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免费 加入ChainEpic社区

获取最新的加密货币市场分析、投资策略和区块链技术洞察

主流交易所下载

24小时滚动加密货币资讯

  • 工作量证明(PoW)

    简介

    简言之,工作量证明(PoW)是可预防数字支付系统双花问题的机制。比特币和其他众多加密货币均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来保护自身区块链网络和数据的安全。这种机制是指多方在无需信任彼此的情况下达成共识,通常称作“共识算法”或“共识机制”。

    工作量证明是最早问世的共识算法,时至今日仍与权益证明(PoS)并列处于主流之列。中本聪于2008年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出工作量证明的概念,但该技术本身在此之前就已经构想成型。

    在加密货币尚未问世之前,亚当·贝克(Adam Back)的HashCash就是工作量证明算法的早期示例。HashCash要求发件方在电子邮件发送前执行少量计算,以此缓解困扰收件方的垃圾邮件问题。这样的计算对正规发件方而言,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但如果是发送大量电子邮件的人,负担会迅速加大。

    什么是双花问题?

    用同一笔资金多次消费就会发生双花问题。该术语基本上专属于数字货币领域,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同一笔现金无法支付两次。 

    例如,咖啡钱支付给收银员后,就锁进了收银机。客户不可能再用同一笔钱到街对面的咖啡厅再买一杯咖啡。但是,如果用数字现金系统,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肯定都用复制粘贴指令复制过计算机文件,也曾轻松地将同一份文件发送给几十个人。数字货币本质上就是数据,因此我们必须提防他人制造双花问题,即复制同一笔货币到其他地方消费。如果无法防止双花问题,数字支付系统很快就会崩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双花问题,敬请阅读《双花问题详解》。

    为什么有必要采用工作量证明?

    如果读过我们的区块链技术相关文章,就能了解到加密货币用户会不断将交易发布到网络中,但这些交易并不会立即生效。只有在获得确认并添加到区块链后,交易才会有效。

    例如,比特币区块链就是所有用户均可查看的公共交易数据库(账本)。试想一下,某人和其他三位好友共用一本记事本记录自己的比特币交易。任何时候,其中一人要进行价值转移时就记下:

    Alice向Bob支付5 BTC;Bob向Carol支付2 BTC等。

    但是,每笔交易都必须注明资金来源。所以,如果Bob向Carol支付2 BTC,记录条目应如下所示: 

    Bob向Carol支付2 BTC,这笔资金来自Bob此前与Alice的交易

    这样我们就有办法追踪以上BTC金额。假如Bob试图用之前支付给Carol的2 BTC进行另一笔交易,大家马上就会知道了。因为2 BTC此前已经花出去了,共享组员不会允许该笔交易计入记事本。

    对于小团体而言,上述方式可能非常奏效。大家彼此认识,能达成一致,决定由哪位好友往记事本里记录交易。如果是个1万名参与者的团体,情况会是怎样呢?此时,记事本无法有效扩展,毕竟没人会信任陌生人掌管账本。

    这正是工作量证明的用武之地。工作量证明确保用户不得支付无权动用的资金。工作量证明算法结合博弈论和密码学,根据系统规则,让所有人都能更新区块链。

    工作量证明如何运作?

    假设以上示例中的记事本就是区块链。我们现在不逐一添加交易,而是打包计入区块。我们在网络中发布交易,创建区块的用户随后会把交易计入候选区块。只有候选区块成为确认区块,交易才生效。也就是说,交易已添加至区块链数据库中。

    验证交易和添加新区块的过程称为“挖矿”。挖矿费用昂贵且难度很高,但奖励也很可观。区块奖励由用户的交易手续费和协议创建的全新比特币组成。 

    工作量证明要求矿工(创建区块的用户)投入电力和算力等资源,对候选区块的数据进行哈希运算,直至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案。

    哈希运算区块数据是指将数据带入哈希函数,生成区块哈希值。区块哈希值的作用就像“指纹”,是输入数据的标识且对于每个区块来说都独一无二。

    换言之,矿工必须验证和收集待处理的交易,并将这些交易整理成一个候选区块,并将该区块的数据带入哈希函数生成有效的哈希值。矿工成功找到候选区块的有效哈希值后就会发布到网络中,将该区块添加到区块链中,然后获得挖矿奖励。

