点架构让数字货币区块链避免了中央机构的审查。不像一般的银行账号,数字货币钱包不能够被政府冻结或消耗。个人的支付处理和内容平台也能避免相应的审查工作。一些网上的商家为了避免他们的支付被第三方干预,都采用了数字货币的支付方式。

    局限性

    尽管它有以上这些优点,但在区块链中使用P2P网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分布式账本必须在每一个节点上进行升级,因此在区块链中增加交易便需要庞大的计算机算力。虽然这提高了安全性,但也大大降低了效率,并且也成为了区块链网络扩展和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但是,密码学家和区块链开发人员正在研究相关的替代方案,用于解决扩展性的相关问题。几个明显的案例包括“闪电网络”,“以太坊等离子体”和“Mimblewimble协议”。

    另一个潜在的限制是关于硬分叉期间可能出现的攻击。由于大多数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和开源的,因此节点可以自由地复制和修改代码并从主链中分离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新的并行网络。硬分叉是完全正常的,并不会形成威胁。但是如果没有适当地采用某些安全措施,这两条链都可能会受到重放攻击的影响。

    此外,P2P网络的分布式特性使它们相对难以控制和监管。该问题不仅仅是在区块链中,某些P2P应用程序和公司也同样涉及到侵权等非法活动。

    总结

    点对点架构可以被开发运用到许多不同的方面,它在区块链中的核心地位也促成了数字货币的诞生。通过在一个大的节点网络中分发交易账本,点对点架构提供了安全性、去中心化和防范监管等优势。

    而除了在区块链技术中的优势之外,P2P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分布式计算应用领域,范围包括文件共享网络到能源交易平台等。

  • 什么是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什么是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是评估经济或金融市场强弱的工具。简而言之,先行指标会在经济周期或市场趋势来临之前发生变化。相反,滞后指标基于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提供有关特定市场或经济运行历史数据的参考。

    换句话说,先行指标提供预测信号(在事件或趋势发生之前),而滞后指标则根据已经发生的趋势生成指导信号。这两类指标被使用技术分析(TA)的投资者和交易商广泛使用,在股票、外汇和加密货币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金融市场中,技术分析指标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这些指标背后的思想源于1902年至1929年之间出现的道指理论。道指理论的核心是断言价格走势不是随机的,因此可以通过对先前市场行为的分析来预测市场走势。

    除此之外,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可用于绘制经济走势。因此,它们并不总是与技术分析和市场价格有关,还与其他经济变量和指数相关。

    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的工作原理

    先行指标

    如前所述,先行指标可以预测有关未来的趋势。因此,这些指标可用于预测潜在的衰退或复苏。例如,关于股票市场表现,零售业或建筑许可。

    因此,先行指标往往会超越经济周期,并且通常适合于短期和中期的周期分析。例如,建筑许可被视为一种先行的经济指标。它的出现可能表明未来对建筑工人的需求以及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将会增加。

    滞后指标

    与先行指标相反,滞后指标用于识别现有趋势,而这些趋势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此,这种指标落后于经济周期。 

    通常情况下,滞后指标经常应用于长期分析中,以历史经济表现或先前的价格数据为依据。换句话说,滞后指标会根据已经启动或建立的市场趋势和金融交易创建出相应的信号。

    同步指标

    尽管在加密货币领域热度不高,但同步指标作为第三类指标,依然值得一提。这个指标介于其他两种类型指标之间。它几乎实时运转,提供有关当前经济状况的分析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一组员工的工作时间或特定行业(例如制造业或采矿业)的生产率来生成同步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先行、滞后和同步指标的定义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某些指标会根据方式和场景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别。这在诸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之类的经济指标中尤为常见。

    GDP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滞后指标,因为它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出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反映了近乎实时的经济变化,又可以看作是一种同步指标。

    技术分析方面的用例

    如上所述,经济指标也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许多交易员和图表分析专家部署了先行指标或滞后指标的技术分析工具。

    本质上,先行技术指标提供了某种预测性的信息。它们通常会以市场价格和交易量为依据。这意味着它们也许可以反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发生的市场动向。但是,同其他指标一样,先行指标也并不总是准确。

    技术分析中使用的先行指标包括相对强度指数(RSI)和随机相对强度指数(RSI)。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烛台创建的走势,甚至烛台也可以视为一种先行指标。实际上,这些模式可以提供对未来市场事件的参考。

    另一方面,技术分析中的滞后指标基于历史数据,使交易者可以了解已经发生的事件。在发现新市场趋势时也可以派上用场。例如,当上升趋势结束并且价格跌破至移动平均线以下时,这可能表示下降趋势已经开始了。

    某些情况下,这两种类型的指标可能同时出现在单个图表系统中。例如,一目均衡图由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组成。

    用于技术分析时,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各有利弊。在预测未来趋势方面,先行指标可以为交易者提供最佳机会。然而,问题在于先行指标经常产生误导性信号。

    同时,滞后指标往往更为可靠,因为它们的定义来自于确切的市场历史数据。滞后指标的显著缺点是对市场走势的反应较为迟钝。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交易者来说,开立盈利头寸的信号时机可能相对较晚,导致潜在收益偏低。

    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这两个指标除了能够评估价格市场趋势外,还可用于分析宏观经济趋势。经济指标与技术分析所用的指标不同,但仍可以大致分为先行和滞后。

    除先前引用的例子之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还包括零售额、房价和制造业活动水平。通常,该类指标被认为会推动未来的经济活动,或至少提供可预测的参考信息。 

    宏观经济中的滞后指标,还有其他两个典型案例,包括失业率和通胀率。还有GDP和CPI,这两个数据经常用来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或者是评估一个国家与几年前或几十年前相比的增长情况。

    总结

    无论是应用于技术分析还是宏观经济学,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在许多类型的金融研究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有助于解读不同类型的数据,往往在单个投资工具中结合应用了多个概念。

    所以,这些指标最终可以预测未来趋势或确认已经发生的趋势。除此之外,它们在评估一国经济绩效时也十分有用,既可以拿来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也可以与往年数据对比。

  • 什么是市场心理学?

    什么是市场心理学?

    市场心理学认为,市场的走势会反映参与者的情绪状态(并受其影响)。它是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课题之一。行为经济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经济决策之前的各种因素。

    许多人认为,情绪是金融市场变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投资者情绪的整体波动创造了所谓的市场心理周期。

    简而言之,市场情绪是投资者和交易员对资产价格行为的总体感觉。如果市场情绪积极,价格持续上涨,就会出现看涨趋势(通常被称为牛市)。相反的情况被称之为熊市,即价格持续下跌。

    因此,情绪由金融市场中所有交易者和投资者的个人观点和感受组成。另一种看待情绪的方式,是将它看作市场参与者整体感觉的平均值。

    但如同任何群体一样,没有任何一种观点是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的。根据市场心理学理论,资产的价格往往会随着整体市场情绪而不断变化,而整体市场情绪也是动态的。否则,要进行成功的交易将会困难很多。

    实际上,当市场上涨时,很可能是因为交易者的态度和信心有所改善。积极的市场情绪会导致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反过来,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引发更强烈的态度。同样,强劲的下降趋势往往会营造出一种消极的情绪,从而减少需求并增加可用的供应。

    情绪在市场周期中如何变化?

    上升趋势

    所有市场都会经历扩张和收缩的周期。当市场处于扩张阶段(牛市)时,就会出现乐观、信念和贪婪的气氛。通常,这些是导致强烈买入活动的主要情绪。

    在市场周期中看到某种周期性或追溯性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例如,随着价格上涨,情绪会变得更加积极,而这又会导致情绪变得更加积极,推动市场进一步走高。

    有时,强烈的贪婪和信念会占据市场,以至于形成金融泡沫。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者变得不理性,忽视了实际价值,仅仅因为他们相信市场会继续上涨而买入一项资产。

    他们变得贪婪,被市场势头冲昏头脑,一心只想获得利润。当价格过度上涨时,就会产生局部的顶点。一般来说,这会被认为是最高的财务风险点。

    在某些情况下,随着资产逐渐出售,市场将经历一段时间的横向波动。这也被称为分配阶段。然而,某些周期并没有明确的分配阶段,在到达顶部后不久就开始了下降趋势。

    下降趋势

    当市场开始转向另一个方向时,兴高采烈的情绪会迅速转变为自满情绪,因为许多交易员拒绝相信上升趋势已经结束。随着价格继续下跌,市场情绪迅速转向负面。这通常包括焦虑、否认和恐慌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焦虑描述为投资者开始质疑为什么价格会下跌的时刻,这很快就会到达否认阶段。否认时期的特征是一种不能接受的感觉。许多投资者坚持持有他们的亏损仓位,要么因为“现在出售太晚了”,要么因为他们还相信“市场很快就会复苏”。