    矿工将候选区块和哈希值发布到网络中后,其他网络参与者会重复该哈希运算流程,验证输出是否确实有效。 

    有效哈希值必须经过无数次哈希运算才能算出,但人人都能轻松确认生成的哈希值是否正确。只要将同一输入(区块数据)带入哈希函数提交,便可核实输出是否一致。

    提供到工作量证明中的数据,哈希值须符合特定条件。但是用户不知道如何做到。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数据带入哈希函数,以此验证是否符合条件。如果不符合,就对数据稍作修改,再得到不同的哈希值。即使只更改数据中一个字符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根本无法预测输出结果。

    所以,区块创建就是猜谜游戏。一般来说,用户需要汇总所有要添加的交易信息和其他一些重要数据,然后同时进行哈希运算。由于数据集不变,因此需添加一个变量信息。否则,输出的哈希值会始终保持一致。这个变量数据称为“随机数”。每次只要试着改变随机数,就会得出不同的哈希值。

    总而言之,挖矿就是收集区块链数据并借助随机数进行哈希运算,直至找到特定哈希值的过程。如果得出的哈希值符合协议设定条件,即可在网络中发布新区块。与此同时,其他网络参与者可更新自己的区块链,纳入新区块。

    对于当今的主流加密货币,要满足条件颇具挑战。网络的哈希率越高,就越难找到有效的哈希值。这样是为了减缓出块速度。

    通过个人计算机猜算海量哈希值的高昂成本可想而知。这会耗费大量计算时间和电量。但只要找到有效哈希值,即可获得协议奖励的加密货币。

    让我们回顾一下目前已了解的内容:

    挖矿难度很高且费用昂贵,但能保障网络安全。

    矿工成功生成有效区块后,就能获得奖励,而该奖励由新发行的加密货币和交易手续费组成。

    生成有效哈希值很耗时,但其他用户可以重复哈希运算流程轻松验证哈希值的有效性

    至此,一切还算正常。但是,如果有人试图作弊,会发生什么呢?如何才能制止在区块中输入大量欺诈性交易以生成有效哈希值的行径?

    公钥密码学因此应运而生。本文在此不做赘述,敬请阅读《什么是公钥密码学?》进行全面了解。简言之,公钥密码学即为利用某些合规加密学技巧来验证某人是否有权动用某笔资金。

    用户在创建交易时,会对该笔交易进行签名。网络中的其他用户会将该签名与签名用户的公钥进行对比,核实二者是否匹配。同时,其他用户还可核查该人是否有权动用资金,以及输入总额是否高于输出总额,即支出不得超过持有金额。

    网络会自动拒绝含有无效交易的区块。试图作弊的代价非常高昂。不仅浪费资源,还得不到任何奖励。

    工作量证明的奥妙之处就此显现,即作假成本高昂,诚实操作则获利颇丰。明智的矿工会追求投资回报率,因此他们会谨慎行事,保证收益。

    工作量证明(PoW)与权益证明(PoS)对比

    除了工作量证明之外,还有许多共识算法,权益证明(PoS)则是其中最热门的一种。该概念的诞生可追溯到2011年,并已在以太坊和其他众多协议中实施。

    在权益证明系统中,矿工被“验证者”取而代之,并且不涉及挖矿和猜测哈希值的竞争。相反,随机选中的用户须提议或“铸造”区块。如区块有效,用户会收到由区块交易费用构成的奖励。

    当然,选人流程设有门槛,协议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取用户。要获得资格,参与者须锁定质押,即预定数量的区块链原生货币。质押的作用类似于保释金。例如,为防止被告逃避审讯,他们须上缴大额保释金,而验证者需锁定“质押”来预防作弊。如出现欺骗行为,全部或部分质押会遭到没收。

    相较于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确实存在一定优势。最明显的是碳足迹的减少,这是因为权益证明无需高功率的矿场,电力消耗仅为工作量证明的一小部分。 