    但随着价格进一步下跌,抛售浪潮变得更加强劲。此时,恐惧和恐慌通常会导致所谓的市场投降式抛售(即持有人在接近最低点时放弃并出售资产)。

    最终,随着波动性的下降和市场的稳定,下降趋势停止。通常情况下,在再次开始出现希望和乐观情绪之前,市场会经历横向波动。这样的横向波动又被称之为累积阶段。

    投资者如何利用市场心理学?

    假设市场心理学理论有效,理解它可以帮助交易者在更有利的时机进入和退出仓位。市场的普遍态度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对买家来说,最高的财务机会时刻通常在大多数人绝望、市场非常低迷的时候到来。相反,当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兴高采烈且过度自信时,往往会出现最高的金融风险。

    因此,一些交易员和投资者试图通过解读市场情绪,来发现其心理周期的不同阶段。理想情况下,他们会利用这些信息在恐慌时(低价)买入,在贪婪时(高价)出售。但在实践中,识别这些最佳点并非易事。看起来像是局部底部(支撑)的可能无法保持,导致更低的低点。

    技术分析和市场心理学

    回顾市场周期,并发现整体心理的变化趋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通过分析之前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行动和决策最为有利可图。

    然而,理解市场如何随时间变化会变得很难,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更是难上加难。许多投资者使用技术分析(TA)来预测市场的可能走向。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TA指标是用来衡量市场心理状态的工具。例如,相对强弱指数(RSI)指标可以表明,一项资产会在何时由于强烈的积极市场情绪(例如,过度贪婪)而被超买。

    另一个指标——MACD则可以用来发现市场周期的不同心理阶段。简而言之,这两条线之间的关系可能表明市场动态何时发生变化(例如,购买力量变得越来越弱)。

    比特币和市场心理学

    2017年的比特币牛市就是一个明确的示例,表明了市场心理如何影响价格,反之亦然。从1月到12月,比特币从大约900美元涨到了2万美元的历史高点。在此次上涨期间,市场情绪变得越来越积极。成千上万的新投资者加入进来,陷入了牛市的兴奋情绪之中。错失恐惧症、过度乐观和贪婪使得价格水涨船高,直到达到最高点。

    这一趋势于2017年底至2018年初开始逆转。接下来的回调让许多后期入市者损失惨重。甚至当下降趋势已经形成时,不恰当的信心和自满依然使得许多人坚持长期持有。

    几个月后,随着投资者信心跌至历史最低点,市场情绪变得非常负面。恐惧、犹豫和怀疑以及恐慌导致许多在最高点附近买入的人在底部附近出售,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些人对比特币大失所望,尽管它的技术本质上并无不同。事实上,它正在不断地被改进。

    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经常导致人类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这些模式可以影响个人交易者和整个市场。一些常见的例子包括:

    确认偏误:倾向于高估证实我们信念的信息,而忽略或不理会与之相反的信息。例如,在牛市中,投资者可能更关注积极的消息,而忽略坏消息或市场趋势即将逆转的迹象。

    损失厌恶:人类的一个普遍倾向是害怕损失多过于享受收益,即使收益与损失相似或更大。换句话说,损失的痛苦通常会大于收益的快乐。这可能会导致交易者错失良机,或者在市场投降式抛售期间出现恐慌性出售。

    禀赋效应:这是指人们偏向于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仅仅是因为自己拥有。例如,相比没有加密货币的投资者,拥有一袋加密货币的投资者更有可能相信它有价值。

    总结

    大多数交易员和投资者都认为,心理会对市场价格和周期产生影响。尽管市场心理周期已是众所周知,但应对起来并非总是那么容易。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热到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即使是老练的交易员也很难将自己的态度与整体市场情绪区分开来。投资者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要理解市场的心理,还要理解他们自己的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如何影响他们的决策过程。

  • 什么保障了区块链的安全性?

    区块链通过各种机制实现了安全加固,这些机制包括先进的加密技术以及决策和行为的数学模型。区块链技术是大多数数字货币系统的基础架构,它可以防止数字货币被复制和破坏。

    在对数据不可篡改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的其他环境中,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也尤为重要。相关案例包括记录和跟踪慈善捐赠、医疗数据库和供应链管理。

    但是,区块链的安全性远非一个简单的议题。因此,理解这些创新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机制是如何为区块链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就相当关键。

    不可篡改和共识的概念

    虽然安全性当中的许多特征都与区块链相关联,但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则是共识和不可篡改。共识是指分布式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就网络的真实状态和交易的有效性能够达成一致。达成共识的过程通常取决于网络使用的共识算法。

    另一方面,不可篡改是指区块链能防止已经确认的交易记录被更改。虽然这些交易通常与数字货币的转换相关,但有时候,它们也指代其他非货币形式的电子数据的记录过程。

    总的来说,共识和不可篡改为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安全性提供了基础框架。共识算法能够确保所有节点都遵循系统规则并且都认可网络的当前状态,而不可篡改能够保证每个得到有效性验证的区块数据和交易记录的完整性。

    密码学在区块链安全中的作用

    区块链主要依靠加密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安全。而加密散哈希函数则是该技术的关键。哈希是一种计算过程,哈希算法是一种可以输入任意大小的数据,并输出一个可预测且固定大小的哈希的算法(即哈希函数)。

    无论输入数据的大小如何,输出始终是相同的字节。但如果输入发生变化,输出将完全不同。只要输入不变,无论运行多少次哈希函数,输出的哈希值将始终相同。

    在区块链中,这些输出值(即哈希)是数据块的唯一标识符。每个区块的哈希是相对于前一个区块的哈希生成的,这就是将区块链接在一起,形成区块链的原因。此外,区块哈希是由该区块所包含的数据决定的,这意味着对数据所做的任何更改都会更改区块哈希值。

    因此,该区块的数据和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共同决定了每一个区块的哈希。这些哈希标识符在确保区块链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哈希函数也用于验证交易的共识算法中。例如,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工作量证明 (PoW)算法运用了名为SHA-256的哈希函数。顾名思义,SHA-256输入数据并输出长度为256位或64个字符长的哈希值。

    除了为分布式账本中的交易记录提供保护之外,密码学还能够在存储数字货币的钱包的安全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成对的公钥和私钥分别可以让用户通过使用非对称或公钥密码学来接收和发送数字货币。私钥被用于产生交易所需要的电子签名,从而可以验证所发送货币的所有权。

    虽然具体内容已超出了本文范围,但非对称密码学的特性能够防止除私钥持有者之外的任何人访问存储在数字货币钱包中的资金,从而,能够在资金所有者决定使用它们之前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性(只要私钥不被共享或泄露)。

    密码经济学

    除密码学之外,一种被称为密码经济学的较为新颖的概念也在维护区块链网络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博弈论的研究领域息息相关,该理论通过数学原理模拟了具有既定规则和奖励情境中理性行动者所做的决策。虽然传统博弈论可以广泛应用于一系列商业案例,但密码经济学也独立建模并描述了分布式区块链系统上节点的行为。

    简而言之,密码经济学是对区块链协议中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它们的设计原理可能基于其参与者的行为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密码经济学的安全性基于如下这种模型,即区块链系统为节点提供了更大的激励,使其能够真实得采取行动,而不是采用恶意或错误的行为。再者,比特币挖矿中使用的工作量证明共识算法是提供这种激励方式的优秀案例。

    当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提出比特币挖矿的框架时,它就被有意地设计成昂贵且消耗资源巨大的工作。由于其复杂性和计算需求,PoW挖矿涉及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投入 — 与挖矿节点的位置和使用者无关。因此,这种结构能够强有力地防范恶意活动,并为鼓励了诚实的挖矿行为。恶意或低效的节点很快会区块链网络淘汰,而真实和高效的矿工有可能获得大量的区块奖励。