    即便如此,权益证明的普及程度仍远不及工作量证明。人们认为挖矿很浪费资源,但仍是过去十多年来唯一公认可靠的共识算法。比特币工作量证明一经问世,就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交易保驾护航。要明确权益证明的安全性能否与工作量证明相媲美,质押还需经过长期的实际验证。

    结语

    工作量证明是双花问题的初始解决方案,且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比特币证明了我们并不需要依赖中心化实体来预防重复花费同一笔资金。去中心化环境中的参与者通过巧妙运用密码学、哈希函数以及博弈论就能步调一致地追踪金融数据库的状态。

  • 权益证明(PoS)

    权益证明是工作量证明的热门替代方案。验证者不需要计算能力来验证交易,而是必须质押代币,这就极大地减少了所需的能源消耗。权益证明还提高了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不过,如果无法使用加密货币,就很难接触到权益证明。如果选择市值较低的区块链,也很容易发生51%的攻击。由于权益证明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它也有多样的变化,适用于不同的区块链和用例。

    导语

    权益证明是目前区块链网络最受欢迎的选择。但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变化,要理解其核心概念可能很困难。如今您不太可能看到它的原始形态。然而,各种权益证明都具有相同的核心概念。了解这些相似之处将有助于您更好地选择所使用的区块链以及它们的运作方式。

    何谓权益证明?

    权益证明共识算法于2011年通过Bitcointalk论坛推出,旨在解决工作量证明所存在的问题。尽管这两种算法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达成区块链共识,但实现目标的过程大不相同。参与者不需要提供需要密集计算的证明,而只需要证明他们已经质押代币。

    权益证明如何运作?

    权益证明算法利用伪随机选举方式,从一组节点中选择验证者。这个系统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包括质押年龄(一个随机化元素)和节点财富。

    在权益证明系统中,区块是“锻造”而非挖矿而来。不过,您偶尔还是可能会听到“挖矿”这个字眼。大多数权益证明加密货币在推出时均供应“预锻造”代币,以便立即启动节点。

    参与锻造过程的用户必须将一定数量的代币锁定到网络中,作为他们的权益而存在。权益的大小决定了选择一个节点作为下一个验证者的机会,权益越大,机会越大。为确保该过程不仅仅偏向网络中最富有的节点,这个选择过程添加了很多特殊的方式。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随机区块选择(Randomized Block Selection)”和“币龄选择(Coin Age Selection)”。

    随机区块选择

    在随机区块选择方法中,验证者的挑选是通过寻找具有最低哈希值和最高权益组合的节点来确定的。由于权益的大小是公开的,其他节点通常可以预测下一个锻造者。

    币龄选择

    币龄选择方法则根据代币的质押时长选择节点。代币作为权益持有的天数乘以质押的代币数量,即可算出币龄。

    当一个节点锻造了一个区块,其币龄就会重置为零,并且必须等待一段时间才能锻造另一区块,这有助于防止权益量大的节点主宰区块链。

    验证交易

    每种使用权益证明算法的加密货币都会为网络和用户提供自认为最好的规则和方法组合。

    如果一个节点被选中来锻造下一个区块,它将检查这个区块中的交易是否有效。随后,它会为区块签名并将其添加至区块链。这个节点会从区块中收到交易手续费作为奖励,在某些区块链中还会收到代币奖励。

    如果一个节点不想当锻造者了,网络会验证这个节点有没有向区块链中添加虚假区块,假如验证无误,那将么在一段时间后放行该节点的权益和已赚取的奖励。

    哪些区块链使用权益证明?

    以太坊之后的大多数区块链都使用权益证明共识机制。通常情况下,这些机制都要进行改良以适应网络的需要。我们将在本文的稍后介绍这些变化。以太坊本身目前正通过以太坊2.0转向权益证明。

    使用权益证明或其相关型态的区块链网络包括:

    1. BNB链

    2. BNB智能链

    3. Solana

    4. Avalanche

    6. Polkadot

    权益证明的优点

    相较于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有着明显的优点。正因为如此,新的区块链几乎总是使用权益证明。它的优点包括:

    适应性

    随着用户需求和区块链变化,权益证明也会发生变化。从大量的调试应用中,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这个机制是通用的,可轻松适应大多数区块链用例。

    去中心化

    大量用户被鼓励运行节点,因为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惠。这种激励和随机化过程提升了网络的去中心化水平。虽然存在质押池,个人基于权益证明机制成功锻造区块的机率要高得多。总体而言,这减少了对质押池的需求。

    能源效率

    与工作量证明相比,权益证明的能源效率非常之高。参与的成本取决于质押代币的经济成本,而非解决难题的计算成本。这种机制导致运行共识机制所需的能源大大减少。

    可扩展性

    由于权益证明不依赖物理机器来产生共识,因此更具有可扩展性。它不需要巨大的矿场,也不需要大量采购能源。在网络中添加更多验证者的成本更低、更简单、更容易实现。

    安全性

    权益充当了验证者的经济激励因素,使其不会处理虚假交易。若网络检测到虚假交易,验证者将失去部分权益和未来参与活动的权利。因此,只要权益高于奖励,验证者若企图造假,反而会失去比所获得奖励更多的代币。

    要达到有效控制网络并批准虚假交易的目的,节点必须拥有网络的多数股权,这也称为51%攻击。根据加密货币的价值,要获得网络控制权,就需要获得51%的循环供应量,这几乎不可能实现。

    然而,这也可能成为一个缺点,我们将在下文中解释。

    权益证明的缺点

    尽管与工作量证明相比,权益证明有着诸多优点,但它仍然有一些缺点:

    分叉

    使用标准的权益证明机制并不会遏制开采分叉的两侧。使用工作量证明时,开采两侧会导致能源浪费。有了权益证明,成本会显著降低,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分叉的两侧“下注” 。

    辅助功能

    要开始质押,您需要一个区块链的原生代币供应。这需要你通过交易平台或其他方式购买代币。根据所需的数量,您可能需要大量投资才能有效开始质押。

    借助工作量证明,您可以买到便宜的挖矿设备,甚至可以租用。这样一来,您就可以加入矿池,快速开始验证和赚取收益。

    51%攻击

    虽然工作量证明也容易遭受51%攻击,但使用权益证明显然更加容易。如果代币的价格崩溃或区块链的市值很低,从理论上而言,购买50%以上的代币并控制网络的成本可能更低。

    工作量证明与权益证明对比

    如果我们比较这两种共识机制,就会发现一些关键的不同点。

     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
    所需设备挖矿设备最小数量或为零
    能源消耗
    趋向中心化去中心化
    验证方法计算证明代币质押

    然而,不同区块链有着各种各样的权益证明机制。很多差异取决于所用的确切机制。

    基于权益证明的其他共识机制

    权益证明具有高度适应性。开发人员可调整确切的机制,以适应区块链的具体用例。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机制

    委托权益证明(DPoS)

    委托权益证明让用户无需成为验证者即可质押代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跟着验证者质押,以分享区块奖励。可能的验证者背后的委托人越多,选择的机会就越大。验证者通常可以更改与委托人分享的数额,作为奖励。验证者的声誉也是委托人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

    提名权益证明(NPoS)

    提名权益证明是由Polkadot开发的一种共识模式。它与委托权益证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如果提名人(委托人)跟随恶意验证者质押,他们也可能失去质押权益。

    提名人最多可选择16个验证者,跟着他们进行权益质押。随后,网络将在所选验证者后面平均分配其质押权益。Polkadot还使用博弈论和选举理论中的几种方法,来决定由谁来锻造新区块。

    权威权益证明(PoSA)

    ChainEpic币(BNB)智能链使用权威权益证明来产生网络共识。这种共识机制将权威证明和权益证明合而为一,让验证者轮流锻造区块。根据验证者所质押的或在其背后委托的ChainEpic币(BNB)金额,选出一组21个符合参与资格的活跃验证者。这个集合可每天确定,ChainEpic币(BNB)链会存储选择内容。

    结论

    自比特币以来,我们向网络添加交易区块的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现在不再需要依靠计算能力来生成加密货币共识。权益证明系统具有诸多优点,历史也已经证明权益证明行之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似乎是硕果仅存的几个工作量证明网络之一。就目前而言,权益证明似乎还会继续存在。