    同样,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也可以通过将一个区块链网络的大部分哈希率放置到一个单独的组织或实体的手中,来防止可能破坏共识的潜在攻击的发生。就像被熟知的51%攻击,一旦成功,便可能造成极大的破坏。而鉴于工作量证明的竞争机制和比特币网络的规模,恶意用户获得对大多数节点控制权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此外,在一个巨大的区块链网络当中,实现51%攻击所消耗的算力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这种巨大的投资与相对较小的潜在回报差也对该攻击的发生起到了直接的抑制作用。这也促成了区块链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即拜占庭容错(BFT),该特征说明了即使某些节点受到损害或发生恶意行为,分布式系统仍然可以继续正常工作。

    只要产生大量恶意节点的成本过高,且真实挖矿活动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励,该系统就能在毫无阻力的情况下地不断壮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较小的区块链网络系统会很容易受到攻击,因为用于这些系统的总哈希率远低于比特币网络的哈希率。

    总结

    通过博弈论和密码学的结合运用,区块链能够像分布式系统一样获得更高的安全性。然而,几乎与所有系统一样,如何正确应用这两个知识领域至关重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对于构建可靠有效的数字货币网络至关重要。

    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其安全系统也将发生变化,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例如,现在为商业企业开发的私有区块链更多地依赖于访问控制所提供的安全性,而这与大多数公共区块链所使用的博弈论机制(或密码经济学)大不相同。

  • 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

    所有的经济体都会经历某种程度的通货膨胀,也就是当商品的平均价格上升时,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通常情况下,政府和金融机构都会通力合作以确保通货膨胀以平稳渐进的速度发生。然而,历史中许多实例都表明,许多通货膨胀却会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加速发生,而这就导致了该国货币的实际价值以惊人的比例贬值。此种加速的通货膨胀就是所谓的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Philip Cagan在其著作《恶性通货膨胀的货币动态》中指出,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了50%的时候就开始了恶性通货膨胀。就比如说,如果一袋大米的价格在30天内从10美元上涨到15美元,并在下个月底前从15美元上涨到22.5美元,则就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并且,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则一袋大米的价格就可能会在6个月后涨到114美元,而一年后就可能达到1000美元。

    恶性通货膨胀率很少能保持在50%不变。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膨胀率可能会快速上涨,以至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可能会在一天,甚至几小时内急速上涨。而正由于物价上涨,导致消费者信心降低,从而导致该国货币贬值。最终,恶性通货膨胀就会引起连连锁反应,继而导致公司倒闭、失业率上升、税收减少等。几次最“知名”的恶性通货膨胀发生在德国、委瑞内拉和津巴布韦,但也有许多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经济危机,例如匈牙利、南斯拉夫以及希腊等国。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最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当时的德国借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战争,并坚信他们会赢得战争,在最后可以利用协约国的赔款来偿还这些债务。但最后,德国不仅没有赢得战争,更是在战败后被要求支付数十亿美元的赔款。

    社会对于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存在争议,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金本位制的暂停、战争赔款,以及不计后果的发行纸币。战争结束后暂停金本位制的决定就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国家拥有的黄金价值无关。这一争议性的举措导致了德国货币贬值,而这就导致了协约国要求德国以纸币以外的其他货币支付赔款。德国对此的反应就是大量印制本国货币来购买外币,从而导致了德国马克进一步的贬值。

    在那一时期的某些时候,通货膨胀率通常会以每天20%多的速度增长。最终,德国货币变得一文不值,以至于许多德国市民开始燃烧纸币来取暖,因为这种方式比购买木头便宜。

    委瑞内的恶性通货膨胀

    由于庞大的是石油存储,促成了委瑞内拉在20世纪时期保持着健康的经济,但上世纪80年代就发生石油过剩,紧接着又是21世纪初的经济管理不善以及腐败,而这些就引发了一场强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这场危机始于2010年,且是目前为止最恶劣的危机之一。

    委瑞内拉的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从2014年的69%上涨到2015年181%。恶性通货膨胀就从2016年开始,到年底膨胀率达到800%,到2017年叨叨4000%,而现在的2019年初达到2600000%。

    2018年,总统Nicolás Maduro宣布将发行一种新货币(主权玻利瓦尔)来对抗恶性通货膨胀,并以1/100000的汇率取代现有的玻利瓦尔。因此,100000玻利瓦尔就变成了1主权玻利瓦尔。然而,此种方式的有效性却是值得怀疑的。经济学家Steve Hanke则表示,“消减去零”的做法是一种“表面功夫”,如果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改变经济政策,否则将毫无意义。

    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

    津巴布韦在1980年独立,此后其经济保持着稳定。然而,在1991年穆加贝政府发起了一项名为ESAP(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的项目,而该项目最后被认为是导致津巴布韦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伴随ESAP的是,当局进行的土地改革导致了粮食产量大幅下跌,继而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和社会危机。

    津巴布韦元(ZWN)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而恶性通货膨胀则开始于21世纪初。2004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为624%,到2006年为1730%,仍在2008年7月则达到了231150888%。而由于缺乏中央银行提供的数据,所以7月后的膨胀率则是基于理论估计的。

    根据教授Steve H. Hanke的计算,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在2008年11月达到了顶峰,年通胀率为百分之89.7*100万的6次幂,相当于百分之796亿,或者说每天98%。

    津巴布韦是21世纪第一个经历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而那次的通货膨胀也是历史上第二严重的一次(仅次于匈牙利)。2008年,津巴布韦元被正式废除,而采用外币来作为法定货币。

    加密货币的用途

    由于Bitcoin以及其他加密货币并不是基于中心化系统,所以它们的价值并不能由政府或金融机构来决定。Blockchain(区块链)技术则确保了新货币的发行遵循固定的时间表,且每个单位都是独立的,并不会重复。

    而这就是为什么加密货币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像委瑞内拉那样的经历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相同的情况也可以在津巴布韦看到,在该国家数字货币的P2P支付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

    在一些国家,政府当局正在认真研究发行政府支持的加密货币(作为传统法定货币系统的潜在替代品)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瑞典央行首先采取了行动。其他明显的例子还包括新加坡、加拿大、中国以及美国等国家的中央银行。

    总结

    虽然恶性通货膨胀的实例较少也相隔较远,但很显然的是短期的政治或社会动荡很有可能会快速引起传统货币的贬值。同时,对于国家唯一出口的需求下降也可能会是一个导致因素。一旦货币贬值,价格就会迅速飙升,而最终则导致恶性循环。一些国家的政府也正试图通过印制更多的货币来解决这一问题,但事实却是,这种策略最后都被证明是一种无用的举措,反而更会进一步降低货币的整体价值。而有趣的是,当对于传统货币信任下降时,人们对于加密货币的信任就会上升。而这就可能对未来全球的货币看待和处理产生重大影响。

  • 什么是随机相对强弱指数Stochastic RSI?

    随机相对强弱指数简称为StochRSI,是一种技术分析指标,用于确定资产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也用于确定当前市场的态势。顾名思义,StochRSI是标准相对强弱指数(RSI)的衍生,因此被视为是一种能够衡量指数的指数。它是一种振荡器,在中心线的上方和下方波动。

    StochRSI最初是在1994年由Stanley Kroll和Tushar Chande撰写的题为The NewTechnical Trader的书中描述。它经常被股票交易者使用,也适用于其他交易环境,例如外汇和加密货币市场。

    StochRSI如何运作?

    通过应用随机振荡器生成公式,从标准RSI生成StochRSI。其生成结果是单个数字评级,围绕中心线(0.5)在0-1的值域范围内上下摆动。但是,StochRSI的修改版本将结果乘以100,因此该值是介于0和100之间而不是0和1之间。通常还会参考3天内的简单移动平均线(SMA)以及StochRSI趋势,作为信号线,旨在降低虚假信号交易的风险。

    标准随机震荡指数公式取决于资产的收盘价以及设定周期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但是,当使用公式计算StochRSI时,它直接使用RSI数据(不考虑价格)。

    Stoch RSI = (Current RSI – Lowest RSI)/(Highest RSI – Lowest RSI)

    与标准RSI一样,StochRSI使用的最常见时间周期为14。StochRSI计算中涉及的14个周期基于图表时间范围。因此,每日图表会显示过去14天(K线图),每小时图表会显示过去14小时生成的StochRSI。

    周期可以设置为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并且它们的使用方式也因交易者而异(根据他们的情况和策略而定)。还可以向上或向下调整周期数,以确定长期或短期趋势。将周期值设置为20,是StochRSI指标一个相当受欢迎的选择。

    如上所述,某些StochRSI图表模式指定的范围值为0到100而不是0到1。在这些图表中,中心线为50而不是0.5。因此,通常在0.8处出现的超买信号将表示为80,而超卖信号表示为20而不是0.2。具有0-100设置的图表可能看起来略有不同,但实际原理解释是基本相同的。

    如何使用StochRSI?