  • 女巫攻击(Sybil Attack)

    女巫攻击(Sybil Attack), 是一种在线网路安全系统威胁,是指个人试图通过创建多个帐户身份,

    多个节点或电脑坐标从而控制网络。

    这原理跟创建多个个人社交媒体帐户一样的- 简单。

    这在加密货币领域里是有关联影响的, 试想想如果有人意图投放多个节点在区块链网络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Sybil”一词是来自于一位被诊治为“多重人格障碍”的女性名为Sybil Dorsett的个案而来。

    Sybil攻击会导致什么问题?

    如果攻击者创建了足够的虚假身份(或Sybil身份),他们能以多数票击退网络上真实的节点。

    然后在这情况下,他们可以拒绝接收或传输区块,从而有效地阻止其他用户进入网络。

    在比较大规模的Sybil攻击中,前提是当攻击者已控制大部分电脑网络或哈希率,他们可以进行覆盖51%的系统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轻易更改交易的顺序,并防止交易被确认。他们甚至可以接控和逆转交易,导双重支出问题。

    多年来,计算机科学家们奉献大量的时间研究如何检测和预防Sybil攻击,各研究具备不同程度性的有效性,但是至今仍没有完善的预防方案保证。

    所以区块链如何减轻Sybil攻击呢?

    许多区块链使用不同的“共识演算法”来帮助扺抗Sybil攻击,例如工作证明,股权证明和

    委托证明。这些共识演算法实际上并并没有效扺抗Sybil攻击,它们只是使攻击者试图执行成功

    有困难性,从而变得不切实际。

    举个例子说,比特币的区块链应用了一组特定的规则用于新区块的生成。

    其中一条规则是如果想拥有创建区块的能力, 你的总机制处理能力必须与提交工作证明能力成比例。这意味着你必须是拥有创建新区块所需有的电脑计算机能力才能创建,对于攻击者而言这成本非常的高昴和困难去做的。

    但是,由于比特币采矿密集热烈还有高回报的动力,采矿者们都热衷于正当的采矿方法

    而不会试图进行Sybil攻击。

    其实除了Sybil攻击外,还有其他常见类型的攻击。

  • 某鲸鱼1小时前从币安提取1000枚BTC,约合5935万美元

    据 The Data Nerd 监测,1 小时前,鲸鱼 12QVs 从币安提取 1000 枚 BTC(约合 5935 万美元)。在过去 3 个月中,他净囤积 4860 枚 BTC(约合 2.9486 亿美元),均价 60,670 美元。

  • CryptoQuant CEO:比特币鲸鱼在过去24小时内积累4.7万枚BTC

    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Ki Young Ju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比特币鲸鱼在过去24小时内积累了4.7万枚BTC(约合27.73亿美元)。

  • 某钱包向Binance存入75万PENDLE,仍持有20万PENDLE

    据Spot On Chain监测,在过去24小时内,钱包0x982以约4.46美元的价格向Binance存入了75万PENDLE(334万美元)。现在,该钱包仍持有20万PENDLE(92.6万美元)。

  • Paribu钱包地址转出超4万亿枚PEPE,价值约3100万美元

    据Whale Alert监测,Paribu钱包地址于今日17:20左右通过以太坊区块链转出4,049,371,347,309枚PEPE,价值约合31,091,073美元,所有代币均转入到一个“0xa23c”开头的地址。

  • FRIEND或因流动性问题跌破2美元

    friend.tech 将于今日发布 V2 版本并进行 FRIEND 空投。DEXscreener 数据显示,FRIEND 在 Base 链上开放交易后一度涨至 169 美元,然后迅速下跌至 2.5 美元,并短线跌破 2 美元,暂报 1.96 美元。对此,加密分析平台 DYOR 创始人 Hitesh Malviya 表示:“似乎其价格下跌是由流动性问题驱动的,类似于上周 Renzo 的情况。”Malviya 还表示:“大多数用户获得的空投仅相当于他们预期的 1/ 10,因此他们甚至没有领取空投,因为对于大多数散户投资者来说,空投的金额还不到 200 美元。”