    StochRSI指数如果出现在其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附近,此时的意义是最重大的。因此,该指标的主要用途是确定潜在的买入和卖出点,以及价格发生的逆转。因此,0.2或以下的数值,会表明资产可能发生超卖,而0.8或以上的数值则表明该资产可能会发生超买。

    此外,更接近中心线的数值也可以为交易者提供有关市场趋势的信息。例如,当中心线作为支撑线并且StochRSI线稳定移动到0.5以上时,尤其是数值趋近于0.8,则可能表明其继续看涨或呈上升趋势。同样,当数值始终低于0.5,趋近于0.2时,则表明下跌或呈下降趋势趋势。

    StochRSI与RSI

    StochRSI和RSI都是带状振荡指数,使交易者能够更容易识别潜在的超买和超卖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价格反转点。简而言之,标准RSI是一种根据所设定的时间范围(周期)来跟踪资产价格和变化趋势的指数。

    然而,与随机RSI相比,标准RSI是一种变化相对较小的指标,仅会产生少量的交易信号。可以通过随机振荡器公式将标准RSI指数生成更为灵敏的StochRSI指数。因此,它所产生的信号数量会更多,能够为交易者提供更多识别市场趋势和潜在买卖点的机会。

    换句话说,StochRSI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指标,这也使它成为一种更灵敏的TA工具,可以给交易者提供更多的交易信号,但它也更具风险,因为它常会产生相当多的噪声(错误信号)。如上所述,利用简单移动平均值(SMA)是降低这些错误信号和风险的常用方法,在大多数案例中,已将3天SMA作为StochRSI指标的默认设置。

    总结思想

    由于StochRSI对市场走势表现得更为快速和敏感,因此该指标对于分析师、交易员和投资者而言,在短线和长线方面都可以成为非常有用的指标。但是,更多的交易信号也意味着存在更多的风险,因此,StochRSI应与其他技术分析工具一起使用,这些工具可以辅助交易者确认其产生的信号。同样重要的是,加密货币市场相比于传统货币市场更为不稳定,因此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错误交易信号。

  • 什么是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TA),通常称为图表指标,是根据历史价格行为和交易量数据预测未来市场行为的分析方式。技术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传统金融市场的股票和其他资产,同时也是加密货币市场数字货币交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考量资产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基本面分析(FA)不同,技术分析(TA)关注历史价格行为。因此,技术分析可用作考察资产价格波动和交易量数据的工具,许多交易者利用该工具来辨别市场趋势和有利的交易机会。

    最早的技术分析形式出现于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和18世纪的日本,但现代技术分析通常可追溯到查尔斯·道(Charles Dow)的著作。金融记者查尔斯·道是《华尔街日报》的创始人,他最早注意到个人资产和市场通常呈现出周期性趋势,可供大众划分审视。他的工作成果后续衍生出道氏理论,促进技术分析的进一步发展。

    早期阶段,技术分析的雏形采用手制表格和手工计算方式。随着技术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技术分析普及开来,成为当今众多投资者和交易者的重要工具。

    技术分析如何运作?

    如前所述,技术分析基本上研究的是资产的当前价格和历史价格。技术分析的主要假设前提是资产价格并非随机波动,而是随时间推移呈现有迹可循的趋势。

    技术分析的核心是对整体市场情绪的供需市场力量进行分析。换句话说,资产价格反映买卖双方的对峙力量,而这些力量与交易者和投资者的情绪密切相关(主要是恐惧和贪婪)。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分析在交易量和流动性高的常规市场环境中更可靠有效。交易量高的市场不会轻易受价格操纵和外部异常情况影响。这些影响会发出错误信号,导致技术分析失效。

    交易者利用称为“指标”的各类图表工具来检验价格,并最终发掘盈利机会,技术分析指标帮助交易者判断当下趋势,并从中发现对未来趋势有价值的信息。由于技术分析指标容易出错,部分交易者利用多个指标,以此降低风险。

    常见的技术分析指标

    通常情况下,交易者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指标和参数来识别和辨明市场趋势,例如图表和历史价格行为。众多技术分析指标当中,简易的移动平均线(SMA)是最广为人知的常用方式之一。顾名思义,移动平均线由设定时间段内的资产平仓价格计算得出。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基于移动平均线进行改良,更看重最新平仓价格。

    另一种常用指标是相对强弱指数(RSI),属于振荡指标范畴。与简单移动平均线单纯追踪随时间变化的价差不同,振荡指标采用数学公式计算价格数据,然后生成预定义范围内的参数。相对强弱指数(RSI)的范围从0到100。

    同属于振荡指标类型的布林线(BB)指标也颇受交易者欢迎。布林线指标由两条横向带组成,围绕移动平均线流动,用于发现潜在的超买和超卖市场情况,以及衡量市场的波动性。

    除基础简单的技术分析工具之外,还有一些指标需结合其他指标生成数据。例如,采用数学公式计算常规相对强弱指数(RSI)得出的随机相对强弱指数。另一个常见示例还有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指标。两条指数移动平均线指标相减,即可创建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主线,即MACD线。随后,第一条线生成另一条指数移动平均线,并得到第二条线,称为“信号线”。此外,还有根据这两条线之间的差异计算得出的MACD直方图。

    交易信号

    指标有助于交易者辨别常规趋势,提供潜在买卖价格点(买卖信号)参考。指标图表中出现特定事件时,就会生成这些信号。例如,当相对强弱指数(RSI)数值为70或以上,则表示市场处于超买环境。同理可证,相对强弱指数(RSI)数值下降到30或更低时,即释放市场超卖的信号。

    如之前所介绍的,技术分析提供的交易信号不一定完全准确,技术分析指标会带来相当多的干扰因素(错误信号)。加密货币市场比传统市场规模小,更具波动性,因此这个问题尤其令人担忧。

    缺点

    尽管技术分析在各类市场中广受应用,但许多专家认为技术分析方法存在争议且不可靠,通常称为“自证预言”。这个术语用于形容有些事件之所以会发生,仅仅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它会发生。

    评论家认为,在金融市场中,如果大量交易者和投资者依赖支撑线或阻力线等同类指标,这些指标发挥作用的概率会增加。 

    另一方面,许多技术分析的支持者认为,每位制图分析师都有特殊方式来分析图表和利用各种现成指标。这意味着,几乎不可能出现大批交易者同时使用特定策略的情况。

    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对比

    技术分析的核心前提是市场价格已经反映出与特定资产相关的所有基本面因素。技术分析主要关注历史价格数据和交易量(市场图表),但与技术分析方法不同,基本面分析(FA)采用更广泛的研究策略,更重视定性因素分析。

    基本面分析认为资产的未来表现不仅仅由历史数据决定。从本质上讲,基本面分析采用广泛的微观和宏观经济条件来衡量公司、业务或资产的内在价值,具体条件包括:公司管理、声誉、市场竞争、增长率和行业健康状况等。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与技术分析主要用作预测价格行为和市场行为有所不同,基本面分析是从背景和潜力方面判断资产是否受到高估。技术分析主要由短期交易者使用,而基本面分析通常是基金经理和长期投资者的首选。

    技术分析的一大显著优点是以定量数据为依据。因此,技术分析为客观研究价格历史提供框架,消除了基本面分析定性方法带来的一些臆测。

    然而,尽管技术分析采用实证数据,但仍会受个人偏见和主观性影响。例如,交易者如果强烈倾向于对某种资产得出特定结论,就可能会操纵技术分析工具来支持自己的偏见和反映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且很多时候,这些都在他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此外,市场模式和趋势尚不明朗时,技术分析也可能不起作用。

    总结

    尽管存在上述缺点,而且大家对于哪种方法更加有效仍然莫衷一是,但许多人认为将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方法相结合才是更合理的选择。基本面分析与长期投资策略息息相关,而技术分析则深入且精辟地为交易者和投资者提供有关短期市场状况的有用信息,例如,用来判定有利的进出市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