  • 荷兰财政调查局逮捕涉嫌ZKasino诈骗案的26岁嫌疑人,并扣押其1100万欧元资产

    荷兰财政情报调查局(FIOD)在其官网宣布,于4月29日逮捕了一名涉嫌欺诈、挪用资金和洗钱的26岁男子,涉案平台为ZKasino。该平台涉嫌骗取全球受害者超过3,00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

  • 华夏虚拟资产ETF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0亿港元,博时和嘉实AUM均已超5亿港元

    截至5月3日,港交所最新虚拟资产ETF资产管理规模数据显示:

  • Chronicle Scribe已在zkSync Era上线,提供BTC/USD、ETH/USD喂价

    Chronicle Protocol 宣布,其链上预言机解决方案 Scribe 现已在 zkSync Era 上线。Chronicle Protocol 与 zkSync 的集成为其生态 100 多个 DApp 提供去中心化的喂价。Chronicle 已在 zkSync Era 上推出其核心预言机 BTC/USD 和 ETH/USD,随后还将推出 USDT/USD、USDC/USD 和 WSTETH 等喂价。(Chainwire)

  • Bithumb:ArchLoot网络迁移完成,将恢复AL代币充提

    据官方公告,ArchLoot 网络迁移完成,Bithumb 将于韩国时间 5 月 3 日 18 点恢复 AL 代币充提服务。据悉,ArchLoot 从 BNB Smart Chain 迁移至以太坊网络,ALT 代币符号变更为 AL。

  • TON生态TVL突破1.7亿美元续创历史新高

    据DeFiLlama最新数据显示,TON生态TVL已突破1.7亿美元,当前触及1.7623亿美元,续创历史新高,过去24小时涨幅8.72%。

  • Themis Protocol 宣布将于5月13日在官网进行协议治理代币THS的IDO

    据Themis官推消息,5 月 3 日,专注于衍生品赛道搭建在Blast上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 Themis Protocol ,将于 5 月 13 日在其官网进行 IDO。

  • 6支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今日成交额超4891万港元

    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6 支香港首批发行的虚拟资产现货 ETF 今日成交额合计超 4891 万港元,其中:华夏比特币 ETF(3042.HK)今日成交额为 1290 万港元;华夏以太币 ETF(3046.HK)今日成交额为 297 万港元;嘉实比特币现货 ETF(3439.HK)今日成交额为 2043 万港元;嘉实以太币现货 ETF(3179.HK)今日成交额为 135 万港元;博时 HashKey 比特币 ETF(3008.HK)今日成交额为 1008 万港元;博时 HashKey 以太币 ETF(3009.HK)今日成交额为 118 万港元。

  • 美国银行:投资者一周从加密货币基金撤出6亿美元

    美国银行表示,投资者在截至周三的一周内从加密货币基金中撤出了6亿美元,为自2022年6月以来最大规模。

  • OKX将上线ZeroLend(ZERO)现货交易

    据官方公告,OKX 将上线 ZeroLend(ZERO)现货交易,将于 5 月 6 日 16:00 开放 ZERO/USDT 交易。

  • 以太坊信标链质押总量超3251万枚ETH,其中Lido质押份额为28.66%

    Dune 数据显示,以太坊信标链质押总量为 32,518,327 枚 ETH,验证者数量为 1,016,198 个,质押 ETH 占 ETH 总供应量的 27.13%。其中,流动性质押协议 Lido 的质押份额为 28.66%。

  • Bluzelle:没有进行BLZ代币社区空投,用户需警惕骗局

    去中心化存储网络 Bluzelle 在 X 平台发文表示,官方没有进行 BLZ 代币社区空投,也没有在 Bluzelle Telegram 发放免费代币。用户需警惕此类骗局。此前 2月消息,Bluzelle 宣布将推出矿池应用 Curium。该应用使用易于实施的存储节点技术,支持 Windows、Mac、Linux、Android 和 iOS 操作系统,允许所有人在其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进行流动性挖矿。Curium 存储节点应用拟于 2024 年底上线。